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十月一号。
五十周年大阅兵,盛大举行。 既是五十周年,又赶上世纪之交,这一次国庆阅兵仪式,远比过去要隆重得多。 董大爷也被邀请到了现场,亲眼见证五十周年阅兵大典。 当然。 董大爷是在城楼下的,其实,依照他的资历,往上面站一站,也不是没资格,只是,他不想出风头。 他来,也只是想看一看新华夏。 看着眼前走过的步兵方阵,董大爷不禁泪洒满襟。 “大爷。”一旁,李杰适时地递上了手绢。 董大爷一边擦了擦脸上的泪水,一边激动地握着李杰的胳膊,嘴里喃喃自语道。 “连长,连长,你看到了吗?”
“我们,没有让您失望!”
“我们,站起来了!”
望着激动不已的董大爷,李杰没有提醒什么注意情绪之类的话。 控制得了吗? 没有亲身经历那一段时间,绝对无法理解老人心中那蓬勃的热血。 李杰虽然没有参与过抗美,但他亲眼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 从筚路蓝缕,到经济腾飞,再到成为东方一极,共和国的每一段历史,他都是见证者。 只不过无人知晓罢了。 一如当年的‘胡峰’。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与世长存! 十一点十三分,最后一辆战车驶出天安门楼前西侧阅兵终点线,历时65分钟的阅兵仪式宣布结束。 结束的那一刻,李杰当即一把扶住了董大爷。 这个年纪的老人,亢奋了一个多小时,当时不觉得,结束之后,有脱力现象,太正常了。 不多时,李杰将董大爷背到了车上,然后让他躺在副驾驶上,李杰现场给他做了推拿。 活血,消除疲劳用的。 “咦?”
董大爷感觉身上暖暖地,很舒服,不由面目惊讶地问道。 “卫军,你这是跟谁学的?”
“跟一位老中医学的。”
李杰笑了笑,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论调理身体,这个世界,他怕是找不到对手。 往年,他每年都会回老家一趟,看看院长,看看董大爷一家。 每次回去时,他都不会空手,每次都会带一点‘保健品’回去,由他亲手制作的那种。 因此,董大爷这些年身体几乎没有出什么毛病,以前在战场上受的那些暗伤,也跟着好了。 关于这事,董大爷还挺意外的。 不过,董大爷是那种神经比较大的人,没有去寻根究底。 反正是好了! 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爷,你这次过来,多留几天吧,我和我姐,都怪想你的。”
李杰一边推拿,一边笑着说道。 “最近几年,燕京的发展很快的,你有几年没过来了,好多地方都大变样了。”
“回头啊,我和我姐,带你四处逛逛。”
“好。”
董大爷乐呵呵的接受了这个建议。 “好啊,我也挺想你们姐妹俩的。”
“我这次来发现,确实变样了,高楼啊,变多了。”
“好多地方都变成了大工地。”
李杰呵呵一笑:“是啊,工地好啊,说明咱们国家在发展,在进步。”
“你小子,嘴巴还是那么甜。”
董大爷笑着打趣道:“不过,你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咯,咱们华夏,确实越来越好了。”
“就是有一点不太好。”
“现在下岗的职工太多了。”
“这些人,可是为了国家奉献了大半辈子,说下岗就下岗,好多人还拖家带口的。”
“往后啊,他们可怎么活哦。”
李杰笑着安慰道:“有下岗,不也是有下海嘛。”
“个体户干得好,挣得不比厂里差。”
“而且,厂里拿的是死工资,个体户,干得多,挣得多,老百姓,更有动力。”
董大爷一瞪眼:“你这孩子,懂个啥!”
“刚说你懂事,现在就开始乱说。”
“个体户,那能和厂里职工比吗?”
“个体户,挣得再多,那也是没有保障的,今天饱一顿,明天饥一顿,哪有顿顿饱好?”
李杰连忙赔笑,直言自己说错话了。 “是,是,是。”
“大爷,您说的对,是我年轻,见识浅薄了。”
“不然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老话说的,就是像您这种啊。”
此话一出,董大爷脸上顿时堆满了笑容。 这孩子,就是会哄人开心。 其实,董大爷的话,也不算是说错了。 时间啊,是个轮回。 七八十年代,人人都想成为厂里的职工,工人,才是最牛的。 九十年代末到20年左右,人人都想下海,人人都想创业,毕竟,挣得多嘛。 一切向钱看。 但,再往后,事情又变了。 考公上岸,才是广大毕业生的第一选择。 旱涝保收,远比暴富暴雷来得好。 大家都是大千世界中的普通人,哪有那么风口可以踩,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王道。 家,国,家,国,国就是一个个小家组成的。 每一个小家都过好了,那国家,也一定会变得更好。 “大爷,您饿了吧?”
没过一会,推拿结束,李杰将董大爷的座位调好,然后自己坐到了主驾驶。 “咱们先回家里吃饭?”
“好,回家吃饭好。”
董大爷呵呵笑道:“外面吃,不干净,还贵。”
“况且,手艺还比不上你呢。”
“行,那咱们就回家吃,我亲自下厨。”
平日里,李杰是很少下厨的,他在家吃饭都是雇的阿姨。 这个世界上,能够让他主动下厨的,也就那么几位了,除了沈默,老黄,也就董大爷一家和孤儿院里的几位长辈了。 “吃完饭,大爷,您想去哪?”
回去的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我想去听听戏。”
说话间,董大爷的眼中闪过了几缕伤感之色。 “听戏?”
李杰意外道:“大爷,我记得你是不听戏的吧?”
董大爷下意识地回答着,显然,他已经沉浸在了回忆中。 “是啊。”
“我是不听戏的。”
“但,我的连长,喜欢听戏。”
“我们连长,最喜欢的戏,就是《桃花扇》。”
“连长的一个长辈,以前是唱戏的,抗战的时候,碰到鬼子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