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七十二章 燕山不满

第五百七十二章 燕山不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铛铛铛……”

  “砰砰砰——”

  几乎在朱由校抵达南京城的同一时刻,下西洋舰队也在四个月后从广平县抵达了唐国的国都大兴。

  大兴城位于后世的拉各斯,之所以选择这里,主要是因为这里已经被欧洲商队初步开发。

  由于三十年战争没有结束,欧洲各国还来不及在这里修筑堡垒要塞,因此朱聿鐭带着一千兵马将这里的村镇接管,随后购买了数量不等的昆仑奴来修筑大兴城。

  大兴城的修建从天启十四年开始,至今已经三年有余。

  此城位于湖畔平原,东临河流湖泊,南临大西洋,境内又有河流同贝宁的水道相连,海上和陆上的交通都非常便利。

  由于此地十分潮湿,因此在拿下这里后,朱聿鐭派遣了五百拱卫营在此地指挥昆仑奴砍伐树林,开垦荒地,修建水渠,建筑城池。

  唐国眼下有三个县,分别是比奥科岛的海陵县,拉各斯的大兴县,阿克拉的的陇西县。

  三年的开发时间,唐国迁移而来的主要人口只有两千工匠及其六千多家眷。

  他们居住在已经开发大半的海陵城,有一营三千拱卫营护卫,海陵县的县令是朱聿键的五弟朱聿觨。

  县内有运送过去的六万昆仑奴负责开垦田地,如今已经有二十六万亩耕地,可以养活十几万人。

  海陵县也算是唐国的大后方,无时无刻都在供给大兴和陇西两县,而大兴则是由朱聿鐭带领一营兵马和一千工匠,六万昆仑奴驻扎,陇西县则是由朱聿锷带领一营兵马和五百工匠,三万昆仑奴驻扎。

  大兴和陇西两城没有大明百姓,有的只有拱卫营和工匠。

  历经三年的开发,大兴城砍伐了十几万亩的森林。

  这些被砍伐的森林化作木料和草木肥被用于大兴城的建设,以及大兴城耕地的育肥。

  大兴城的四周已经开垦了两万亩耕地,码头也被修建的极为广袤,足以容纳三千吨的二十艘船只同时入港停泊。

  远处的大兴城已经用开垦田地的碎石、石块混合水泥修葺了王城墙,王城墙周长六里,高两丈,宽一丈八尺,内部足以容纳三万人生活居住。

  王城内的王宫已经建造了宫城墙和承运殿、存心殿,以及社稷坛、山川坛、世子府等外廷建筑,内廷则是平整了地基,还未建设。

  王宫外的王城也修建了许许多多民居,但居住的并没有多少人。

  唐国不是不想招募百姓,而是没有那个实力,并且没有那个运力。

  因此,当徐霞客和黄蜚带领二十艘船只抵达,他们也得到了朱聿鐭的热烈欢迎。

  港口的礼炮作响,朱聿鐭亲自带领五百拱卫营来到港口,以示欢迎。

  当然,他们欢迎的不止是黄蜚和徐霞客,欢迎的还有迁移而来的未来唐国百姓。

  徐霞客和黄蜚下了船,在一番客套过后,徐霞客递交出了一份令旨。

  “今岁三月,老唐王薨逝,世子继位为新唐王,同时册封朱聿键为唐王世子,册封诸位为郡王。”

  “下西洋船队出发前,世子殿下就已经招募了五百工匠及其家眷,合计两千八百余人。”

  “这些人便是日后的唐国国民,请郡王殿下为其发田,切勿苛刻。”

  徐霞客一下船就告诉了朱聿鐭几个好消息。

  首先就是他那总想弄死他们这一脉的爷爷终于死了,其次是自己老爹坐上了唐王,自己哥哥坐上了世子位,自己被封为了郡王。

  其次是自己哥哥招募了两千八百多国民前来唐国,并且交给了在大兴城的自己安排。

  这些消息让朱聿鐭看徐霞客的眼光都柔和了不少,当他他也不敢苛刻唐国国民。

  “自然不敢,我与他们身处海外,一体同休,岂敢刻薄?”

  朱聿鐭这话发自肺腑,毕竟身处满是昆仑奴的利未亚,利未亚的任何藩王都知道要利国民而薄奴隶。

  如眼下,朱聿鐭当着徐霞客和黄蜚的面就直接说道:

  “大兴已经开垦了两万八千六百余亩耕地,正好都交给他们。”

  说着,朱聿鐭便让旁边的唐国长史去安排抵达唐国的国民,然后亲自带着徐霞客他们去参观作为唐国国都的大兴城。

  对于徐霞客他们来说,其实唐国的发展和利未亚的诸藩都差不多,毕竟西利未亚比起东利未亚多了四个月的路程。

  因此,东利未亚的诸藩比唐、吉、淮三国要发展的快一些,而三国底子强,所以奋起直追。

  总的来说,诸国发展是差不多的,但唐国由于人才优秀,所以比起同为利未亚西藩的淮国要繁荣些。

  “不知南边的淮国发展如何了?”

  走在城头,朱聿鐭问起了南边的淮国,对此,徐霞客也抚须道:“不如唐国发展的快,不过却也差不多了。”

  唐淮吉三国是被朱由检特批可以使用水泥的三国,而他们的水泥主要靠南昆仑监察使司供给。

  这也是吴阿衡和阎应元为什么大肆修建水泥场的原因。

  由于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这三国就是未来直面欧洲的三个国家,因此让他们率先使用水泥是有原因的。

  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三国的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

  他们面临欧洲,背靠南昆仑监察使司,一旦东西方发生冲突,他们将是大明对西欧的桥头堡,因此南昆仑监察使司是作为一个为三国供能的充电宝而存在的。

  淮国的朱常清很有能力,加上比邻南昆仑监察使司,所以淮国的发展也很快。

  七月十九日,徐霞客他们抵达淮国国都九江时,淮国已经有一县六镇,兵马两营六千,国民八千,劳改工八万的规模了。

  九江城的宫城、王城都已经修建完毕,现在正在修建内城和外城,同时当地也有耕地二十二万余亩。

  当然,相比较唐国五兄弟齐心合力,淮国仅靠朱常清还是有些势单力薄。

  因此在听到徐霞客的话后,朱聿鐭也笑着摸了摸自己的短须,紧接着继续带着徐霞客他们巡视起了唐国王城。

  对于徐霞客他们提出的补给问题,朱聿鐭也没有拒绝,只是说了唐国无法拿出那么多粮食,但蔬菜和淡水应有尽有。

  热带雨林气候虽然不适合种地,但水果蔬菜、淡水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开垦的土地第一年也常常被用来种菜,然后育肥,种植粮食。

  唐国土地的情况和朱由检说的差不多,一开始种地,怎么种都能高产,偶尔还能出现亩产三石的现象。

  但等到后面三四年开始,土地的营养退化就超过了国民的想象,这种时候只有停下耕种开始育肥,才能阻止土地的营养退化。

  这一停,短则一年,多则两三年,因此唐国如果想要养活一百万人,最少得准备两千万亩耕地,并且要有足够的化肥输入才行。

  土地必须种一批换一批,育肥一批,并且还要修建大量水利工程,不然雨季来临的时候,庞大的雨水倾泻而下,会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全部冲入地底深处。

  不过这对于唐国来说并不难处理,反正劳力是免费的,只要供他们吃喝就行,因此大兴城虽然才建设三年,但当地的水利工程却并不比大明江南的一些县城差。

  唐国需要解决的是育肥问题,而育肥问题又主要在化肥问题上。

  这个问题,朱由检当初承诺的唐淮吉三国是齐国日后负责供应化肥,但现在这件事情还八字没一撇,因此朱器墭和朱聿键才没有离开大明。

  谁又能知道,他们离开大明后,朱由检会不会翻脸不认账?

  因此,简单的沟通过后,徐霞客和黄蜚都了解到了唐国的情况。

  二人没有选择在大兴城休息,而是选择回到了海上的舰队上休息。

  回到舰队之后,徐霞客沉思了许久,然后才写下了对唐国的评价。

  “若无化肥之忧,移民之忧,唐国百年可称雄于西陲。”

  写下自己的评价后,徐霞客关上了自己的游记,然后吹灭了油灯,转身洗漱休息去了。

  也在他洗漱的时候,大明岭北行省冰河对岸的曼加泽亚也迎来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援军。

  一千五百射击军团在十月二十五日抵达了曼加泽亚,当他们看到曼加泽亚城外的雪地里都是被焚毁的树林,棱堡也被炸出许多豁口的模样时,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

  好在曼加泽亚还未沦陷,西伯利亚管理区的总督戈洛文也迎接了他们,并说他们来晚了,明军已经因为补给问题退到了叶尼塞河以东。

  “那真是太好了……”

  听到这话,指挥这支射击军团的军政长官彼得洛夫松了一口气。

  他坐在狭小湖南的曼加泽亚军政长官厅内,戈洛文则是坐在他的对面安慰道:

  “放心,这次明国的军队撤退后,短时间内是不会发起进攻了,他们的补给已经见底。”

  “至于曼加泽亚的抵抗,我对莫斯科的军报里会表彰你,然后说是因为你们的到来,明军才撤退回叶尼塞河以东的。”

  戈洛文满口胡诌,但这话在彼得洛夫听来却十分悦耳。

  “我应该谢谢你,等战争结束,我一定会向伯爵为你表功的。”

彼得洛夫笑着表示感谢,闻言的戈洛文也装着大义凛然的样子说道:

  “不,我不能离开西伯利亚,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国军队会不会在第二天就对我们发动袭击。”

  “乌尔里希……你真的是……”彼得洛夫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戈洛文。

  在此刻的他看来,戈洛文就好像是一个为了王国边疆安稳而浴血奋战的英雄。

  “呵呵,你走了这么远的路,应该很累了,今晚先好好休息吧,明天我还需要你们和我们一起加固曼加泽亚。”

  戈洛文怕说多了露馅,因此只能强装镇定的安慰着彼得洛夫。

  彼得洛夫听到这话也点了点头,他确实很累了,因此在简短的闲聊后,他也拿起自己放在一旁的军帽走出了军政长官厅。

  “呼……”

  在他走后,戈洛文松了一口气,瘫软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神啊,请您让明国军队消停一段时间吧,我还有两年就结束任期了……”

  戈洛文闭上眼睛开始祷告了起来,不过拯救他的不是他的神,而是无意扩大战果的朱由检。

  戈洛文在祷告后就洗漱休息了,但曼加泽亚迎来援军的消息也被明军塘骑获知,并将消息送往了南方的岭北城。

  十月的岭北城已经下雪,并且积雪厚达一尺。

  赶在十月前,曹文诏调走了三千骑兵前往单于行省的安北府,仅留三千人驻守岭北城。

  由混凝土浇筑的岭北城抵御了大部分寒冷,但即便如此,那股子凉意始终无法驱散。

  “娘地!零下十五度!”

  拿下室外的温度表看了一眼,巡视城墙的曹文诏忍不住骂了出来。

  站在他旁边的总兵虎大威忍不住笑道:“伯爷,岭北还算好了,北面的北河县都零下二十度了。”

  “这么冷的鬼天气,罗刹国还派援兵驰援。”

曹文诏哈了一口气,不过紧接着又笑道:

  “给我告诉罗汝才,给我守好北河县,一旦罗刹鬼敢跨过冰河,不用留手,都给我毙了!”

  “是!”

虎大威笑着作揖应下,曹文诏也转身回到了军营之中的屋子里。

  相比较屋外的寒冷,屋内就热乎了不少。

  安北城给岭北城、北河县分别运了三十几吨煤炭,加上曹文诏他们入冬前劈的柴火,用到开春不成问题。

  享受着屋内的暖气,曹文诏也拉着虎大威小酌了起来,毕竟面对零下十几度,并且积雪厚达一尺的环境,想搞偷袭也得掂量一下自己够不够格。

  城池还没打下,恐怕人就冻成冰雕了。

  “驾!”

  也在曹文诏和虎大威小酌的时候,岭北城内的使鹿部也乘坐雪橇,充作塘骑开始了南下。

  四千多里路程,塘骑在单于行省换乘马匹南下,最后才赶在了冬月中旬将北方沙俄增兵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朱由检拿到岭北的军情时是中午,刚吃完饭不久,人有些疲懒,因此他只是瞥了一眼就安抚道:

  “回信曹文诏,让他不用担心,总之先拿下西域,再收复岭北全境。”

  “奴婢领命……”曹化淳作揖应下,而朱由检也洗漱了一下,准备在这寒冬之中睡个午觉。

  毕竟眼下的大明早就无敌于世了,除非爆发内乱,不然没有什么外力能击垮它。

  因此不止是他,实际上大部分大明官员都比较松懈。

  草草睡了一个时辰后,等朱由检再起来已经是申时了。

  见拔步床内有动静,床外也传来了声音:“殿下,毕阁老和成左都御史求见,已经等了一刻钟了。”

  王承恩的声音响起,朱由检闻言也皱眉道:“下次如果是毕自严找来,你就叫醒我。”

  “奴婢领命……”王承恩应下,而朱由检也起身走出了拔步床,在宫女们的伺候下穿上了一身绯色圆领袍。

  等他做完一切,毕自严和成德也得到了宣召。

  二人等了快两刻钟,但也并不着急,而是在进殿后对朱由检作揖道:“恭请殿下安。”

  “孤安……说吧,有什么事。”

朱由检拿起了刚泡好的茶润了润嗓子,毕自严和成德也被安排坐下,随后毕自严开口道:

  “殿下,万岁在南京,命南京工部尚书张延登堪舆,准备扩建外城郭,南京工部报白银六百万两。”

  “万岁已经批红,说是分三年完成。”

  “不过下官以为,外城郭已经足够,不如让百姓生活在城外集镇,扩大城外集镇。”

  在毕自严看来,扩建外城郭属实没有必要,毕竟火器在进步,谁也不知道火炮会不会进步到一炮击垮城墙的地步。

  与其把六百万两投入城墙,毕自严认为不如在南京城外修建新的集镇,然后把银子投给军备院。

  对于他的想法,朱由检也是支持的,因为他知道城墙已经用不了多久了。

  可以说,只要火药和火炮再往前跨进一步,城墙对于火炮来说就是一个笑话。

  后世近代战争的无数战斗表明,城墙无法防御大炮。

  南京的明城墙,在二十世纪初来说是全国第一的,但南京保卫战后期,南京城墙也仅仅能抵挡一百毫米口径以下的火炮。

  尽管现在大明是要用混凝土修建城墙,变相等于一个堡垒,但朱由检还是觉得没有必要。

  说白了,大明现在的疆域注定了大明是一个海权王朝。

  如果都被人打到了南京,那只能说明是内部发生动乱。

  如果是内部爆发动乱,并且还能打到南京城,那说明对方使用的火器和明军是一样的。

  朱由检可以保证五十年内大明不乱,因为到时候就算他已经死了,但朱慈燃、朱慈烺还活着。

  至于五十年以后,恐怕明军的火炮和火药早就跨过了那一步,城墙也只有做靶子的资格了。

  因此,修建外城郭的事情,朱由检不打算支持,但他也不打算直接驳回来打自家哥哥的脸面。

  他放下了茶杯,淡然说道:“这件事情,我会和皇兄商量的,还有事吗?”

  朱由检说着,眼神却看向了成德。

  自从朱慈燃监国之后,燕山派内部的吵闹声一直不断,但作为魁首的成德却一直没有找茬。

  显然,当年朱由校让成德去当朱慈燃老师的这一步走对了,最少成德在面对昔日学生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不舍得动手的。

  “回殿下……”

  在毕自严摇头的一瞬间,成德开口了:

  “都察院近来有不少弹劾太子殿下的奏疏,有的来自全国各地,有的则是来自都察院内部。”

  “太子殿下虽然年幼,但礼法欠缺,批阅奏疏过于直白,并且许多国策并不利于移民实边,请殿下上疏劝阻太子殿下。”

  朱慈燃批阅的奏疏出了问题,这点倒是朱由检没想到的。

  他看了一眼成德旁边放着的许多奏疏,示意王承恩去接过来。

  王承恩见状也将十几本奏疏接了过来,转而放到了朱由检的桌子旁。

  朱由检拿起奏疏一本本翻阅,初看确实有些无奈,毕竟朱慈燃动不动以“俺”、“俺爹”、“俺叔”来自称自己和朱由校,朱由检他们,谁看都觉得很无奈。

  不过刨除这些,这些奏疏批阅的还是很有水平的,就是在一些对百姓的处理上,朱慈燃显得有些太仁善了。

  比如南直隶的淮安府遭遇旱情,淮安知府上疏的是请朝廷发粮票来移民,但朱慈燃却回复说:“淮安府百姓本就不多,可以赈灾,不用移民。”

  从一点来看,朱慈燃可以说看的不够长远。

  他想的很简单,当地百姓不多,那就不要折腾百姓。

  但在朱由检看来,如果淮安府的百姓可以迁移出去,那等旱情结束之后,南直隶各地的百姓自然会迁移过来,填补这一块的空缺。

  这不能说朱慈燃做得不对,至少站在百姓的角度来看,朱慈燃可以说十分爱护百姓,并且对于人口稠密的地方,他也有决心迁移。

  不过站在朱由检的角度来看,只要能把百姓迁移出去,那其它百姓在遭遇旱情后,自然而然会迁移过来填补空缺。

  按道理来说,朱由检应该对朱慈燃过于仁爱百姓的态度皱眉,但实际上他却很高兴。

  他合上了奏疏,抬起头对成德微笑道:

  “太子不过十五,只是处理上略有欠缺,这点我会手书一封指点太子,上疏就不必了。”

  上疏,那是臣对君,手书,那就是叔对侄了。

  两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身份也是不一样的。

  燕山派想让自己以臣子身份上疏,说白了就是要打击朱慈燃的威信。

  不过,他们的手段在朱由检看来太年轻,朱由检是坚定要前往齐国的,所以他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况且、朱慈燃做的也不错,只是手段还比较稚嫩罢了,以叔叔的身份提点一下就足够。

  如果以臣子加叔叔的身份来压制他,说不定又要弄出“第二万历”了。

  “臣领命……”

  成德也不想压制朱慈燃,因此他并没有说些什么,只是机械的来完成燕山派交给他的任务罢了。

  “无事就都退下吧。”

  “下官告退……”

  朱由检端起了茶,示意端茶送客,毕自严和成德见状,也纷纷作揖,随后退出了承运殿。

  在他们离去后,朱由检才放下了茶杯,想着成德那消瘦的样子,不免摇头:“倒是难为他了。”

  “夹在中间,确实不好受……”

  朱由检说完,王承恩也小心翼翼询问道:“要给万岁写信吗?”

  “嗯,等会我亲自去写,你让人准备晚膳吧,今天去王妃那吃。”

  朱由检点了点头,王承恩见状也退出了承运殿,命人安排膳食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