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九十八章 三棱军刺

第九十八章 三棱军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崇祯皇帝创设的西苑讲武堂,包括各处的随军讲武堂,所特设的分科,传授的一应学业,要培养出的职业军人,都是以列装火器、火炮的新军,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成效。  对待火器的更新迭代,崇祯皇帝绝对是大明上下最迫切的。  毕竟就当前所遇的烂摊子,辽前、山陕等地的战局,靠着整饬各部兵马,落实粮饷分发制度,固然说能提升些战力,可想改变总体战局,是不现实的事情。  辽东那边,谈奴色变的风气很严重,多数戍边的军队,都是不堪重用的。  以辽东将门为首的将领,包括满桂、马世龙那帮虎将悍将,都奉行豢养家丁,轻麾下将士的不良现象。  大明军队的战力衰败,从来都不是单方面造成的。  那是各种顽瘴痼疾和糟粕,在开始出现的时候,没有被及时的解决掉,渐渐就成了新风气。  亲卫家丁这种精兵私有路线,必然会衍生出诸多的问题,长此以往奉行下来,大明军队的整体战力,怎么会不衰败下来呢?  山陕那边,剿灭流寇,剿到现在,流寇是越来越强,明军是越来越弱,巨大的军事威胁下,崇祯皇帝怎么可能会不着急呢?  “有关燧发这一特性,武备院这边有了不小的进展。”

来到武备院这边,焦勖神情正色,向崇祯皇帝行礼道。  “不过陛下所言的膛线,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麻烦,火铳的重要组成,就是铳管。  可是锻造好铳管后,想要在封闭的铳管内,刻画出一条完整的膛线,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些时日,武备院这边,也进行了不少的刻画,可是……”  讲到这里的时候,焦勖没再说下去了,羞愧的低下了脑袋,连带着宋应星他们,也多是这样的神情。  “诸卿不必气馁,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若什么事情,直接就能做成的话,那要武备院又何用呢?  正是因为你们所做的事情,有难度,那才要发挥集思广益的优势,多多的进行探讨,多多的进行钻研。  不要怕耗费的银子太多,朕的态度是明确的,也是坚定地,武备院一应的银子耗费,朕都会绝对支持的。”

被崇祯皇帝这般一说,宋应星、焦勖他们,都燃起了斗志,甚至包括邓玉函、汤若望他们,也是一样的。  “请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所能,尽快突破线膛燧发枪的樊笼。”

宋应星的眼神坚定,向崇祯皇帝保证道。  “另外在火炮这方面,武备院也会好好研制的,绝对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叫陛下失望的。”

虽说这特设的武备院,是徐光启分管的,但具体的事宜,却是宋应星、焦勖他们在进行主抓。  毕竟徐光启是当朝内阁大臣,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不可能说长时间离开朝堂,跑到西山这边。  也就是崇祯皇帝不懂火器火炮的研制,若是真能了解多一些,那说不定这个时候,武备院这边的突破,就会更多了。  “有诸卿家这些话,朕就放心了。”

崇祯皇帝不加吝啬的夸赞道:“你们都是大明的良才,都是朕看重的英杰,大明火器火炮能否有所改变,就全看你们的了。  心里要有压力,但也要保持好的心态,你们要始终牢记一点,武备院能有所突破,就能影响到国朝的平叛事。  所以在做好研制火器火炮的同时,对现阶段生产的火药,鲁密铳、鸟铳、虎蹲炮等各类所需,都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才行。”

崇祯皇帝心里也明白,在火器火炮的研制上,就算是再怎么心急,那也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窗户纸的确是好捅破,可这过程中完善的技艺,却是需要千百次的试错,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才能跨过去的。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报。”

邓玉函此时上前,作揖说道:“先前陛下所言,要武备院锻造一款杀伤力强,能持续放血的三棱军刺,这一军械倒是做出来了。”

“是吗?”

崇祯皇帝闻言,眼前一亮道:“这里有成品没有,拿来叫朕看看。”

三棱军刺,可谓是冷兵器的经典之作,以杀伤力强,所刺创伤极难恢复著称。  在大明所处的时期,三棱军刺若能列装到军队中,在短兵相接之中,若能刺中敌军将士,那特殊的创伤面,就能让其持续放血,在恐惧绝望中致死。  建虏八旗在这个时期,绝对能称之为最强陆军。  八旗内有严密的等级划分,巴牙喇、红牙喇、披甲人、马甲、步甲、旗丁、养育兵、戈什哈、包衣阿哈等,加之建虏自有的耕战体系,那一旦组织起来,就是严密的战争机器。  这也是建虏八旗,能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一次次战胜大明的原因所在。  倘若三棱军刺能够批量生产,优先列装到东江军、勇卫营等部,在前线战场发挥奇效的话,那亦能起到积极地作用。  “陛下…虽说三棱军刺,是做出来了,杀伤效果也很强。”

在递给崇祯皇帝一把三棱军刺时,宋应星提醒道。  “不过三棱军刺所需的铁料,要求极高,以现有的铁料锻造技艺,最多连刺甲具十余次,就会崩断。”

“是这样啊。”

崇祯皇帝闻言,把玩着手里的三棱军刺,双眼微眯道:“那就设法研制出更高规格的铁料,朕觉得掺杂某些矿料金属,是否能有效提升新铁料的属性?  武备院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不能说只把精力都放在火器火炮的研制上。  人手要是不够,就向司礼监呈递密奏,朕会派人解决。”

“喏!”

宋应星忙作揖应道。  只是随行的邓玉函,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本想借此机会,趁着天子高兴,好提出传教事宜,现在看来算是泡汤了。  对邓玉函的那点小心思,崇祯皇帝又怎么可能看不出呢。  不过武备院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宋应星、焦勖他们手中,邓玉函、汤若望他们,也掀不起别的风波。  虽说宋应星、焦勖他们,的确追崇西学,甚至宋应星也入教了,不过他们是大明的人,首要考虑的问题,并非是传教这种事情,而是如何完成天子交代的差事。  天地君亲师。  这对自幼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宋应星、焦勖等一众人,那可谓是牢记于心的,似这样的思想,是邓玉函、汤若望这帮西洋传教士,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这才是属于神州的信仰,区区一帮西洋野蛮人,又怎会明白这些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