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叫永乐乡的地方,住着一户吕姓人家。这吕家世代都是读书人,并且都在朝廷上当过官。吕洞宾就出生在这样的人家。据说吕洞宾出生的时候,吕夫人的屋里异香扑面、仙乐飘荡,一只白鹤从祥云瑞雾中缓缓降下,飞入吕夫人的床帏中,就不见了。随后不久,吕洞宾就降生了。可能因为吕家是书香门弟的缘故,或者原本吕洞宾就是天上的神仙。他一生下来就气宇不凡,具有很多神异的地方。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家人就请来一位叫马祖的禅师给他看相。马祖禅师一看到吕家的这位小公子,就感到很惊奇,因为吕洞宾跟平常的小孩子很不相同。于是便不无称赞地说道:“贵家小公子气貌远非一般人能比,恐怕是天上的神仙投胎转世来的。想来有朝一日,他会出家求仙,重返仙界的。”
吕家的人听了马祖禅师的话,想到这小孩将来要出家,似有一点不快。但是又想到,如果真能成仙,便能为百姓解救苦难,也就合家欢喜。吕家的这位小公子果然不负众望,他从小就聪明过人,过目不忘,日诵万言,出口能文。等他长大成人的时候,更是玉树临人,风度凛然,并且他还有一个最大的喜好就是爱戴华阳巾。但是,吕洞宾虽然一表人材,然而他到二十几岁的时候还不想娶妻成家。他的父母因为早就听过马祖禅师的话,也就没怎么逼他。吕洞宾虽然不想娶老婆,却是很想做官,并且接连考了一二十次进士,但是都没有考中。然而他的才学却富有五车,才高有八斗,为何总是屡试不第呢?看来吕洞宾本是做神仙的命,老天是不会让他步入尘俗去做官的。以后有人说他之所以考不中,是因为“仙文不入俗人眼,非是朱衣不点头”,也就是说凡人是看不懂他的文章的。可是吕洞宾却一直不死心。聂兴源看是时候了,即叫来钟离权,让他去寻吕洞宾。到他六十四岁那年,吕洞宾又到京城去考进士。这次,他提前了些日子来到长安,因此在开考前还很悠闲,于是就在长安附近四处游历。在郊外的一茅屋里,遇上了一位道士。这道士青衣白袍,在吟诗作赋。其实这个就是汉钟离,是来度他成就仙道的。吕洞宾看到汉钟离形貌古怪,诗境飘逸,顿时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就跟他闲聊了起来。汉钟离呢,也不恭不倨,悠然回应。到后来,汉钟离对他说道:“我即是云房先生钟离权,修道于终南山鹤岭之巅,你愿意不愿意抛弃人间富贵,跟我学道成仙呀?”
吕洞宾这时候凡心还很重,总想像他的先辈一样做个大官,也就只是摇头没有答应。到了晚上,他们两个都在这里过夜。吕洞宾躺在炕铺上看书,一会就睡着了。而汉钟离呢,在一旁做饭。吕洞宾睡下之后,很快就进入汉钟离送给他的梦境中。在睡梦中,吕洞宾梦到自己这次一举考取了状元,并且官运鸿通,一路平步青云,很快就做到朝庭宰相的位置,并且子孙满堂,极尽荣华。但是因为权倾一世,很快引起奸臣的忌恨,就处处受到陷害,接着就失去皇帝的宠信,并且被判了很重的罪,最后落得个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到他老了以后,就剩下他一个人,穷困潦倒,独自颤立在风雪中。当他正感到饥寒交迫的时候,他睡醒了。这时汉钟离的饭还没有煮好。汉钟离见他醒来了,就笑着对他说道:“这黄粱饭还没有煮好,你就已经梦游到神仙国去了,可见这梦实在太短暂了。”
吕洞宾感到很惊讶,连忙恭身问道:“老道长何以知道我做的梦呢?”
汉钟离说道:“你身在俗世,心系浮尘,你的梦又有谁会不知道呢?可是这荣华也太易逝了。所以无论你得到什么,不用高兴;无论失去什么,也不必悲伤。这红尘人世,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听到这里,吕洞宾顿时大彻大悟,立刻跪下来请求汉钟离收他为徒。可是汉钟离呢,还怕他意志不坚定,就想进一步试试他求道的决心。这样,就有了汉钟离十试吕洞宾的故事。第一次是这样:吕洞宾一天从外面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全家人都无缘无故地死了。他见如此,既不悲伤也不悔恨,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安排家人的丧事。正当他在料理后事的时候,他的家人忽然活了过来,吕洞宾还是不悲不喜。第二次是:吕洞宾到街上去卖货,本来跟买主讲好了价钱的,可是到了最后,买主却反悔变卦。吕洞宾还是不气不恼,随买主爱付多少钱就付多少,随他拿去。第三次是:吕洞宾在牧羊的时候,遇到一只凶恶的老虎追捕一只小羊。吕洞宾不顾性命用身子挡住了老虎,老虎见状只好悻悻而去。如此一连十次,吕洞宾对汉钟离的考验都以平淡的心境来对待。汉钟离于是对吕洞宾说:“我已经试了你十次,你都已顺利过了尘俗关,可见你是可以得道的,但是要想成仙,你还得立三千功、八百德才行。”
从此以后,吕洞宾就用从汉钟离那里学来的道法和仙术,以及后来从火龙真人那里学来的剑法,不断四处济世救人,斩妖除孽,为民造福,立下了不少的功德。在民间传说有关他立功德的故事有江淮斩蛟、岳阳弄鹤、洞宾戏狗、吕洞宾戏白牡丹的故事。话说景教僧景净的父亲乃是伊斯,或作耶质蒲吉。伊斯来自于王舍城,也就是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提到的小王舍城,缚喝国。而伊斯来东土之时正直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755)叛乱。当时反军攻陷了河北诸郡,而郭子仪正为总兵于朔方。当至德元年(756),唐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当年七月二十八日,郭子仪带兵五万从河北到灵武,而伊斯也跟随着当时唐朝皇帝从西域借兵来到了凤翔。至德二年四月,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时,赴凤翔。五月,伊斯参见郭子仪,二人一见如故。闰八月,肃宗派郭子仪攻打长安,并命令伊斯为副使在郭子仪帐下为谋臣。至德二年十二月,郭子仪在伊斯等景教徒的帮助下收复了长安和洛阳。而伊斯得到了肃宗的大大奖赏,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同朔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并赐紫袈裟。而伊斯也向肃宗请求于灵武等五郡重修景教寺庙之事。景净就是这样随父在东土长大,他从小喜欢中国文化,学习了中文,有着很深的中文功底。虽然自己是波斯人,又是跟从聂斯托里派信奉上帝并主耶稣基督,但却对儒释道三教十分地感兴趣。他经常和儒家学者,佛家僧人和道家的道士来往,结识吕洞宾,交流心得并相互探讨学习各家之长。而汉人和印度僧人都被他的好学所吸引,很喜欢和他来往。因此景净广交各界朋友。自从景净随父居住于长安城,平日除了钻研古书以外,还喜欢到长安市街道和各行各业的人士聊天,一方面是帮助父亲多做些布施,并宣传教导耶稣基督救赎只事,另一方面也是想更多的了解中土文化,好为将来的事业做准备。景净的梦想是要把耶稣基督的对芸芸众生的救恩能够让所有的汉人知道,使他们脱离痛苦不安的生活状况,使国家不再遭受战乱的破坏,使人人能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正主宰。景净也把自己从波斯人那里学到的医术传授给他的朋友们,特别是那些道教的道士们。自己平时除了读书以外,时常地到长安永宁门里柏树林街角的一家中医馆里给百姓看病。就这样,春去秋来,景净的中文水平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了,他被皇上请到了御书院并开始了翻译工作,主要是把早期景教宣教士阿罗本带来的叙利亚文的圣经经文翻译成让东土百姓能够明白的白话语言。加上景净现在已经通晓了儒释道三教的教义,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容易地明白这从以色列犹太人和希腊人那里传过来的耶稣基督的救赎之道,景净的确暗地里下了不少功夫。他处处借用了佛家和道家的现有的用语,把《圣经》中四大使徒均改称为法王了。如把耶稣基督的门徒马太改称为了明泰法王;路加为卢珈法王;马可叫成了摩距辞法王;约翰被唤成了瑜翰法王;教堂叫作寺;大主教为大法王;教士叫作僧人。上帝的称呼则取叙利亚文的音译叫作皇父阿罗诃,或按照道教的说法为天尊。景净就这样把530部梵文贝叶经书中的30部译成了汉文,其中最著名的是《宣元至本经》,《尊经》和《三威赞经》。三威则指的是圣父阿罗诃,圣子弥施诃,也就是耶稣弥赛亚,和圣灵净风。因为该经文曾被后人藏在了敦煌莫高窟的沙鸣山石室中,后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偷偷地骗走到了卢浮宫,现存于巴黎国家图书馆。不但如此,景净还帮助翻译了很多佛家经典,如他帮助了从北天竺迦毕试国来的般若三藏法师翻译了《六波罗密经》,但景净竟然把基督教的思想不知不觉地在翻译的过程中加进了佛教书籍中。景净在781年帮助了父亲为大秦景教在中国的流行历史撰写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碑文,读者读到他的文章会不难发觉该文章的模式是模仿了《道德经》的开头,并把《圣经》中的要诀如神的创造,人的原罪,耶稣的救赎等都包含在了短短的碑文中。而该碑文的书写者却是叫吕秀岩之人,该人的笔体清晰有力,可他到底是位什么样的高人能为这石碑书写碑文呢?当然他一定是景净的熟悉之人了,可吕秀岩这个名字在其它处并没有任何提及啊。这个吕秀岩就是吕岩,而吕岩正是当时那个时期的道教名人吕洞宾。而吕洞宾也将景教信息融入到《吕祖全书》中。吕洞宾着有《圣德篇》、《指玄篇》、《忠孝课》等大作,藉以拯救世道人心。宋徽宗封他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其为“纯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时加封为“孚佑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