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三十一章 除四害,指一条明路

第三十一章 除四害,指一条明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顺着崇祯皇帝的目光看去,熙攘的街道上,杂乱无序的屋舍,一些淡淡的臭味,飘散在这空气中,叫孙传庭的眉头微蹙起来。  大明的国都京城,大体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所谓‘四九城’这一别称,就是根据皇城的四门和内城的九门而起。  起初成祖皇帝决定迁都,以巩固大明治下的北疆之地。  不过在修筑京城时,并没有外城这一规划。  没有外郭城的京城,这一整体格局,一直延续到嘉靖年间。  然面对草原外敌的威胁,其实早在成化年间,就有过修筑外城的建议。  但是出于多方面因素下,加之修筑外城的确耗资巨大,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嘉靖二十九年,朝廷才算正式动工,先于内城南面三门,修筑关厢城,只是修筑的过程中,因拆迁之事,导致民怨沸腾,被迫又停工了。  一直等到嘉靖三十二年,利用元大都的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的外郭城。  原本计划修筑的外城,是环绕内城修建一周,但是吧,国朝财力不足,加之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出现火灾,要重建损毁严重的宫殿,最终也只修建了南城一面,后续虽增筑了外城各城门的瓮城,但整体的格局也就定下了。  “伯雅,你可听说过‘四九城’这一说法?”

看着眼前脏乱差的场景,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内城和外城,就像是两个地方,一道高大的城墙,宛若天险一般,隔绝了居住在这里的人。  同在天子脚下,达官显贵、家境富裕的群体,跟这些贫贱的群体,所居住的地域,就像是仙境和地狱。”

“……”  孙传庭沉默了,透过天子所讲之言,孙传庭敏锐的觉察到,天子这是想要整修京城上下吗?  可真要这样做,那又谈何容易啊。  在国朝的情况,稍稍有些好转时,这般大兴土木的整修京城,那必然会拖垮国库的。  一旦遇到什么新的危急状况,国库空虚的大明,就会陷入到被动的境遇下。  在残酷的现实下,纵使孙传庭也有意想改变这些,但却不能真的这样做。  “黄少爷…外城所堆积的问题,是长时间所形成的。”

孙传庭眉头微蹙,对崇祯皇帝说道:“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几百万两银子,甚至是更多的银子,根本就解决不了。  当前的国朝,虽说有些起色,可面对这等大兴土木之下,必然会生出民怨,更会叫国朝陷入被动下的。”

孙传庭所讲的这些,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对于崇祯皇帝来讲,重新建设整个京城,重新修缮城防设施,乃至是大力整顿脏乱差的环境,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三件事情,在崇祯皇帝的眼里,都是很重要的。  不过非要分出个主次。  大力整顿脏乱差的环境,是第一要位,毕竟京城这边,所居住、聚集的人口,超过了百万众。  一旦疫病爆发出来,那出现感染死亡的情况,就依着大明当前的医疗体系,根本就没办法抑制住。  重新建设整个京城,是第二要位,并且在崇祯皇帝的构想中,若是能依托外城,以分区域进行重建,再设两个商坊,那就能借助大明版地产经济,逐步盘活整盘大棋。  而第三要位的重新修缮城防,就能借助盘活的整盘大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步的完善起来。  将心中的想法,简单告诉给孙传庭后。  崇祯皇帝又说道:“伯雅,在本少爷看来,遇到棘手的问题,并不可怕。  关键就在于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  若是上述情况能够逐一落实,尤其是第一项整顿脏乱差的环境,这对于整个京城而言,就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甚至外城能全面重建竣工,还能给京城带来活力,崇文门税关这边,所征收的各项税收,也将增长不少。”

“……”  听完崇祯皇帝的这番高谈阔论,孙传庭的内心既激动又忐忑,这件事情太大了,牵扯到的层面也太多,需要兼顾到的因素也很多。  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很难很难。  耗费的钱粮。  动用的人手。  拆迁。  国朝上下的态度。  重新建设京城的各类耗材。  等等。  这可不是张张嘴,耍耍嘴皮子,就能办成的。  “伯雅,其实在有些时候,我们不要将问题想的太复杂。”

见孙传庭欲言又止,崇祯皇帝点明道:“其实所提到的这件事情,完全可以分成两件要做的事情。  整顿脏乱差的环境,这是顺天府衙必须要做的。  将内外城的乞丐,甚至外城贫瘠的百姓群体,都集中在一起,参考军队的建制,编组成一个个小队,将他们分散在内外城的各坊,各司其职。  清淤,除杂,剿灭四害,转运污秽之物等等,都明确的做出分化,顺天府衙这边,可特设一个管理处。  筹建的初期,按月发放‘票据’,签字画押,这些领取票据的人,可去便民铺那边,按票领取粮食、盐等物。  等各项制度完善了,尤其是监察这一块,到时可按月发放钱财。  而重新建设京城,是顺天府衙可以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去落实建设的谋划。  就像崇文门税关那一带,相比较于内城治下各坊,是相对很富庶的地域,那是否能先以此下手?  将那一带采取分段建设,分段拆迁的方式,逐步筹建起相应的商坊性质的区域?  那么刨去安置百姓,筹建所耗钱财,顺天府衙这边,将集中筹建的商铺、宅院卖出,是否能留存一笔不小的银子?  到时逐步扩大建设区域,甚至可以招收商贾参与其中,另外皇庄这边,也会筹建起修筑的各类耗材。  这样前期的谋划落实了,相应的分管衙署明确了,是不是到了中后期的局面,就能彻底打开了?”

听着崇祯皇帝所讲,孙传庭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内心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小农经济下的大明,在筹建相应大工程时,皆是采取征发徭役的方式,以此来完成工程建设,但这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但是崇祯皇帝所提供的思路,就是用官方主抓规划、监管等职权,巧妙的利用商业模式,来完成他的那些构想。  不过大明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这种模式,所以崇祯皇帝需要孙传庭所领顺天府衙,来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等到调子起来了,成效叫人都见到了,且国朝无需划拨银子,甚至还能赚取大量银子。  那到时顺天府衙设相应的总衙署,下辖的两个京县,设分衙署,围绕重新建设京城的计划,就能大面积铺开。  且到了那个时候,内厂所钻研的水泥,必然能形成生产规模,到时先在外城这边,筹建多层建筑,那整个格局就能发生很大改变。  “黄少爷的想法,很好。”

孙传庭轻呼一声,说道:“不过谋划这些部署,只依靠着顺天府衙的人手,肯定是严重不足的。  且前期开启这些谋划,也需要一笔不小的银子,这些对当前的顺天府衙,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缺少人手,那就多招人手嘛。”

崇祯皇帝说道:“官员不能招,那多招些吏员,这没有问题吧?  京城乃至京畿一带,科举无望的落魄读书人,这总是有的吧?  甚至本少爷觉得应该还不少吧?  筛选能吃苦的,肯拉下来面子的,将他们编入顺天府衙的吏员队伍,从事所说的那些事宜。  对真正表现优异的,到时由顺天府衙举荐,外放到北直隶治下的府州县,担任末流的地方官,那想来也能聚集人心吧?  那些真有本事的,外放出去,多磨练几年,也能向上晋升吧?  至于前期所需的银子,国库这边不给,内帑总会给吧,毕竟这件事情办好了,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天子会这般目光短浅吗?  办法总比困难多,伯雅,你觉得本少爷说的对不对?”

“……”  被崇祯皇帝这般一说,孙传庭内心深处的最后一丝顾忌,算是被彻底打消了。  人和银子,崇祯皇帝都指明方向了。  若他再不能将这件事情办好,就太不识抬举了。  再者说孙传庭也想将这件事情做好,毕竟此事真的做好,那对京城上下,绝对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