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感受到这些家伙还有如此客气有礼的一面。看来,昨夜的清洗让他们多少知晓了一些规矩,就连内阁首辅都被抄了家,哪里还有人敢放肆。“诸位大人,看来已经得知消息了。”
等待朱由校进入太极殿后,魏三眸光微微在广场环绕一周,而广场中,无一人敢与之对视,凡是被魏三眸光之至之处,无不瑟瑟发抖,不敢抬头。或许,或多或少有些贪污腐化之事,但因为关联交小,而未在肃清中被抄家,但依然不敢正视魏忠贤凌厉的眼神。广场上,原本的文武百官,此刻已然去了半数,一位官员声色悲戚,“朝廷官员凋零,各职各位,百废待兴,还请魏总督手下留情。”
魏三一听不高兴了,合着清理一群害群之马,还不该了?“这位大人,可是对本总督所做之事存有异议?”
魏三说完,说话的官员把脑袋深低靠低,“魏总督误会,小人不敢。”
魏三只是一声冷哼,顿时,诸多官员不由胆寒,他们已经被扎破了胆,他是真敢动手,一晚上朝廷官员杀了半数之多,这些人,可都是身居要职,而杀了之后,整个王朝都有可能面临瘫痪。但魏三还是这么做了。清算,是最简单、直接、粗暴的方式,而如此暴力的砍头,后果也的确会存在隐患,但利弊同存,只要突破剩下这些人的心理防线,后续就没有人能翻出浪花。朝廷之上。朱由校重新坐上皇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死里逃生,他的心性也在悄然改变。望着朝下的群臣,他们安静好似绵羊,朱由校第一次感觉一个天子拥有的威严。“朝廷虽人才凋零,百废待兴,只因他们犯下了滔天罪行,过去之事,朕不愿再提,若胆敢有再犯者,诛九族。”
朱由校平静的昭告,杀机四伏。肃清可能不会太难,难就难在杀完之后朝政该如何建立新的秩序,当年,最是痛恨贪污官吏的朱元璋,在经历数道大清洗之后,一度无官可用,朝廷人人自危,甚至,到了无人请官的地步。魏三自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绝不可能步过往的后尘,下一步便要建立学府,天下学子,应普及教育,以最快的速度巩固社稷根基。“今日,朕颁发天子新昭第一昭,东厂总督魏忠贤肃清朝野,功在社稷,封九千岁,赐十二亲卫军权。”
“颁发天子第二昭,户部尚书杨东明德才皆备,待定内阁首辅一职。”
“赐翰林学府贾义吏部侍郎一职。”
……一连,朱由校连着发布了数十昭令,整整半个时辰,功罚分明,这才停下来。“不知,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朱由校问道,他的眸子同样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君王霸气外露。在朱由校说完之后,众官已经跪下,“我等无异议。”
朱由校全凭自己,就已经可以压制住百官,而魏三见此,不由感慨,朱由校的变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成为一代帝皇。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朱由校可以做到一言出,百官行。朱由校并非是没有治国之才,而是没有实权,加上钟爱木工,在对皇权失望之后,更是全心全意投入到了木工之中。而现在百废待兴,这是新政的治理,朱由校的治国理政天赋也得到了体现。稳固朝廷,善待民生。其中,便有一昭就是取消禁海令,这是魏三也没有想到的一昭,竟然是由朱由校自己主动提出。禁海令,的确是阻碍了大明王朝的发展,而朱由校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率先颁布取消禁海令。“陛下,可真要取消禁海令?”
一名官员面容憔悴。他倒并非是为了维护官员豪绅之间的利息,而是担忧沿海岸区会因为禁海令的变动,而出现风波。朱由校语气坚定不移,“禁海令必须解除,朕意以决,不予更改。”
见朱由校语气坚定,诸多大臣原本还想说的话语也未能说出口,只能任由朱由校决断。而因为一段时间的朝政荒废,朱由校一连开始处理政务。而魏三虽然关心大明王朝的走向,但并没有心思陪同朱由校一同处理这些奏折,将剩下的这些事情一股脑全部让朱由校自己去处理。除了宫中之事,李自成的部将已经占据了潼关,魏三还需要前往潼关谈判,大明王朝因为这一次的抄家,库中白银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饱和,军饷充足。边关所需要的银两很快就拨了下去,若是李自成不退,溃败也只是时间长短。可以说,现在缺的不是钱,而且物资。大明王朝的钱的确足够了,但是国内的粮食并不足够全国百姓的口粮,而禁海令取消,朱由校也应该是早早有了想法。国内不够,通过贸易获取,必然也可以缓解天灾带来的粮食缺口。只是,他并不知道延安府已经有了杂交水稻,粮食的缺口最多不过数年的时段便可以成数十倍的增长。只需要各州府开仓放粮,段时间缓解天灾带来的缺口,内患便可全部解决。从太极殿离开之后,魏三来到坤宁宫,而张皇后正在宫中,已经为自己准备了一绸白缎。正当要悬梁之时,一枚短剑刺破白绸,魏三不由一声叹息。而张皇后跌落在地上,神色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