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指间光阴似箭,岁月如水,三年时间已过,这一日,尧来辞别。卢圣一挥袖袍,一道清风拂面间,时空斗转,尧睁开眼回过神来,自己已经和随从回到离部落里许之地,耳畔传来卢圣传音:“遇到难决之事,焚香祷告,为师自会下山相助,不必担忧。”
这一番嘱咐稍微冲淡了尧的一丝愁绪,朝博望山一拜,与随从往部落而来。卢圣望着尧下山,默然不语,手一挥,整个房子化为虚空,眉头微皱,随意一步踏出,没入虚空不见踪影。尧自回归部落之后,施仁义而教化万民,以至于行人让路,道不拾遗,夜无犬吠,万民安康,湛湛青天,朗朗乾坤。如今人们生活劳作虽然有了轩辕人皇所制定的计时之法指导,但却还是不足。在他的命令之下,大臣们根据日出日没的规律以及周天星辰的分布,制定了最初的历法,并按照节气指导民众生产与迁徙。制定了一年的长短为三百六十六日,又设置闰月调整四季。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平阳北有一条涝河,它发源于浮山东北的牛首山下,这里多黑风,刮得山黑水黑,故牛首山又称为乌岭或黑山,涝水也称为黑水了。黑水和城西河水马台河汇合以后,到郭行一带峡谷水流湍急,洪水季节,河水猛涨,横溢两岸,常常造成灾害。这黑水上有个黑风女妖作怪,兴风作浪,涝水狂涨,淹没附近的良田村庄。女妖走时(干旱季节),如发地震,地动山摇,涝河干涸,滴水不留。帝尧为了解除百姓疾苦,带领一班人马前往治水消除妖灾。尧一行来到郭行,女妖已走,遍地干旱,人困马乏,连一滴水也找不到。大家正愁着缺水的事,尧的坐骑一匹大白马被云端降落的一缕霞光缠身,随即仰首长嘶,用蹄子在一块方形的岩石上,哒、哒、哒,连刨三下,石头上火星四溅,崩出一个马蹄形石坑。那马又低下头,鼻子冒气低鸣了三声,立即一股子清水从石缝中冒出来,哗、哗、哗,一阵儿便成了一个清水泉,大家一见,喜出望外,争相品尝这甘甜的清凉水。这就是马刨泉(尧陵一景)的来历。而云端雾海间,卢圣端坐白莲,挥动拂尘,向下观望尧帝一行。帝尧一行解了焦渴正往前走,忽然黑风刮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大雨倾盆,河谷口一带山崩,堵住了水路。郭行口往上,洪水汪洋,眼看村子被淹。尧立即让人在谷口挖土刨石,扒开一个口子,放蓄积的洪水流走,为郭行一带的百姓免除一场大水灾。洪水泄去以后,河水奔流,两岸往来不便,尧决定在河道上架起一座石桥,并要求三日内建成。大家只得昼夜不停地干,白天干活还好办,可是夜晚黑咕隆冬实在困难。当天夜晚,大家干活正愁着看不见时,忽然天空飘来一朵红云,红光闪闪,照得河上大桥一带明晃晃的一片。原来是卢圣以夜明珠放出光彩,为修桥出力助战。大伙奋战三天三夜,第四天凌晨,石桥巍然屹立在黑水河上。尧王和大伙一起欢呼胜利。突然间,风起云涌,下起瓢泼大雨,顿时洪水奔腾,大浪翻滚,猛冲新桥,女妖在空中露出狰狞的面孔嘲笑。尧无奈之际,天空飞下一颗明珠镇住石桥。从此,不管有多大的洪水,也淹不了冲不垮这座石桥。且说黑风女妖未除,帝尧放心不下。在郭行村边,涝河旁边有个山丘,人称姻堆里。姻堆下部,有一山洞,一直通到霍山脚下,黑风妖便钻在这个山洞里。原来这个洞清风徐徐,沁人心脾,百姓劳动过后,多来这个洞口歇凉,浑身清爽,人称清风洞。自从这个洞钻进黑风妖以后,时而兴风作浪,毁坏村庄田园;时而化为牛头马面,口吐黑风,伤害人畜;时而化为妖女,深吸一口气,将人吸进肚里。弄得附近的人,日夜不宁,四散逃离,田园荒芜,阻断交通。民谣说:“清风洞变成黑风洞,黑风洞里宿妖精;倒吸一口气,人畜不见影。凉爽地变成吃人坑,弄得路断行人,民不聊生。”
帝尧闻报,带病与大家商议降妖除害。不多时,一道金光而来,庆都接住,却是一枚金光闪烁的玉符。其中一朵金焰摇曳,外表却丝毫觉察不到燥热,一只三足金乌图像围裹玉符全身,神秘瑰丽。帝尧命人把玉符贴在洞口,但见丝丝太阳精华被玉符吸引牵制,往山洞里而去。帝尧不放心,在洞口日夜守候了三个月。说也奇怪,黑风妖再也没敢出来作怪。后来从霍山一带传来消息,说有一股黑风从霍山脚下洞口中冲出去,化为乌有。从此,黑风洞又恢复清风洞的名称,逃走的人们,又陆续回到家园。帝尧告别百姓要回平阳,方圆数十里的男女老少都来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帝尧留下住些日子,大家也想尽一点报答心意。帝尧决定留住些天,与百姓同享欢乐。在尧统治的时代,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因此史书称赞道:其仁如天,共知(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尧自感自己儿子无法继承自己的事业,为了能够选出一个合适的继位,遂向自己师尊祈祷。此时尧正在府邸密室里神金之处上香,墙上卢圣画像。尧在画像面前,焚香祷告,而后拿出拿出卢圣所赐供奉在香案上的龟甲,求签问卦,运转元神,追逐渺渺天机。这龟甲跳动间,从画像之中传出一股神秘力量,加持在龟甲之上。以至于尧以一介凡人之躯,也能终有所得,窥得天机分毫,算的自家福祸。只见尧眉宇紧皱,却是知道自己儿子德行不够,天命不顾,强行让其继位,却反而害了他,只是这继承人该是往哪里寻找呢,不由得眉头紧皱。且言铁刹山八宝洞,卢圣闲坐洞府,运转元神,调龙坎虎,参悟大道,突然心念一动,掐指一算,马上知道尧自知年老,要找继承人,心中有数,手中拿出崆峒印,弹出一道仙光。崆峒印宝光大放,以至于密室之中卢圣画像尽皆玉光大放,照耀的密室之中一片光明。而后卢圣画像眉心如同升起一轮小太阳,光华灼灼,射出一道粗大光柱,一片飘渺仙乐之中,卢圣法相从光辉之中显现。尧正震惊于墙上画像异样,见得自己师尊现身,慌忙拜到,连连告罪。卢圣一挥袖袍,一道清风拂过。尧不由自主站起,卢圣嘱咐一番,而后消失不见。尧经卢圣一番点拨,心中有数,便命令大臣们往东南方向考察选拔下一任继承人。且言铁刹山八宝洞,卢圣叫来自己弟子度厄真人,吩咐道:“度厄,如今尧帝已年老,新的人主要产生。只是这人主既位有些障碍,你可即下山,助其一臂之力,日后自有一番功德。”
度厄真人疑惑道:“老师,只是弟子不知哪位是新的一任人主。”
“天机不可泄露,你过来!”
卢圣让度厄真人过来,秘嘱一番。度厄真人大为赞叹,拜别师尊,下山去了!大臣们经过一番考察,向尧帝推荐颛顼帝的后裔重华。最后确认重华的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人族共主的位子让给了重华。重华,黄帝的八世孙,因生于姚地,以地取姓氏为姚。建国号有虞,建都蒲阪。按先秦时代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帝舜。他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他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重华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他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重华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他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在历山(即日后济南南郊的千佛山)耘种植,在雷泽(在今山东荷泽北)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重华在二十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尧为了考察重华,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娥皇女英美貌,弟弟象很是眼热,怂恿父亲瞽叟一起杀了哥哥,他好霸占两位嫂嫂。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结果一只仙鸟飞到重华身边,载着他安全从房上飞了下来,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不料重华身边出现了一只穿山甲,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重华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又来见父亲。他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后来尧让重华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重华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经过多方考验,重华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立重华为继承人。铁刹山,度厄真人来见卢圣,道:“弟子奉老师之命,下山保护人主,今过来复旨!”
卢圣笑道:“这重华乃是五帝之一,帮助其获得帝位,日后教化万民,也是一番功德。”
说完默默关照重华的一举一动。重华在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隐退消失了。重华还想把人族共主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但是大臣们都不赞成。重华这才正式当上了人族共主,之后他也向尧一样,改号为舜,大家都称他为舜帝。舜在位期间,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众圣人、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各个部落的领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部落领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信圭。之后,舜又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部落领,考察民情;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自此,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