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是大明,这没错。但不是皇帝的,是全体辽人的,是流血牺牲的那些将士们的。 这听起来有点绕,但却是郭大靖在不断灌输,在潜移默化中对东江镇军民的改变,或者叫洗脑。 在东江镇最艰难的时期,是谁在克扣粮草,是谁要饿死成千上万的军民?不给你捂着盖着,全都推到朝廷和皇帝身上。 崇祯还以为杀了罪臣,就能洗白自己。可惜,他的所作所为,对东江镇军民的伤害,已经成为不能遗忘的记忆。 毛文龙已经看出了端倪,但这也符合他的利益。 东江军的将领们,对于朝廷的观感和印象,没有好的。他自然也不用担心,一道圣旨下来,他就会被锁拿进京。 当然,这是最坏的可能,几乎是不会发生的事情。但毛文龙得小心,朝廷会在多年以后秋后算账。 “过两天,本帅就回辽南。”
毛文龙微笑着说道:“你在沈阳,继盛在辽阳,本帅享享清闲。”
郭大靖笑着说道:“沈阳这边也没什么大事,最多一两个月,末将也要回去过年。”
“大连不错。”
毛文龙对大连甚为满意,缓缓说道:“本帅也要回那里过年,明年看情况再定住在哪里。”
辽阳和沈阳虽然是辽东的中心城市,但要恢复昔日繁华,却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实现的。 相反,辽南经营的时间最长,大连更是得天独厚,经济和环境都是极好的。 郭大靖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将放在水师身上,辽东的恢复重建,除了提些建议,基本上都要交给陈继盛领导的政务官员。 所以,最理想的驻地应该是旅顺或大连。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他便不想选择辽阳或沈阳,耽误时间在路上。 甚至于,在锦州也要比辽阳、沈阳更方便一些。 当然,水师要发展壮大的首先工作便是造船和练兵,以及添置海战武器。这些也不必须要郭大靖亲历亲为,只要拿钱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朝廷不调毛文龙,那沈阳就是辽东都司理所当然的所在地,毛文龙就必须要坐镇。 郭大靖则选择大连,或者是锦州,离港口都很近,比较方便。 “末将要扩建大连造船厂,争取在五年时间里,使东江水师成为大明最强大的海军。”
郭大靖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便于毛文龙提前进行安排。 “在这五年时间里,末将希望能解决掉虎墩兔,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向北开疆拓土,虽然是既定的目标,但也要看辽东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 其实,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解决和实现的,只是时间的长短。 只有击败郑氏集团,并向海外进军,还包括平定大明内乱,夺取政权,才是对郭大靖的挑战。 毛文龙微微颌首,缓缓说道:“倒不必急于求成,刚刚平定辽东,要恢复重建,你也休息几年。若是担心东江军因此而懈怠退步,本帅觉得大可不必。”
郭大靖也承认,他可能是想多了。况且,要是争夺天下的话,东江军就算是懈怠了,退步了,也比大明的军队强得太多。 不说武器装备,就是作战素质和精神意志,也要远胜关内明军。关内明军能够粮饷充足的有几个,东江军又有哪支部队不是兵精粮足? “插部窜犯大同,满桂率军迎战,虽击退插部,但旧伤复发,终是不治身亡。”
毛文龙喝了一大口酒,已经有几分醉意,叹息道:“大将难免阵前亡,可惜了。”
郭大靖愣了一下,问道:“刚得到的消息?”
毛文龙点了点头,说道:“对咱们东江镇没什么影响,也就没马上告诉你。”
郭大靖对满桂的印象倒是不错,在遵化大战后,倒也见过一面,是个豪爽鲁直的武人。 他也连声叹息,沉声说道:“虎墩兔应该得到了辽东方面的消息,很可能会重返故地。如此,宣府大同,乃至西北边境,应该能够平安一段时间了。”
其实,插部屡次窜犯,与崇祯的愚蠢决策有很大的关系。 本来,虎墩兔虽然不能与建虏正面抗衡,但总还有些牵制作用。 可崇祯却觉得察哈尔部西迁,在平辽上已经帮不上明军,竟然想趁着塞外天灾,革除市赏,要把察哈尔部都饿死,以此解决边患。 虽然有大臣反对,但崇祯在坚持错误决策方面,可谓是一条路走到黑,撞了南墙都不回头。 所以,虎墩兔便从明军的盟友,一下子变成了敌人。为了生存,屡屡窜犯边境,给大明的边民和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关键是东江军压制住建虏后,崇祯又不断地抽调边军去剿灭起义军,使得边防力量薄弱。 毛文龙沉吟了一下,说道:“或许不会那么简单。建虏既灭,虎墩兔定然知道咱们东江军的强悍。说不定,他会心存畏惧,不敢东返呢!”
郭大靖眨巴眨巴眼睛,觉得这样分析也有道理。如果是这样的话,东江军倒是没啥关系,但大同宣府和西北,恐怕就不得安生了。 “不要着急。”
毛文龙似乎能够看穿郭大靖的心思,摆了摆手,说道:“朝廷若不下旨,东江军便不能行动。擅离汛地,其罪不小。”
“何况,辽东初定,在粮草物资上,恐怕也难以支撑我军远征插部。”
毛文龙继续提醒道:“没有朝廷旨意,沿途边关也不会支应我军粮草物资。”
郭大靖想了想,无奈地点头,说道:“大帅所虑极是。若是虎墩兔返回故地,尚能编造其挑衅进攻的借口。”
塞外草原,茫茫无际,很多地方更是荒漠一片。缺粮少水,远征对于东江军来说,也是异常困难。 更不用说,明朝几次远征蒙古,经验和教训也同样深刻。 虽然郭大靖有着自己的空间,这也是他敢夸口数年之内出击虎墩兔的信心所在,但终归是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在辽西和辽北的经营,见到成效后,才能把远征提上日时议程。”
郭大靖估算了一下,做出了初步的判断。 毛文龙看了他一眼,说道:“那明年就加大对辽西辽北的军屯,如果条件允许,迁徙百姓也可以提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