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国姓窃明 > 第204章 忠奸难辨

第204章 忠奸难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襄阳在崇祯末年历史上前后沦陷过两次,第一次是被张献忠偷,但张献忠也就杀点人抢一把就跑了,没本事长期守住的。  第二次,历史上应该是发生在李自成在朱仙镇大破左良玉后、顺着一路追击破南阳破襄阳,把左良玉逼到武昌。而马祥麟原本就该在李自成的这次南下中战死。  李自成在朱仙镇大破左良玉后,因为朱树人的横插一杠,把李自成南下的尝试遏制住了,左良玉至今还在南阳,襄阳就更不可能丢了。  而马祥麟也从头到尾没有因为襄阳危急被调去增援湖广,原本该被他带去的白杆兵主力一部,也才能继续完好地保存战力,留下有用之身为大明效力,未来也是为朱树人效力。  至于马祥麟的老婆张凤仪,倒是早在崇祯六年的时候,就战死在河北了。  那一年清兵入关,四川的白杆兵都被崇祯千里迢迢调去拱卫京师。最后在河北平原上,白杆兵被清军重创,张凤仪殉国于清军之手。  由此可见,四川这地方,在明末时,妇风彪悍,连女人打仗也是比较勇敢的。不仅秦良玉能一介女子领兵血战数十年,她儿媳妇都能临阵死节,跟鞑子死战不退。  ……  朱树人褒奖过马祥麟几句后,秦良玉便继续给他介绍其他本地守将:  “这位是方国安方参将,原从左良玉剿贼,国姓爷在湖广时,应该也有打过交道吧。朱仙镇之战前,左良玉随杨阁老镇南阳,以方参将驻郧阳以策应侧翼。  后来左良玉兵败,南阳周遭各府均遭李自成侵袭,郧阳也被攻破,方参将逆汉水退入汉中,嫡系人马损失大半。后被邵巡抚请示朝廷南调,统领编练夔州本地乡勇及降军。”

朱树人点点头,对方国安这人,他倒是没什么恶感,而且对方也算有点名气,是明史上有点笔墨的。  此人是浙江诸暨人,好勇斗狠的无赖氓流之辈出身,为图功名投军左良玉麾下,跟流贼也打了好几年仗,积功至参将,算是不容易了。  历史上方国安在崇祯十五年、十六年一直在湖广坚持战斗,李自成张献忠攻破襄阳、武昌后,左良玉都东逃到九江了,方国安才被朝廷调回浙江。  后来南明时,潞王在杭州监国,懦弱无能,还是这个方国安坚持跟清军打了一仗,可惜被潞王的软弱气得走了,转而跟随鲁王朱以海。  鲁王政权存续时,这方国安还算忠义,坚持跟清军作战,但朱以海都投降后,方国安也没办法,就跟着投了。  清军征浙闽主帅博洛,就带着方国安一起,想让他带路攻打福建。走到半路方国安得知唐王在福州已经称帝,年号隆武,他觉得大明可能还有戏,就又想跟郑芝龙联络,答应做内应跟郑芝龙一起在仙霞岭破清军。  结果郑芝龙不但没选择抗清,反而先投了当汉奸,还把方国安愿当内应的密信直接卖给了清军主帅博洛,害得方国安全家被杀。  所以,可以说这人不算很铁杆的抗清派,但能比潞王有骨气,鲁王政权存在时他也愿意死战,最后好歹也比郑芝龙有骨气,已经算是可用的了。  但是方国安的部队历史上多次被打散,重建,兵源素质很差,补充给他的都是农民军里反正过来的人,军纪败坏。  明史上写他经常劫掠百姓获取给养,军纪比一般的左良玉麾下部队还恶劣一点,这也是事实。  朱树人心中暗忖,这种人,用得好的话,民族大义民族气节还是能指望一下,但是一定要给够钱。属于那种只要吃饱喝足钱拿够,也是可以很爱国的。如果欠饷,那就敌我不分乱抢了。  好在,别人会觉得“收买一支部队要始终足额发钱”,是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对朱树人这种富可敌国的存在,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相对容易多了。  方国安一开始还有点惴惴不安,怕朱树人看不起他的出身,更看不起他收编来的部队。结果朱树人就很和善地跟他说:  “呦?原来方参将还是绍兴府诸暨县人士呢?本官虽不是浙江人,但祖籍南直隶苏州府崇明县,咱也算半个老乡了。你原本跟随左良玉,那真是明珠暗投了,以后跟着本官好好干,定能破贼立功,搏个封妻荫子。”

(注:沈廷扬及其子生于苏州府太仓县,但沈家祖籍是苏州府崇明县的,嘉靖年间崇明县的县城还设在崇明沙上,到万历年间东移到长洲沙、三沙。  懂点地理的都知道,历史上崇明岛是随着长江水流、上游的岛屿不断被江水冲垮侵蚀坍塌、在下游重新沉积成新的岛屿。所以到万历后期沈家祖籍的那几个岛已经不存在了,被江水冲没了,他家就上岸变成了太仓县人。  崇明县新冲出来的那些岛,也渐渐转移到了更下游的松江府境内。几百年里崇明县往东移动了上百里,所以后来的崇明就属于上海不属于苏州了。)  方国安听朱树人这样笼络他,还跟他攀交情认老乡,也是难得受宠若惊,连忙表示当年跟随左良玉也是没办法,如今有机会跟随国姓爷,一定好好干。  方国安之后,秦良玉就顺着又给朱树人介绍了一些更低级的将领,有些是秦良玉直属的,都是夔州府本地的地方武装、团练:  “这三位壮士谭文、谭弘、谭诣,都是夔州本地义士,多有势力,也愿意为朝廷出力,老妇人如今将他们收编在麾下,朝廷也给谭文实授了团练都司之职,谭弘、谭诣俱授守备。  这两位是游击王光昌、王光兴,俱是被故六省总督熊文灿,四年前招抚弃暗投明的,也曾随我川中老将张令张总镇四处征战平贼。后来张总镇被邵抚台受朝廷之令,调去汉中,又北上出川增援陕甘三边的孙总督,留下二人本部人马在此……”  朱树人大致听了一下,这些人要么是早年熊文灿招抚时诏安的前农民军,一些不起眼的小部队,如今被朝廷划给方国安编练调教——  这也是没办法,方国安原本的嫡系人马,在左良玉跟李自成的朱仙镇大战、以及李自成后续的追击中,折损掉了绝大部分。方国安入川时,基本也算半个光杆司令,只能用王光昌、王光兴这些朝廷原本看不上的三线流贼部队慢慢重新训练。  而谭文、谭弘、谭诣,应该就是本地武装,大概率是后世组成川东抗清力量的“夔东十三家”的一部分了。  历史上“夔东十三家”在清军入川后,在川东抗击了数年。这里面有一部分,固然是后来李自成、张献忠的民军幡然悔悟,觉醒了民族大义。但也有更多,就是本地的官兵和地方武装。  只是这些人历史上都没什么名气,至少比方国安知名度还低一两个数量级。朱树人前世就算再熟读明史,也不可能把这些小人物都记住。  朱树人听了秦良玉的描述后,只是隐约意识到,这些人里估计有一部分属于后来的“夔东十三家”抗清义士,但肯定也不乏有后来投张献忠又投清的汉奸。  至于哪些人是义士哪些人是墙头草,朱树人的《明史》功底还不足以让他听名字就分辨出来。  但他也不怕,毕竟他还可以深入观察了解这些人,靠自己的识人之能,辨别忠奸再加以利用,应该也是不难的。  如果有忠义潜质的,那就好好用。  有汉奸潜质或者投张献忠潜质的,那也正好催化一下,让他们去用苦肉计勾引张献忠,反正朱树人是怎么都不亏的。  朱树人便斟酌着先鼓舞一下士气:“诸位都是忠义之士,朝廷值此国难之秋,本官也是用人不疑,大家不必有顾虑,也不用担心本官带兵会偏袒嫡系——在本官眼中,只要肯努力奋战,为国尽忠,都是一视同仁的!”

——  PS:看球去了……这几天熬夜看球,计策都想不出来了,摊子铺得有点乱。  大家也看球去吧,养肥一下也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