时间转眼间已经进入八月,因为要去武昌府考试,路途远,需提前出发。 他们七月底已经开始准备。 兴王这些时日经常呆在秦邵这里,就是回去一段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到他这里居住。 完全是将秦邵这里当作自己的后院一般。 秦邵也不用跟他计较那么多,反正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这马上就要考试了,虽然他已经将那些书背得滚瓜烂熟,各种习题文章刷了一遍又一遍,但是还是担心别人都上了书院,他完全自学,跟别人有距离。 兴王将自己最喜欢的砚台拿出来,说是让他考试的时候用。 秦邵知道他那砚台名贵,不过他自己的也用着顺手,很多砚台之类的东西都是炒作,纵然不错,但并不值得那样的价格。 临走的那天,朱佑杬还将朱宸叫过来,说让他陪秦邵一起去。 秦邵有些无语,只是个考试,有必要让王府的侍卫跟着吗? 且因为武昌府有乡试,朝廷为了保护文人们参加考试,还专门在各驿站设置歇息地方,有专门的兵士在官道巡逻,保证学子的安全。 大明对读书人的保护可以说是相当周全的。 兴王看秦邵坚持,只好让朱宸还留在自己身份,不过又准备了两驾式的马车,方便秦邵乘坐。 还让王府的马夫教王寅怎么驯服那两匹马,秦邵觉得他有些兴师动众。 不过王寅倒是很感兴趣,学习得也认真,他喜欢马,看到好马都走不动那种,秦邵也就随了他意。 收拾好东西,秦邵和王寅就出发了。 乡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常科,就是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比较固定。 另一种则是“恩科”,就是因为发生重大事情,比如朝廷需要大量人才,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暂停,临时增加的考试。 这次考试其实就是恩科,因为距离先前的一次比较近,很多学子没有准备好,担心一旦失利,会影响下次考试的心情,所以这次考试参加的人数相比较先前少了一些。 但少了一些,并不代表竞争力就少了。 人数少,录取的比例就会少一些,所以,竞争压力跟以前是一样的。 好马就是不一样,两人驾着马车,也就两日功夫,顺利地到达武昌府。 因为先前已经来过有经验,很快地找到了位置比较好的客栈。 在他们到的几天,陆陆续续不少学员到来,武昌府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因为先前后院试考试的经历,不少考生都认识。 众人寒暄的同时,都开始讨论这次考试的主副考官是谁,毕竟这两位主要是出题的人员,很多人想知道考官的喜好,好方便临时复习猜题。 南北直隶乡试由朝廷委派翰林、内阁学士前往各地主持,各布政司的主考官由朝廷派六科给事中或礼部主事;同考官则由各地推官、县令中选取。 有熟悉的小道消息已经知道具体的官员,兴王爷原先也要打听,秦邵拒绝了,考试这事情,你只要复习好,不用担心,就是知道考官又如何,出题本就千变万化,乱猜不够上脑筋的。 乡试一共有三场,每场考试三天,并且三场考试都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 也就是八月初八,八月十一日和八月十四日进考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幸好湖广对于很多地方来说还算富裕一些,乡试都是当地政府供应吃食,考生只要付上200文考试吃住费就可以了。 200文对于普通穷户来说是不少的钱,可对于花那么多钱考试的学子并不叫什么。 秦邵去了上京才知道,各个地方有差异,有些贫苦的地方考试还要学子自己带吃喝的。 有些学子甚至带着锅灶去考上。 听说有的做饭还差点引发火灾,反正是什么情况都有。 秦邵这才还真带了一个小砂锅,主要是想烧些热水喝。 这年头的人,纵然讲究的人家喝热水,普通人喝井水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秦邵担心供应的饭食万一不合胃口,再喝生水拉肚子那就不好了。 另外,他还带了不少肉干方便饿了补充体力。 这些肉干都是金老太和兰草他们提前做好的,为的就是方便他们携带。 乡试检查要比前面的考试严格很多,检查的都是当地营兵。 不仅考试篮要被检查个底朝天,头发也要散开检查,至于衣服,外衣都要脱掉,剩一条内裤。 秦邵倒是觉得无所谓,前世在澡堂子那可是赤条条相见,都觉得无所谓。 只是在这里,文人一向都是自命清高,很多人被检查的时候,情状狼狈,活活受辱的小媳妇一样。 秦邵看了不免有些憋笑。 说实话,这大明纵然重视文人考试,这些文人很多只顾学习,很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身材好的真不多,瞅一圈下来,倒是自己身体算是健壮的。 他现在虽然每日读书,但早上都会锻炼跑几圈,然后刷上一阵长戟,已经形成好几年的习惯。 检查完毕,按照次序进入自己的考棚。 秦邵带的有软和的被子,八月份的天气,说实话已经有些阴凉,特别是夜间。 不过朝廷准备的还算齐全,考棚里有炭火,方便取暖,也可以自己烧水,另外,还有蜡烛。 乡试的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和策问为主,主要考试考生的写作和对大政方针已经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及想法。 第一场,第一场试书义三道,每道限200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限300字以上; 这一场是秦邵的强项,他对那些内容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检查了卷纸没有什么问题,看了题目都很熟悉,只有有一道似乎有些偏,看来这主考官有些故意显摆自己。 铺好卷纸,拿出笔和研好的墨,开始认真答题起来。 当中有吏员送来了饭食,他也就吃了几口,草草了事,那些饭食没什么味道,也就能填饱肚皮。 将碗筷放在一边,他开始继续答题。 日落时分,还有两道经义题,想想还有明天一天的时间,这会儿也累了,天黑了写题也不方便。 饭食这会儿也送了上来。 秦邵干脆吃了饭食,吃完又去放了水,然后将木板拼起来,被褥铺在上面,开始休息。 八月份的天气还算不错,不像其他月份那么热,这会儿天暗下来,就有些阴凉。 裹着被子倒是不热不冷的。 从他睡躺的地方还能看到外面天空,月亮圆圆的,天空中有散乱的星星。 隔壁有沙沙写字的声音,还有人小声惊呼写错字。 秦邵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这一觉很沉,一直到早上放饭的时候,他才被惊醒。 迷蒙中才觉得自己在考上参加考试。 这些日子,他总有一种恍惚的感觉,前世和现在不停的场景转换,很多时候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起身洗漱,简单吃了些东西,又啃了些肉干,烧了一锅热水,喝了些,他又开始答题。 答完之后,开始誊抄。 不了解这古代科考,很多觉得这题也不算多,干嘛要考那么多天。 其实这古代科考的题量真还不少,虽然说是二百字以上,但你真写二百多点,那是铁定来玩的。 很多时候需要你引经据典说说古人的看大,还有谈及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写得多,也更容易展示自己。 还有这古代的考试,需要先写在演草纸上,然后誊抄到真正的卷纸上。 演草纸和卷纸都是要上交的。 在誊抄的过程中,如果有改动,也需要在演草纸上标注出来,这就需要耗费不少时间。 不像前世,你确定好了,直接写在卷纸上就行。 誊抄完毕,又在号房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上午检查试卷。 到了交卷铃响的时候,秦邵交了卷纸,第一场就算结束了! 秦邵听到不少人说当中有一道题太偏之类的。 第二场,试论一道,限300字以上,诏、诰、表各一道,判语五条; 这是秦邵这一年多时间主要学习的一部分,他刷了很多习题,发现压中了几道,纵然有变化,万变不离其宗。 做的也算顺利。 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每道限300字以上。 这题量不少,听说每年都有学子做不完,上面也没有强制要求做完,可根据能力,适当酌情减两道。 就是说有些学子,前面的题答得挺好,如果有两道没写,也可能会被录取。 这场考试不仅要对经学理论发表议论和见解,有时候还要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其实相当于前世时事政治的讨论之类的,最考验考生临场应变能力。 秦邵看了题,大致题型自己都刷到过,做起来也比较顺手。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将所有题答完,中间的午饭,他只吃的肉干垫肚,一直不停地答题。 一直的天晚了才停下来吃饭休息。 晚上光线不好,且点蜡做题不方便不说,有时候不小心烧到卷纸更危险。 所以,秦邵来的时候就想好,坚持抓住白天时间好好做,晚上就用来睡觉休憩。 八月十四早上,秦邵誊完最后一道题的时候,长长吐了一口气。 奶奶的!这终于做完了。 他停下来吃了些东西,又烧了水,喝了一些,然后站起来活动了下身体。 一直坐着身体就有些僵硬,脖子也不舒服。 昨天晚上就听说有考生晕倒在考场被抬了出去。 他当时还在睡梦中,听到吵嚷声,也就翻了身没去关注。 反正就是那些事,自己看看也于事无补,反正也就不凑那些热闹。 喝玩水,检查了两遍卷纸,秦邵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了。 其实他想交卷纸,但不想太招摇。 无论在上京还是在什么地方,他现在的原则就是尽可能低调,枪打出头鸟,低调做事什么时候都不为过! 先前入住酒店的时候,他就听到有人打听他,毕竟他是院试的案首,很多人都很好奇。 听说有赌坊开始下注这次乡试的解元,听说他的呼声很高。 先前为避免太惹人厌,很多学子住店为了有实惠,都会自报名字,秦邵不想引人注意,用王寅的名字登记住店。 所以,并没有多少人认识他! 等的不是太耐烦,秦邵小眯了一会儿,半晌过后,果然听到有喊交卷的声音,他起身交卷。 走出考上,瞬间有心旷心怡的感觉,那小号里真是住牢一般,一天两天还可以,这一下子九天,真够煎熬的。 “爷!”
他刚走出考上,王寅就走了上来。 接过他的考篮和被褥。 秦邵伸了下懒腰,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