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逆天换明 >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多点发动,建虏的被动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多点发动,建虏的被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情报上的差距,也是建虏全面被动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低估了东江军水师的力量,尽管有所防范,却万万没想到水师已经有承载两个步兵协参战的能力。  其次是对辽东的东江军有所低估,没有把一万多朝鲜军队计算在内,更是高估了地利的优势,比如连山关,比如摩天岭。  还有一点,也是建虏的误判。那就是东江军对辽镇人马的整合速度,他们没有料到会如此之快,且战力的提升也出乎意料。  当然,最大的失误还是对东江镇人口,以及耕种和制造的产量严重估计不足。  这就导致了当东江军发起总攻时,建虏措手不及、仓促应对,各项准备工作都有所欠缺。  豪格听着塔瞻的分析,还在自己安慰,“东江水师又要载兵,又要运输物资,哪里有那么多的船只?据我估算,一万精骑就足以看住,使其不能轻易登陆。”

这也确实是建虏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所得出的结论。东江水师不可不防,但机动兵团只要出动一半人马,就能够完全防范。  同时,豪格等奴酋还比较乐观地估计,东江军大举发动,虽然势头很猛,但限于粮草物资的耗费和运输,并不能够持久。  “不管怎样,坚持一个月应该是能够做到的。”

豪格又给自己打气,显示出较强的信心。  一个月的时间,建虏必须苦撑。保住秋收成果是一方面,验证他们的分析结论,则是另外一个方面。  未料胜先料败,建虏虽然知道形势不利,但也不会认为败局已定。东江军是否会因粮草物资不继,而停止进攻,甚至是撤退罢战,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  不打一场两场决定性的大战,建虏岂能甘心退出辽沈?现在就仓促撤退,万一东江军是虚张声势呢?  宁肯战死,也不能被吓死。不打怎么知道就一定失败,这恐怕也是很多奴酋的心理。  多尔衮是把辽阳的得失作为北窜迁徙的标志,豪格也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周边形势的变化,并不一定就按照多尔衮的谕令,傻傻地坚守一个月。  而东江军刚刚兵临城下,还没有展开进攻。城外还有机动兵团在策应,豪格自然没感觉到太大的威胁。  现在,辽阳城内的守军已经达到了三万五六千,从抚顺、铁岭等地调来的援军,有一多半调到了此城。  这或许也是豪格的信心所在,倚坚防御嘛,他还幻想着击退敌人,从而使自己的威望大增,再与多尔衮争长短。  尽管巩阿岱等将从鞍山驿败退回来,把城破的经过告知了豪格等人。但豪格等人对于坑道爆破的原理并不清楚,只能凭想当然,做了预防性的措施。  在豪格等人看来,应该是东江军凿开城墙根,装入了大量的炸弹,才使得鞍山堡被一轰而破。  可辽阳却要比鞍山堡坚固得多,不光城墙更厚、更高,还有南北两城,相当于两座城池。  南城失守,还有北城,这是双保险,对于守城的建虏的心理,有着很大的稳定作用。  “奴才以为,南面城墙的防护还需要再加强。”

巩阿岱小心翼翼地提出建议,“要留出反击缺口的人马,但还不能太过靠近城墙。”

作为败军之将,巩阿岱一直沉默寡言,显得有些自卑。尽管连豪格也没奢望他率援军能在鞍山堡击败敌人。  豪格点了点头,倒是很痛快地接受了建议,并委任巩阿岱去负责。  其实,对于如何防范坑道爆破,豪格等奴酋都没有特别明确的办法。可行的策略就是两个,一个是城外,另一个则在城内。  城外就不用说了,只要占领着地面阵地,东江军无法靠近城墙,应该就能防止东江军挖墙掘道。  城内的防范比较麻烦,建虏无法判断东江军将在哪里爆破城墙,也只能在城墙内构筑阵地,预设部队,以便在城破之后堵住缺口。  “相对于敌人的滚地龙战术,红夷大炮似乎是更难防范。”

塔瞻的顾虑与巩阿岱略有不同,关键是他没见识过坑道爆破的威力。  豪格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不能将敌人的火炮拦截在射程之外,那也只能是随炸随补,使敌人难以破城,或者是延后破城。”

面对东江军的强大火力,建虏是真没办法,只能是凭借壕沟和城墙来抵挡。城外的战壕工事,算是对城墙的保护,也就是双保险。  即便如此,坚固高大的辽阳重镇,依然是建虏比较有信心的倚仗。  至于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骑射野战,也在东江军犀利凶狠的火枪火炮面前,显示不出他们满意的效果。  近战肉搏,还有坚固的工事可倚,建虏认为还能够与东江军进行厮拼战斗。至少,战壕与城墙能够抵消东江军部分的炮火伤害。  夕阳沉入了地平线,夜幕很快就要降临。  豪格等奴酋瞭望着远方敌人营寨,点点灯火汇聚成海洋,数万人马建起的营寨占地极广,有如一座中小型的城镇。  “数年间,有如奇迹般,东江军竟然发展壮大到如此程度,已经能够对大金主动进攻,并占据优势。”

豪格眯了下眼睛,现在想起来还有些难以置信。甚至于,他都不知道双方力量的根本性扭转是在什么时候。  好象是不知不觉,也似乎有所征兆,只不过没引起足够的注意。  直到——嗯,应该是遵化大战,才真正认清的东江军的实力。可已经晚了,陷入饥荒,且军力遭到重创的大金,已经颓势难挽。  “这一仗既是大金的生死存亡,也是为了父汗,我要全力而为。”

豪格的这个心思,并没有多少人明白。  遵化惨败,建虏损失了数万精锐,皇太极更是被生擒,在京城千刀万剐。这不仅是对后金的打击,对豪格的影响更甚。  正是多尔衮利用绕道入关的失败,以及代善、莽古尔泰等奴酋的死,都归咎于皇太极,才引起了代善和莽古尔泰等人后代的怨恨。  从而,多尔衮才得到了代善之子巴喇玛和满达海的两红旗,以及莽古尔泰之子迈达礼的正蓝旗的支持,在争位上占据优势。  豪格镇守辽阳,既是想为父汗雪耻,争取满人的感激和支持,也是想远离多尔衮,以免被阴谋所害。  多尔衮要北迁求安虽然没有明下谕令,但他的行动已经不太掩饰,满人也大多知道。尽管只是巧设借口,迁走了部分的两黄旗部众。  在豪格看来,只要他能击退敌人,保住辽阳。再掀起舆论,在满人中,他的英武,多尔衮的懦弱怯战,便能使他威望大增。  关键还在是否放弃辽沈的问题上,满达海、迈达礼等人,与豪格的意见一致,对多尔衮的北迁不满。  …………………  本溪,既有险可据,又四通八达:北邻沈阳、抚顺,西接辽阳、鞍山,南通镇江……这让本溪历史上一直是辽东要冲。  在辽东,明军曾耗费数十年修建绵延一千多公里的辽东边墙,有约七十公里就在本溪境内穿过。  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与明朝首开战端,爆发抚清之战。“抚”即抚顺;“清”即位于本溪境内的清河城。  此时,由特战营和朝鲜军队组成的兵团,已经夺取了孤山六堡,并沿太子河西进,在本溪的威宁营,与建虏展开了激战。  而此地驻守的建虏,主要是满达海率领的镶红旗。  而威宁营,在本溪东十里许,南临太子河,东西环山,北为通向沈阳的要道,形势险要,乃是辽东重镇。  说白了,威宁营守不住,无险可依的本溪便基本上在东江军的囊中。这场战斗的结果,决定着本溪的命运。  史书记载:“明在威宁营筑城,城周围四里,东西设两个城门。”

另据《明实录》记载:明成祖时威宁营已成为辽东最大的炼铁厂,年产铁达“万余斤”。  现在的后金,虽然还是八旗兵制,但历经数年的战争,兵员损耗严重,各旗人马早已经不复当年。  两白旗和两黄旗算是兵力最多的,每旗也不过七八千人;阿敏的镶蓝旗名存实亡,近乎被多尔衮吞并;巴喇玛和满达海的两红旗,以及莽古尔泰之子迈达礼的正蓝旗,则各有四五千人马。  虽然后金进行了动员,使得两红旗和正蓝旗增加了一两千的兵力,但兵员素质不高,在战力上,却并未有太大的提升。  这其中自然也有多尔衮的计谋在内,有意地限制或削弱了其它各旗的实力,使得两白旗的实力更加占据优势。  而象巴喇玛和满达海,以及迈达礼等年轻的奴酋在内。虽然反对未战先退,北迁避战,但也多少留了点后手。  说白了,就是为自己的部众留下种子,不能倾力而上,导致太过惨重的损失。  比如巴喇玛,就率正红旗驻防在萨尔浒和界凡寨,保证辽沈地区向北窜逃的后路安全。  这虽然是多尔衮同意的,可也看出两红旗也给自己留了战败后的退路。即便惨败,也不致于全部覆灭。  还有莽古尔泰的儿子迈达礼,则驻防在开原,保证另一条北迁之路的安全。  嘴上叫得凶,可实际上都心里没底。既舍不得放弃辽沈,又担心被灭族,两手准备使得建虏在面对东江军的大举进攻时,更显出疲于应付之态。  满达海立在城头,瞭望着敌人的营寨,而进攻的敌人也摆出了架势,杀气腾腾,令人心生凛惧。  “敌人是要包抄连山关,再向辽阳进逼,形成围攻之势。”

奴酋绰哈尔猜测着说道:“是否应向连山关的友军报信儿?”

满达海微微颌首,说道:“敌人的行动出乎意料,我军只能坚守拖延,为友军争取调整的时间。”

本溪在连山关以南,本来应该是连山关的后援。但建虏低估了辽东东江军的兵力,也没想到会在多点遭到进攻。  特战营更是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早早就派出数支队伍,潜伏靠近孤山六堡。然后几乎是同时发动,使得建虏措手不及。  进攻的手段也是简单而粗暴,火箭的密集轰击,火枪兵的抵近攒射,掩护爆破手用箱装火药或火药车炸开堡门。  进攻是突然而猛烈的,而建虏经过建州和辽东两次惨败后,兵力不敷,在孤山六堡的驻军不多,只是起到预警的作用。  况且,建虏对于辽东东江军的两路出击,是缺乏准备的。东江军的次序发动,也给其造成了很大的错觉和误判。  首先是辽南东江军主力进攻鞍山堡,兵锋直指重镇辽阳;然后是辽东的东江军进抵连山关,并开始猛攻。  这些情报使得建虏作出了应对,也就是棋子已落,不易再度调整时,又一路东江军突然杀出。  正如满达海所说,情报早已送向沈阳,可要做出及时的反应,再调动其它地方的军队,恐怕是来不及了。  显然,对于抵挡这路敌人的进攻,满达海也没有多少信心。只能是提前预警,并拖延些时间,给连山关的友军应变的缓冲。  绰哈尔暗自叹了口气,敌人数倍于己的兵力优势,还有着凶悍猛烈的火力,确实难以抵挡。  一旦这里战败,本溪无险可守,丢失只是时间问题。不仅连山关的友军要面临选择,连己军也要想好退路。  是向辽阳靠拢,还是向沈阳撤退,绰哈尔偷偷看了满达海一眼,揣测着他的心思。  这个选择能够表现出满达海的真实想法,是与辽阳共存亡,还是在沈阳等待窜逃求生。  连山关的友军则比较惨,本溪失守后,他们就只能向辽阳方向败退。  虽然暂时摆脱危险,但东江军猛攻辽阳是肯定的,他们的覆亡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最是危机的关头,越能暴露内心的真实。平常的慷慨陈辞、无畏无惧,多数都是虚的,不到最后,却是看不出来自私贪生的本质。  满达海却没有做出决定,他的目光紧缩了一下,敌人的火炮已经闪出亮光、冒出白烟,开始轰击城池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