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第两百四十六章 冬衣

第两百四十六章 冬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事情终于搞完了。”

赵括伸了个懒腰,起身朝外面走去。  身为君主就是这点好,想什么时候下班就什么时候下班,谁都管不到。  以前大臣们见到赵括整天闲逛还会劝谏几句,后来直接无视了。  没办法,赵括一句“我已经全部处理完了,剩下的是你们的事。”

就把他们全堵回去了!  虽然所谓的处理就是把事情分给别人干,但是话说回来君主要你们这些臣子不就是留着干活的吗?难不成所有事情都让君主一个人干,大臣留着享福吗?  赵括听说那些历史上那些勤政的天子一个个都是天不亮就起来干活,一干就干到后半夜,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天天还担心总有刁民想害朕。  秦始皇东巡甚至要拉几马车奏折,在路上批阅,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最后活活累死了。  反正赵括不会这么干!  “自古以来昏君多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明君就不是人干的事!”

赵括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迈出书房。  旁边侍卫连忙从架子上取下熊皮做成的衣袍为赵括披上。  刚过中午,太阳高高挂在天空上,却带不来半点温度,冷风吹拂,带来西伯利亚野人亲切的问候。  今年的冬天比以往更冷!  河水已经开始结冰,再过半个月左右,可能就会封河。到时候,港口的鱼肉就只能通过陆地运至邯郸了。  好在从港口到邯郸的道路已经铺设完一侧,通车不成问题,只是陆运成本会很大。  负责开采贩卖煤炭的少府和煤炭商人心里乐开了花,这才十一月初而已,煤炭的营业额就已经超过了食盐和铜铁,成为赵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  等到了最冷的十二月,那还得了!  甘德和石申派人禀报赵括,年底很有可能会有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雪,栗腹也发了信件过来,言从九月份开始,赵国便没有降一滴雨,最近阳光明媚,也没有下雪的迹象,雨雪很有可能会集中到十二月份。  赵括已经严令各地煤炭价格禁止上涨,做好应对大雪的准备,并且往各地运输了大量煤炭,让百姓可以通过做工来获得煤炭。  虽然甘德和栗腹等人说的不一定准,但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早做准备总比没有准备好。  “去邯郸学院。”

赵括对贲说道。  除了王宫之外,军营和学院是赵括最常去的两个地方,因为他们一个代表着军权,一个代表着未来。这两样东西,以及奖惩之权赵括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很快,贲就备好了马车。  “冬衣都送去北疆了吧,不能让寡人的将士们冻着身子卫国戍边。”

马车上,赵括问道。  “禀大王,已经送过去了。”

刘平抱拳说道。  赵国以往戍边将士的冬衣都是自备的,这是第一次为大家发放冬衣。  不过不是赵国吝啬,而是每个国家都一样,春秋时期连武器盔甲都要自备,多少家出一辆战车等等。  只有战争跨度时间过长,从夏天打到冬天,国家才可能为买不起冬衣的士卒准备冬衣。  为什么要说有可能呢,因为长年累月的战争下,国家很难支撑起数万甚至数十万士卒的冬衣,最后很多时候都是不了了之。  就像当初长平之战一样,秦国为秦军送来了冬衣,赵国什么也没有送来,直到上党之围被解,赵括才从魏国和韩国那里弄来了冬衣。  否则虽然不至于说大部分人被冻死,但冻掉脚趾或者手指的绝对不会少。  “唉,要是有棉花就好了。”

赵括小声叹了一口气。  他不知道棉花是从什么时候引入中国的,不过可以肯定的,现在赵国没有发现任何棉花的踪迹。  这个年代御寒之物只能依靠丝绵、兽皮、木棉,穷人则在葛衣中塞一些芦絮或者鸟兽的羽毛之类。  《二十四孝》里记载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絮做的“棉衣”。  不过这里的棉花是木棉花,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是中原人民主要御寒物之一,主产于南方,北方很少,只能从南方购买。  赵括已经让人想办法制作羊毛衫和羽绒服了,羊毛上的膻味好去除,但是脱脂技术还没有搞定。  当然,不脱脂也可以,无非是多一些缺点罢了,以后可以慢慢完善。  但即便如此,也做不到量产,因为羊毛和羽绒的产量是一个大问题,赵国那点羊毛和羽绒不要说供用百姓,就是连士卒都供用不起。  就算将河套全部拿下,少说也要几年之后才能把羊毛产业发展起来。  “我赵国不是有棉花吗?”

刘平好奇地问道。  赵括扶额,他忘了现在的棉花指的是木棉,“我说的是另一种棉花,嗯……和棉花差不多,不过产量更高,更容易采摘,如果能够广种,足以让天下人御寒。”

“让天下人御寒!”

刘平双手抱拳,郑重地说道,“敢问大王,此物在何处?就算是再艰难,臣也要将其寻来。”

“现在……我也不确定,不过中原肯定没有,或许西域有,如果西域没有的话,那就在更西面……”赵括不确定地说道,他已经忘了棉花原产地是哪里了。  “西域?”

刘平有些疑乎,西域是哪?西边那块地?  “就是极西之地,还要在秦国西面。”

赵括说道。  “臣听说秦国最近在召集商人,想要前往极西之地寻找西王母。”

刘平突然想到一件事。  “寻找西王母!”

赵括突然乐了,秦王都快七十了,不会还想着和西王母发生点啥吧!“秦国贵族没有阻止?”

“没有。”

刘平摇了摇头,“秦王只是下令让商人西行,没有派贵族去。”

一般这种不牵扯自己利益的事情,贵族不仅不会阻止,还会送些钱粮,意思一下,表示自己拥护大王所做的一切决定。  当然,如果牵扯到自己的利益,那就另当别论了。  “挑几个商人混到里面。”

赵括想了一下说道。  他不相信什么西王母不西王母的,不过秦国西行的道路就是后来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  这条路有多重要,自是不必多说。  如果真让秦国开辟了丝绸之路,就相当于多了一条输血大动脉,西方的钱财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送到秦国,对赵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