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声音逐渐一致后,萧镇拍板通过了桑乔的提议,在京城设立一家男女皆可就读,且不需要交束脩的书院。 萧镇允了书院的的提议,但真要将书院开办起来,还是要花费许多心力的。 更便宜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桑乔已经在医者仁心位面实践过。 如今重操旧业,需要费神的也不过是遮掩一些,想办法让这两样技术合理的出现在世人眼前。 桑乔不愿意花费这精力,索性晚上趁着夜色,穿上夜行衣,访问了几个能工巧匠的宅邸,直接将这两样技术丢进他们宅邸中。 如此一来,萧镇提高匠人地位的政策想必也能更顺畅些。 在等候这两项技术问世的时间,桑乔专心为这大齐的第一座义务教育书院寻摸起老师来。 这座书院的学子,很不必学许多圣贤书上的东西,亦不必学什么治国安邦之策。 这是为平民百姓设立的书院,教那些无用的东西作甚,治国安邦之策有那些县学州学教就尽够了。 平民百姓要学的应该是生存之道,是饱腹之道,识字、术数、农学、匠学才是他们最当学的。 这些老师其实很好找,也未耗费桑乔多少心力,在新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震撼世人时,她便已经将一切琐碎的工作安排妥当。 但安排妥当后,桑乔却并未第一时间开办书院招生,而是先找到了陆云呈和桑兰珠,希望他俩能够合作开办几家作坊。 “作坊?什么作坊?”
陆云呈挠了挠头,“为什么要开设作坊,你可是缺钱了,缺多少,我拿给你。”
桑乔觉得有些扎心,现在陆云呈可是有钱的紧。 “开纺织作坊,你们不是在同关外的游牧民族做生意么,他们的羊毛等都是上好的纺织材料,我想将这项技术传给作坊的女工。”
平白无故让百姓们送家中女儿入学,那些百姓定是不干的。 在他们心里,男儿读书才是正经,女儿读什么书? 女儿应该留在家中干活。 要想让百姓同意女子读书,首先得给女子创造就业机会,当女子也能为家庭创造财富价值,那他们自然会把女儿送去书院。 陆云呈也不笨,脑子一转,就想明白了桑乔的用意,并积极提议道:“我看也不必只学纺织那些羊毛,刺绣织锦也可以学,我家有专门的绣女和织女,我可以让她们去你的书院帮忙教授。”
“好兄弟!”
桑乔拍了拍陆云呈的肩,接受了他的这份好意。 桑兰珠对这事也相当积极。 从幽州回来后,她就得知自己再次被逐出桑府了,只是这次同她一起被逐出来的,还有她的母亲和兄长,且这次,她也不似上次那般彷徨。 如今的她再不是当年那个一无所知,只会娇纵任性的少女,她已经有了一颗坚韧到谁也无法击垮她的心。 她想同兄长一样,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局限于后宅,做一个如母亲一般无知的女人。 同陆云呈和桑兰珠商谈妥了作坊一事,桑乔终于正式开始为书院招生。 她为书院起名为福泽书院,意味福泽天下。 她已经是国子监祭酒,不好再担任福泽书院的山长,所以她为福泽书院聘请的山长是桑祁。 桑祁和桑允礼曾经都是大皇子的忠实拥簇,在大皇子倒台后,他们这些曾经归属于大皇子的人,也都失去了光明的前程。 桑祁固然有其缺点,他耳根子软,缺少主见,一直被桑允礼牵着鼻子走,但人无完人,他状元的声名和学识,都是福泽书院最好的招牌。 远离了桑允礼的影响,桑乔相信他能做好福泽书院的山长,这也是桑祁亲口向她承诺的。 福泽书院的招生方式也很别具一格。 桑乔安排了人专门去各个村子挨家挨户的宣传,讲明了福泽书院的性质,并言明,凡是福泽书院的学子,无论男女,若成绩优异,包分配工作。 且女子更受优待。 不要束脩,书院还下发书本,学生只需承担自己的吃喝,学的也是紧用的识字、术数、匠学等平民百姓往往需要拜师才能学到的东西,且学成之后还分配工作?! 听到这些的百姓们都惊呆了,他们怎么就这么不敢相信呢? 这世上还能有这样的好事儿? 要知道,他们不是不想让自家孩子学这些,而是这些东西根本不是他们想学就能学的。 别说术数这种轻省的了,便是学个木工,都要先拜师孝敬个师父几年,才能沾手一点皮毛。 这福泽书院就平白教给他们,还不收束脩? 这听起来实在太过荒诞,一时之间,竟没几个百姓相信。 直到朝中颁出圣旨,通告整个京城。 这道圣旨,顿时让整个京城中的百姓炸开了锅。 这竟然是真的! 瞬间无人问津的福泽书院,被前来报名的京中百姓挤破了门槛。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桑乔亲力亲为了,最终福泽书院招生五百人,其中男童四百二十人,女童却只有八十人。 这个数据在桑乔的意料之中。 且等着吧,等三年后,福泽书院的第一批孩子毕业,等那八十个女孩儿被她和陆云呈开办的各个作坊接收,届时福泽书院的女孩人数会提上来的。 这三年里,桑乔也没有闲着,怂恿着陆云呈和桑兰珠开办了更多的作坊,同时撺掇着萧镇鼓励创新,重赏那些发明创新的匠人。 仅仅三年时间,在萧镇的统治下,大齐国力更上数层楼,盛世之相初显。 三年间,福泽书院每年来报名的学生也一年比一年多,当然还是男孩儿占多数就是了。 但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凡是在福泽书院就读的孩子,个个都极其努力,因为他们太明白这个读书的机会有多难了。 三年期满,桑乔把这五百个孩子,或分配进了各大作坊,或让他们继续读书,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这五百个孩子就像是福泽书院的广告,瞬间便享誉大齐,让所有人都知道了福泽书院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