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贤一个接着一个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贤一个接着一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王,招贤馆来了三位大贤。”

赵括刚送走蔡泽,立刻有人来报。  “三位大贤?”

赵括声音猛然提了起来,招贤令发出去这么久,真正能算是大才的也就蔡泽一人而已,现在一下子来了三个!  这还得了!  接着赵括又有些疑乎,以坐镇招贤馆的老头的水平,恐怕也分辨不出来来人是不是大贤,说不定是被吓唬住了。  “今天谁在招贤馆?”

赵括问道。  “国尉。”

这下子赵括坐不住了,起身就往招贤馆走去,连许厉都承认的大贤必然是妥妥的大贤。  几天前许厉终于带着农家弟子抵达邯郸了,其中就包括已经八十多岁的陈辛。  陈辛曾经师从儒家,后来跟随哥哥陈良从楚国赶往滕国,摒弃了儒学观点,拜许行为师,成为许行的亲传弟子。  接着孟子找到许行,展开了一场农与儒的世纪大战,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  除了陈辛之外,还有陈相之子陈恒,也已经七十多了。  陈相是陈良的弟子。  许行的孙子许晴天一家也来了。  甚至许厉还在洛阳找到了天仓氏一系,据说是仓颉的后人,也精通种地。  不过他们只是纯粹的研究种地,并不属于农家。  农家并不是种地的。  农家是有一套自己的思想的学派,主要是思想,其次才是种地。  这也是为什么农家一直以来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没有任何君主不喜欢粮食,不喜欢土地增产。他们又不是傻子,如果农家真的只研究如何如何种地,如何如何提高产量,这些君主早就把农家封为上宾了,还轮得到赵括?  但是农家“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思想严重被统治者所不喜。好家伙,我身为一国君主还要和农民一起种地,一起做饭,还要治理国家,那我还做君主干嘛?  做农民不是更香吗?  而且农家反对国君设仓库储存米榖,用府库积聚财货,认为这就是伤害人民来供养自己,并且不赞成商人从中剥削,抬高价格。  怎么说呢,农家的理想很美好,但是极为不符合实际,只能说是对大同社会的一种幻想。  而孟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才更符合社会状况。  因此农家来了之后,赵括直接划给了他们一个村子,让他们研究种地去了。并且答应他们,如果能够让亩产提升五成,会封给农家一座城池,农家可以在里面自由传播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理想。  如果能够将亩产提升一倍,可以封给农家一整个县。  如果能够提升三倍,可以封给农家一个郡。  至于使用农家思想治国就别想了,赵括还不想让赵国亡国。  陈辛刚开始有些失望,后来听到农家可以拥有封地之后,瞬间就兴奋起来了,每天天不亮就亲自带着所有人下田种地,研究如何能够提高亩产,连修习农家思想都忘了。  天仓氏来了两人,叫仓稷和仓粟,是兄弟二人,赵括也给予了他们最大的尊重,批给了他们一个村子,让他们和农家分开耕种。  对于这种纯粹研究种地的人,赵括就没必要提防了。  赵括对给他们的奖励和农家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增产,他们也能够获得封地。  “大王,这位是大梁孔斌,这位是即墨孔穿,这位是临淄鲁仲连,都是不世出的大贤。”

许厉见赵括到来,指着旁边三位老者一一介绍道。  孔斌见到招贤令之后,没有从大梁直接来邯郸,而是前往齐国见了族兄孔穿,然后与孔穿一起来的赵国,所以才用了这么长时间。  孔穿便是曾经与公孙龙辩论失败的那个人。  他和孔斌一样都是孔子的六世孙。  虽然一个人居于魏地,一个人居于齐地,不过经常有书信往来。  至于鲁仲连,和他们并不认识,只是刚好在招贤馆相遇而已。  “拜见大王。”

孔斌拱手说道,“当初在大梁吾便听说过大王,本以为大王只是精通兵事,到了邯郸才发现,赵国百姓何其幸福,只要有手有脚,便可获得一份工作,养活一家。大王还下令让官员帮助百姓耕种,借给百姓种子,不要任何利息,为百姓提供犁等农具。这便是先祖孔子所说的仁义啊,吾愿意追随大王,效犬马之劳。”

说完,孔斌俯身长辑。  “吾也是。”

孔穿立刻说道。  他来邯郸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招贤令,而是因为邯郸学院。稷下已经败落,齐国也雄风不再,齐儒也随之走向下坡路。  邯郸学院就是儒家新的阵地。  而且孔穿听说荀子颇受赵括重用,很有可能会在学院担任祭酒,他必须阻止这一切发生。  决不能让异端思想在赵国发扬光大。  荀子,是所有儒家的敌人!  “二位先生请起。”

赵括扶起孔斌和孔穿,看向鲁仲连。  “吾也愿加入赵国。”

鲁仲连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点头。  他本来到赵国来,只是为了藏书阁,打算出仕一个小官,能弄到户籍就行了,没想到一下子将赵括引来了,这下没办法拒绝了。  而且刚刚与许历的交谈中,他已经暴露了自身的才学,想隐藏也隐藏不了。  想到许历那个家伙,鲁仲连就气的牙根痒痒,如果不是对方一直在套自己话,他也不可能暴露。  “李斯拜见大王。”

这时,旁边一位年轻人起身走到赵括面前俯身一礼。  李斯没有像蔡泽一样逞能,老老实实地从上蔡赶到陶郡,然后通过陶郡的招贤馆来到邯郸,没有遇到任何意外。  有土匪敢打劫普通车架,但绝对没有土匪敢打劫挂着赵国大旗的车架。  赵括面色平静,没有一点激动,不是因为李斯这个名号不够响,而是因为这些天他已经接见九个李斯了,没有一个是历史上的那个李斯。  “不知公子是哪里人士?”

赵括拱手问道。  “在下是楚国上蔡人。”

李斯说道。  这下赵括可以确定,面前这个李斯十有八九是历史上那个李斯了。  不过现在的李斯很显然还不是完全体,别说和历史上那个秦国宰相相比,就是和韩非相比,都具有非常大的差距。  韩非虽然还没有拜师荀子,但身为韩国王室,从小便接受天下最好的教育。  而李斯虽然依靠父亲的萌荫当上了小吏,但想要受到好的教育是不可能的,勉强识字就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  什么叫吏,连官都不算上的才叫吏。  赵括将四人请到王宫,设宴款待,随后让孔斌负责以工代赈,鲁仲连和蔺相如一起负责夏耕,孔穿和虞信一起处理政务。  至于李斯,赵括只能交给蔺相如先带着,等荀子回来之后再交给荀子,毕竟荀子才是最适合李斯的老师。  李斯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