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举胜善!”
“臣回中书省就立刻拟旨!”
“臣礼部定会和宗正寺联手将此事办好!”
“臣等定竭尽全力办好差事!”
.... 见几位大臣都很识趣,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特意观察了一下人群中的长孙无忌。 这件事情李世民最担心的就是长孙无忌,毕竟长孙皇后是他的亲妹妹,突然册封一位皇贵妃,这显然不符合长孙家的利益。 其他大臣则是没太大问题。 而此刻长孙无忌也在思量,皇贵妃的地位虽然不如皇后,但也仅仅是一步之差...不...更为准确点来说是半步之差! 这对于长孙皇后的影响绝对不小,长孙无忌若有选择的话,他绝对不愿意,可...他现在明显没有选择! 因为刚刚的情况他也清楚,李世民叫他们来压根就不是来商议,而是通知,他更清楚他为何会在这里,正常来说,商议册封皇贵妃,只需要叫上礼部、宗正寺主官即可,房玄龄、杜如晦一个掌管中书省、一个掌管尚书省,妥妥的宰相,被一同叫来商议无可厚非,可他长孙无忌现在只是吏部尚书,这事没必要叫他,可李世民还是叫了他,那这里面的意思就很明显了,相当于就是在无形告诉长孙无忌,这事已经通知你了,你乖乖听着就是,别想搞事情! 当然了,就算今天李世民没有叫长孙无忌过来,对于这件事长孙无忌也不会公开反对! 原因不在李世民,更多的在李祐身上! 别看李祐从来不管朝堂上的事情,但是太子党早已悄然崛起,不光如此,就连朝堂上的肱骨老臣,比如卫国公李靖、卢国公程知节、鄂国公尉迟恭、兵部尚书侯君集、工部侍郎阎立德等等,这些人张口闭口都是对李祐的夸赞。 对了,就连平日里看人最为严苛的郑国公魏征也曾言李祐未来将是大唐明主! 有这么多巩固老臣为李祐背书,再加上崛起的太子党,哪怕他长孙无忌在这朝堂有些影响力,但若真是要公开反对李祐生母阴妃晋为皇贵妃,那他分分钟被无尽的唾沫、弹劾所淹没。 再说了,在别人眼里,他长孙无忌怕也是大半个太子党了,毕竟长孙婉儿马上就是东宫太子妃,他是东宫太子的老丈人,整个长孙家族也已经和东宫深度绑定。 他反对,和反对自己没啥区别! 哎~只能等会去立政殿好好安慰一下妹妹,好在李祐对她这个皇后也很不错,未来应该不会出现废皇后或者废太后的情况。 “辅机,朕看你一直没有说话,可是有什么意见?”
李世民笑着问道。 “回陛下,臣以为如今太子殿下贤德有为,皆是皇后、阴妃以及陛下教育有方,阴妃作为太子殿下生母,位阶的确是低了些,晋升为皇贵妃合情合理!”
“哈哈,辅机深得朕心啊!”
李世民笑道:“皇后和皇贵妃两人情同姐妹,日后后宫有她们两位在,只会更加和谐!”
第二天。 阴妃晋升为皇贵妃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皇宫,不仅如此整个长安城百姓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平日比较冷清的承香殿,如今也是热闹非凡,恭喜道贺的人络绎不绝。 毕竟皇贵妃的地位仅在皇后之下,其他妃嫔之上,权柄也大。 更关键的是,阴妃还是当今太子李祐的生母,如今的太子地位那是一天比一天稳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李祐定是未来大唐的第三位皇帝! 那么等李祐登基后,阴妃还能由皇贵妃升级为皇太后! 所以整个后宫的人都不敢得罪阴妃,并且也都想要和阴妃搞好关系,今后也有靠山。 对于这些人的想法,阴妃何尝不知,对于自己能晋升为皇贵妃,阴妃并不是太在意,但这是夫君李二、儿子李祐的一片心意,她也不会拒绝。 所以对于那些恭贺道喜的,除了本来就要好的,其他的都是收下礼物就让人离开,如果送的礼物特别贵重,还会退回! 如今有儿子李祐在,权势、地位、金钱她都已经看不上,只念着自己的儿子能够平平安安就好。 和承香殿的热闹程度不同,此刻立政殿却是格外冷清。 长孙皇后穿戴整齐,端坐在凤座上,优雅的品茶。 身边的婢女嘀咕道:“那些人平日里讨好奉承皇后,拍着胸口说忠心耿耿,结果阴妃那边一晋升皇贵妃,这些家伙就跑过去巴结!”
“这些人真是信不得!”
“主子,你可得找个由头好好治治他们!”
长孙皇后并未生气,而是淡淡道:“本宫知道你们是在为本宫鸣不平,不过这些话在立政殿说说也就罢了,在外不可乱说,若是被本宫知道,严惩不贷!”
“另外,阴妃是太子生母,陛下晋升其为皇贵妃并无不妥!”
“对了,本宫让你们准备的礼物可准备好了?”
婢女点点头,“回主子的话,已经准备好了,只是咱们真的要去么?”
长孙皇后淡然笑道:“为何不去?在这后宫当中,本宫与阴妃的关系最为要好,她的性格我是清楚的,于公于私本宫都应该去。”
婢女再次点头,“主子贤惠、大度,想必阴贵妃也能理解主子的苦心。”
“你这样想就对了,后宫安稳,陛下才能无忧,大唐才能安稳!你去准备一下,我们这就出发!”
长孙皇后微笑着道。 “是,主子!”
婢女行礼退下。 等殿内只有长孙皇后一个人之后,长孙皇后脸上的微笑渐渐褪去,接着眉头微微皱起。 要说对于阴妃晋升为皇贵妃,长孙皇后没有一点芥蒂,那绝对是假话,毕竟皇贵妃与皇后仅差半阶,但凡她有什么三长两短,阴贵妃便可以直接取而代之。 不仅如此,在李世民百年之后,李祐继位,如果阴妃不是皇贵妃,就是皇太妃,李祐想要将阴妃提升为皇太后,难度不小,她便可以稳坐皇太后之位,可若是皇贵妃,李祐顺理成章就可以再提半个格,从皇太贵妃提升为皇太后,彻底和她并列! 哎——终究不是自己亲生的啊! 长孙皇后自问对李祐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在李祐成为太子之后,一直告诫李承乾、李泰不要和李祐作对,兄弟之间要好好相处。 在李世民面前也是给李祐说尽好话,当然了,李祐对她也很不错,东宫那边但凡有什么新鲜东西出来,都会往立政殿送上一份,甚至有些时候,李世民没有的,她都有,煤炉、煤炭、新鲜蔬菜、大镜子、香水、香皂、卫生巾.....数不胜数! 可她在李祐心目中的地位终究比不上其生母阴贵妃。 若是承乾、泰儿争气一点,自己也不会担心这些了,长孙皇后想了想,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神色颇为无奈,她并非是那种心胸狭隘的人,只是她也担心自己的未来,如果她和阴妃一样,只是一个普通贵妃,自然不会有些担忧,可她是皇后,若是日后李祐有了其他想法.... 第三天。 杨釉如今已经能够下地行走,气色也是逐渐恢复了正常,虽说未来每个月都要打上一支胰岛素,但是这和痊愈没啥区别了。 看着杨釉像孩子一样在自己面前欢喜蹦跶,萧氏脸上露出了欣慰笑容。 “多谢薛将军!”
面对过来查看情况的薛仁贵,萧氏脸上充满了感激。 “民女多谢薛将军!”
杨釉此刻内心也是感激万分,生病的状态真是太难受了,一度绝望,现在则是重获新生! 薛仁贵赶紧说道:“两位要感谢就感谢我家太子殿下吧!是他给了药,要不然杨釉姑娘的命就算是神仙来了都没用!”
“再说了,杨釉姑娘很快就要嫁入东宫,今后就是女主!”
“既然杨釉姑娘没事了,那我就回去给太子殿下禀报一声,也好让他安心,告辞!”
说完,薛仁贵便转身离开。 等薛仁贵走后,萧氏和杨釉母女便聊了起来。 “母亲,我从未感觉如此轻松过!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什么是正常人,太子殿下真是神人!”
“谁说不是呢!这个太子是我见过最奇怪的太子,对权柄丝毫不在意,虽说嘴上说着不治,其实还是挺关心你的。”
“母亲,你说什么呢!”
杨釉有些害羞道:“我和太子殿下从未见过面,他都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又怎么会关心我呢?”
萧氏笑着道:“亏你打小聪明,居然连这点都没有发觉,刚刚薛将军说的是把你病好的事情告诉给太子殿下,让他安心,说明太子殿下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情,他不是关心你是什么?”
杨釉:“这....如此看来,太子殿下并不嫌弃我?”
萧氏笑着道:“他为何要嫌弃你?釉儿长得天生丽质,这些年全靠生了怪病,不然草原大漠上的那些首领、大汗早就对你图谋不轨了,机缘巧合,皇帝李世民让你嫁给太子李祐,母亲帮你看了,这太子李祐外强内秀,并非薄情之人,你能嫁给他,或许便是这么多年对你漂泊外乡的补偿!”
杨釉轻声道:“其实你和太子李祐那晚的对话,我都听到了,虽然没能看到他的样子,但是他的声音中气十足、富有磁性,女儿...很喜欢!”
“母亲,你还不是在外漂泊,等女儿嫁给了太子殿下,你也可以住在东宫,今后咱们就不用再漂泊,也不会有人敢欺负我们了。”
说着说着,母女俩竟然抱头痛哭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背着双手走了进来,看到母女俩的样子,不禁笑着道:“看到朕来,你们也不用激动成这个样子吧!”
母女俩自然不是因为李世民激动哭,当即抹掉眼泪。 “民妇与女儿只是想起了草原大漠的伤心日子,所以伤心流涕,还请陛下不要误会!”
萧氏从容说道。 “额....”李世民脸色多少有些尴尬。 不过李世民脸皮比较厚,再尴尬的场面那也是见识过的,微微一愣,便很自然的岔开话题,“萧氏,你女儿病几乎已经痊愈,今后也只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就可以和常人无异!”
“之后的问题你们就更不用担心,等杨釉嫁给祐儿,有祐儿照顾她,就算是阎王来,也没用!”
对于李祐的医术和能力,萧氏母女自然是相信。 萧氏也明白李世民今天过来是为了什么,“请陛下放心,民妇也是信守承诺之人。”
说完,萧氏便拿出了半块玉佩。 “这玉佩本来是一块,被我掰成两块,另外一块在东突厥可欣部首领夫人那里,陛下让人将这半块玉佩给可欣部首领夫人,她会给一个锁死的铁盒子,里面便是陛下想要的传国玉玺,记得拿走东西后,玉佩留下。”
李世民接过玉佩,点点头,“放心吧。”
拿到想到的东西,他没有再多停留,而是赶紧回到甘露殿,把李君羡叫来,让其连夜赶往草原可欣部落。 另外一边。 孙思邈自从回去后,便一直在思索如何治疗杨釉的病,并维持翻阅了大量的古书。 今日终于让他找到了蛛丝马迹! “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
孙思邈拿起《古今录验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也有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
“《素问·奇病论》说: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外台秘要·消渴消中》说:“房劳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这个不妥不妥....” “《医学纲目·消瘅门》说: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
“看来杨釉此病为消竭病,只是如何治疗?书中却未名言,罢了,还是将这些告知给病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