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苏骁“出关”,赵福金带着其他后宅的女人迅速来迎接苏骁,一回生二回熟,这次她们就不再哭哭啼啼,毕竟苏骁说过,以后闭关的次数还会有很多,还不如早点习惯。 但是一个月未见的相思之苦是习惯不了的,哪怕苏骁并没有禁锢后宅,而是让她们随意玩乐,那也无法改变她们想念苏骁的事实。 孩子们也都很想念苏骁,加上他们母亲的教导,让他们对苏骁很是亲切,就是有点少年老成,缺少活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古代的教育让孩子需要快速成长,有的家庭把孩子逼迫的,四五岁就失去童趣,变得和大人一样,这放在未来的话,是要被批判的。 出关之后,苏骁陪着家人好好玩了两天后,才开始办公,首先是处理闭关这一个月来积攒的公文,其实都已经经过蒋敬、萧让等人的筛检和审查,苏骁只需要看一眼这些公文处理的是否有问题。 如今苏骁治下已经没有朝廷的拨款,苏骁治下的一切问题,都是由苏骁自己一个人掏腰包,比如旱了涝了,苏骁都要出钱赈灾,同样的,军队也是苏骁自己出钱养着。 相应的,苏骁治下的官员,全部是苏骁委派,除了名义上苏骁还是赵佶的臣子之外,苏骁这里都已经可以算是单独的国家,是大宋的属国。 一切自治的后果就是,苏骁需要看得公文也增加不少,什么地方出现干旱就必须调派粮食去,什么地方出现瘟疫,就要把安道全给派去。 在这里,唯一不会出现的就是匪患,所有的匪盗都知道,苏骁的治下是一个禁区,敢在苏骁治下作乱的匪盗,都会成为苏骁军的练兵对象,包括到苏骁治下侵扰的外地匪盗,苏骁军都会毫不讲理的杀出自己的地盘,进行剿灭,其他地方的官员也是不敢言语。 还好这些年还算是风调雨顺,没有出现明末那种小冰河时期的特殊气候,华夏历史上有几次小冰河时期,分别是殷商末年到西周初期,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唐末五代到北宋初期,明朝中后期到清朝中期。 苏骁现在正好处在两个小冰河期中间,就算有干旱洪涝,也不严重,调拨一些钱粮就能够解决。 虽然需要负责这么大的区域,苏骁并没有感到有多吃力,一方面是苏骁有烟酒等高利润货物,另一方面有岛国石见银矿的支撑,苏骁的资金也很充沛。 而且苏骁治下税制明朗,没有苛捐杂税,所以工商业发展要远超北宋其他的地方。 苏骁也仿照后世的税制,轻农税,重工商税,让农民可以休养生息,能够繁衍更多人口,人口增加了,就代表着有人口的红利,农民有钱之后,就会开始消费,工商业也会发展起来,自己到时候光靠税收,就可以养活治下的官员、军队。 目前看来,一切都是按照苏骁设想的发展,蒋敬、萧让等人处理的不错,苏骁只需要稍微调整几个政策就行了。 处理完公文,苏骁就让去津门找凌振来,如今苏骁的地盘扩大,就在后世天津那里,苏骁让人在那里建造了新城,命名为津门,同时建造了新的船厂,凌振的炮厂也转移到津门,这里靠近析津府,方便苏骁随时召唤。 同时把铁匠坊的领头找来,苏骁知道小手工作坊的弊端,所以直接组建了铁匠坊,把一批铁匠集中起来给自己工作,当然,薪水也是很丰厚的,所以不少有手艺的铁匠都想加入到铁匠坊,毕竟只打造农具是挣不了多少钱的,而加入到铁匠坊,不仅旱涝保收,还时不时的有奖金,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金饭碗。 一天后,凌振和汤隆出现在苏骁面前,没错,就是金钱豹子汤隆,他的手艺还算不错,被苏骁提拔为铁匠坊的管事。 “你们两个看看这两张图纸,需要多久给本王拿出样品来。”
苏骁把炼钢炉和燧发枪的图纸交给汤隆和凌振,让他们两个看。 汤隆和凌振拿着图纸,这些图纸都已经经过简化,毕竟一下让他们两个看规范图纸,他们两个恐怕是看不懂的。 虽然技术高了不少,但是他们两个也都是这个时代的翘楚,经过刚开始的疑惑,逐渐的就明白了这两项技术的关键点。 “王爷,只要有好的钢铁,我可以在十天内拿出样品。”
凌振想了一下,还是给自己一个宽裕的时间比较好。 “王爷,建造这炉子,恐怕需要大动土木,如果有足够的人力,应该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够开炉。”
汤隆也说道,建设可不是铁匠的强项,需要外边的人来帮助。 “好,汤隆,你去找萧让,让他给你调配人手和资金,本王要在半个月后看到第一炉钢铁出来,凌振,到时候你也去看,看看出炉的钢铁适不适合你使用。”
苏骁说道,发展科技才是促进进步的关键,不管花费多少财力,都要把这两件事情给做好。 得到苏骁的特许之后,汤隆立刻在析津府外铁匠坊旁边,在苏骁新规划的地方建造钢炉,负责土木的九尾龟陶宗旺带着施工队进行修建,这是一支专职的建筑队伍,先前已经负责了析津府的修缮,所以建造起来是很快的。 同时苏骁也把流水线这种工艺告诉汤隆和凌振,让他们琢磨怎么才能够快速大量的生产,还有水力车床也要修建出来,到时候不管是拉膛线还是锻造铁块,都能够节省人力和时间,可惜没有办法进行跨越式发展,要不然电力车床会更方便。 布置了一圈之后,苏骁就感觉到人手又不够了,自己如果想要征战,随便挑拣都是人手,但是如果想要发展科技,自己手下还真没有多少合适的人才,只能够加大教育投入,把自己带回来的几门学科基础知识投放到学堂之中,等到培养出来这些学生之后,自己就不需要如此捉襟见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