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 > 第235章 抄家!王霖与赵宋皇室的关系

第235章 抄家!王霖与赵宋皇室的关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太子赵桓亲自主持对恽王谋逆乱后的大清理,其实除了议定附逆之人的罪行并予以执行之外,主要就是抄家!  籍没全族,查抄赃款,收归国库!  龙骧军旋即展开了雷霆行动。  恽王、燕王、吴王……涉案宗室亲王、郡王,直至朝臣如吕颐浩等,一个也不放过。  赵桓把满腹的怨气都发泄在了抄家的行动上。  稍有苗头,就会祸延亲族。  于是京师鸡飞狗跳,人心惶惶,几乎到了各家权贵紧闭门户,人人自危的程度。  但对于非核心权贵阶层外的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曲照听,舞照跳,吟诗作对,风花雪月照旧。  按照规制,各地秋闱结束,陆陆续续开始有京外举子往京城赶来,准备参加来年上月节后的会试。  所以这个十月下旬的东京,秋风萧瑟天气凉,但却是一年当中读书人荟萃齐聚的时节。  因刚结束的这场叛乱,王霖再次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人物,这一两日间,赵桓抄家的动作越是凶猛,关于王霖的各种传闻的议论就更加充斥在街头巷尾。  尤以读书人为众。  王霖这两日显得非常沉寂,好像是凭空消失在朝野视线之中,而他的虎神卫暂时还在宫中护卫官家安全。  三千伏虎铁骑也按赵佶的意思驻扎在了皇城西大营,很显然,对于赵佶来说,伏虎军比京营禁军更值得信赖。  赵佶甚至亲自命人下了赏赐,两千虎神卫每人赏钱一贯,三千伏虎铁骑亦然。  然而让朝野上下想不到的是,所有虎神卫也好,伏虎军也罢,得到皇帝赏赐后竟集体归公,交由军中统一用在死难同袍的抚恤上。  从上次契丹狼骑包围东京开始,这几乎成了伏虎军的一种惯例。  生则死战不退,死则荣耀加身,家属后人得到丰厚抚恤。  仅此一项,消息传出,就足以震动满朝。  李纲和张叔夜嗟叹不已,王霖统军如此,军心凝聚,军纪如山,假以时日,定天下无敌。  伏虎军成军时日尚短,但论起战力和军容来,其实已经不亚于西军了。  要知道西军成军二百年,历经战阵无数,可以说千锤百炼,只不过此时的西军远不如开国之初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虎神卫,这支特种兵追随王霖奇袭高丽,出使金国,精挑细选加上实战锻炼,个个以一当百,骁勇无敌。  其实王霖就在城中,只是隐在府里与赵福金小聚,偶尔也会去韩家拜望亲戚。  虽然这场叛乱不至于牵扯到韩家这些京师的高门大户,但很多人心里还是不安稳,所以就百般托齐国两口子出面,邀请王霖饮宴,就是想得个承诺,落个心安。  王霖去韩家聚集的宴会上露了一面,随后就借故离席。  离开韩家返回路上,恰遇上朱家被抄。  恽王妃朱凤英嫁过去还不足半年,撞柱而死,就沦为了牺牲品。  旋即,太子妃朱涟被废黜,竟然被遣返出宫,朱伯材罢官去职,举家流放。  王霖站在街角望着朱家正门洞开,两队龙骧军军卒将之团团包围,正在高声驱散围观的人群,心头微有感慨。  皇权社会,权贵往往是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朱家原本是大宋的顶尖权贵,皇亲国戚,一门双妃,何等荣耀尊崇,结果不过一夜之间,就落了个家破人亡、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所以,说到底命运还是得掌握在自己手里。圣眷再隆,也有恩宠尽散的那天。  旁人都道王霖是幸进之臣,实际他自己比谁都清醒。  他与赵宋皇室,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  守住本心即可,管旁人如何说!  这朱伯材性格孱弱,贪恋富贵,喜好奢靡,这样的人或许会鱼肉百姓、贪赃枉法,但一定不会参与谋反,因为他怕死。  当然,在恽王眼里,这朱家人一定也是不能成事的废物。  但尽管如此,还是受到了本案无情的牵连。  这早在王霖的意料之中。  赵桓此刻如此敏感而多疑,朱凤英毕竟是恽王妃,无论如何是洗不白的。  经此一事,朱家肯定被他打入黑名单。  其实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谁。  朱家在两头下注的时候,就不曾想过其中的凶险。  王霖眼前突然浮现出一张肤若凝脂,眉若轻烟的娇俏面孔来。  他轻叹一声,缓缓行去。  燕青忙带两名虎神卫紧随其后。  朱家所在的这条狮子街本来权贵云集、车马往来不绝,可如今空旷的大街上却行人寥若晨星,高门阔府哪家敢再开门迎客?  萧瑟秋风卷起数枚黄页,慢慢向远处飘散。  王霖信步而行,又拐向了另外一条更热闹的兴隆街。  果然是另外一番景象。  杏花楼上,士子云集,人声鼎沸。  王霖站在路边抬头望去,见楼上人影绰绰,似有一场饮宴。  不少捏着书卷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十七八岁或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笑面春风,匆匆而至。  王霖晒然,这年头的读书人只要家境尚可的,手里捏本书卷,腰上挂块玉佩或是香囊,头上再簪朵花,身后跟一两个俊俏清秀的小书童,几乎成了标配。  其实排场还是蛮大的。  读书明理开智,但读书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做官。  因为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读书人的地位可想而知。  遑论二百年重文轻武,文臣地位早已高不可攀,甚至架空了皇权。  不能说这是北宋灭亡的唯一因素,但一定是重要因素。  王霖停下脚步,向燕青轻笑一声:“燕青,你们先回去,我进去瞧个热闹。”

燕青虽然应下,却没有回府,而是带着两个虎神卫去了街对面的茶肆,默然守候。  如今京师情形暗流涌动,任由使君一人在外,他实在不放心。  王霖本是一时心血来潮,准备进去看看这年月读书人的文会饮宴除了吟诗作对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花样。  结果听说二楼已经被韩家的少公子韩庭包了场,无请柬不可进。  韩庭是韩嫣的同父异母兄,虽是姨娘生的庶子,却文采风流,甚得韩嘉彦的喜爱。  韩嫣这一枝嫡出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儿,将来承袭家业、撑起韩家门户的怕就是这个庶出的兄长了。  所以韩家对韩庭全力培养,韩庭本人勤奋刻苦,又极有天分,来年会试上不出意外,应能高中。  只要进士及第,韩庭便可入朝为官,成为韩家这一代的领军人物。  韩庭在京师士子中名头甚大。  韩家的门第,个人的才学,俊逸的样貌,这都是他无与伦比的本钱。  今日文会虽名义上为韩庭召集,实际上牵头人还有荥阳郑氏的公子哥儿郑林,琅琊王氏的王钰,以及三槐堂王氏的王平。  琅琊王氏源远流长,发端于秦汉,千年世家的底蕴且不消说。  这三槐堂王氏也不简单,王平是王素的曾孙,而王素则是名相王旦的幼子。  王素的祖父王祐,宋初名臣,一生仁厚,多次保全大臣。  王祐生前亲手栽了三棵槐树,并指着槐树说:“我的后人,必定有官至三公的,特种此树为证。”

这三棵槐树,即著名家族“三槐堂王氏”的起源。  王素的父亲王旦,辅佐真宗皇帝开创盛世“咸平之治”。掌权18年,为相12载,一代名相,官至三公。  韩庭四人联名邀约的文会,各地士子趋之若鹜。  当然因为场地有限,能来的或多或少都是四人认可的名士。  杏花楼的伙计见王霖衣着华美,虽然掏不出请柬,却掏出了一锭银子来。  王霖将银锭塞在伙计手中,轻笑:“伙计哥,我只看看就走,不会惹是生非,还请给个方便。”

伙计眉开眼笑,他压低声音指了指楼梯道:“郎君且去,你没有请柬,就在外围落座,瞧个热闹就好了。”

王霖颔首,便上。  整个二楼拥挤着数十名衣冠楚楚的士子,正在听一个俊秀公子哥儿高谈阔论。  王霖站在人群后头,略听了听,就随意找个角落坐下。  身边人都在认真听讲,也没人注意到他的到来。  无非是四书五经。  王霖兴趣缺缺,却一眼看到了端坐在主位上的韩庭。  蓝色的儒衫,清瘦的身材,五官精致,气质优雅,只是偏阴柔一些。  王霖见过韩庭两面,但没有过多交集。  韩庭左右两侧,分别还趺坐着三个同样姿容华美的同龄公子哥儿。  不断有士子请缨发言,畅谈的内容无非还是未来会试的题目,诗赋,经义,论,策什么的,王霖越听越是头大,有些后悔不该上来凑趣。  很多人说他当初放弃文科而攻武科,为大不智。其实他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诗词歌赋还好,毕竟他还可以抄,可让他去考这些四书五经之类,那真就要了他的命。  好在这群读书人讨论了会会试的考题内容,关注的焦点很快就转移到了别处。  无非时局、政事和经济、民生。王霖本来还听得津津有味,必须得承认,有不少人还是颇有见地。  但谁知一位来自陇西李氏的士子,突然就将话题转到了文、武孰高孰低及王霖身上。  结果……质疑声四起。  尤以为秦桧鸣不平者甚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