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庆等特勤组历任领导,想要培养一批“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自己人的想法由来已久了。相关报告也交上去了多次,但一直没有获得批准。 刚成立的特勤组筚路蓝缕,人才、功法和修炼资源都寥寥无几,哪有能力培养自己人呢? 后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勤组对修炼界、修士和修炼资源的了解增加,慢慢开始积累资源。 尤其在特勤组牵头,定期组织修士交易会大获成功之后,资源的积累速度一下子就增加了很多,其中甚至不乏国外特有的修炼资源。 现在的特勤组,太高端的资源依然匮乏,但普通的资源却是积攒了不少,功法、灵石以及辅助修炼的草药,样样不缺。 因此,特勤组现在敢保证,要说培养出练气期以上的大修士很难,但培养出一小批养气期中高阶的修士,还是极有可能的。 但是,现在上级有些拿不定主意,培养自己人当然很好,而且很有必要。但性价比高不高?时机是否合适? 而且,现在与投资合作的那些修士以及背后的门派和家族,对此又会是什么反应,这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昨天,韩向忠提了建议之后,孙长庆再次动了念头。 这几天他在研究韩向忠在长白山的任务。这是特勤组在对外开展行动以来,战果最为丰硕,处理后续工作最为得当的一次。 在孙长庆看来,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负责这次行动的韩向忠。 他是修士,所以不会受到同行修士的抵触。但他组织和安排行动,却是标准的特警行动模式,讲究周密调查、分工明确,小组配合行动,而不是修士更为习惯的单打独斗。 因此,这次任务才能完成得如此完美,后续工作也简单了许多,而不像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还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地方政府进行大量的善后工作。 这就是韩向忠的作用,换成外来修士负责行动,他们不懂,也不会在意这些事情。 孙长庆拿着这个案例连夜与人沟通。最终得到了模棱两可的回复:特勤组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先培养一批人,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效果,再就这个提案进行论证。 于是,孙长庆现在就来找韩向忠,让韩向忠拿出一个试点方案用于备案。 谁让韩向忠本身就是修士呢!如果特勤组向培养自己的修士,肯定需要由内行人来负责。此外,如果真培养出来了,以后这些人也会纳入到行动组的管理范围。 孙长庆为这个试点要来十个名额,其中五个名额带有编制,将面向社会,主要是应届学生、军人、武警和警察中特招。 另外五个名额,则从特勤组现有人员中筛选。 特勤组的人当然都清楚成为修士的好处,而且这次还是国家拿出资源统一进行培养。如果不给这些自己人留出足够的名额,只怕他们就要造反了。 昨天被韩向忠举例的穆铁柱,就成了特勤组这个试点的第一个受益者。 孙长庆来找韩向忠,就是准备让他派人去找穆铁柱,到特勤组接受面试和各种审核。 “这样呀,那等到后天,也就是周一,让小刘带着介绍信去接穆铁柱来首都,也显得咱们特勤组非常重视这件事。”
韩向忠很快便做出了安排,让伤愈的刘金鑫去跑这一趟。 “还有一件事,向忠。你觉得如果请高修士出面,替咱们培养这些修士,他会同意吗?”
孙长庆问道。 韩向忠一下子就愣住了。 孙长庆猜到了韩向忠的想法,压低声音解释道:“正因为高修士是散修,而且修为高深,所以我才想到请他来当这个老师。 咱们倒是有把握请动其他几名练气期大修士,但这些人不是来自于门派,就是修炼家族,各种利益盘根错节,我并不想最后培养出来的,都变成了他们的人。 对了,修炼的功法咱们特勤组提供,是一部最高能修炼到练气期初阶的《化凡诀》。 这功法据说比较很一般,只算是大路货,但这部功法的适应面很广,对修炼者的天赋要求并不高。”
韩向忠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功法倒是好说,星宇不是敝帚自珍的人。只要不涉及到他的核心功法,他是不会介意传授给别人一些修炼知识的,甚至他很可能会拿其它更适合修炼的功法出来。 但我不确定星宇是否会答应当这个老师。我就是跟他学习修炼的,他传授功法习惯于因材施教,强调个体的差异性,恐怕并不喜欢上这种许多人一起学的大班课。 此外,他的时间安排也很紧,不仅要修炼,还要研究阵法和制符,这些都是非常消耗时间和精力的。”
孙长庆听完,苦着脸点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可咱们目前这种情况,也没有别的办法呀。这样吧,你私下帮我问问高修士的想法,看他是怎么考虑的?特勤组会付出一定的灵石或其它资源当学费。”
…… “当专职的老师?还是算了吧,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如果有需要,我倒是可以定期传授一些修炼心得。”
果然,高星宇没等韩向忠说出特勤组开出的条件,就一口回绝了这个提议。 不过,在听完韩向忠详尽的解释后,高星宇考虑了片刻,提出了一个建议。 …… “你的意思是说,高修士建议咱们像办培训班甚至学校一样,请几名修士轮流传授不同的内容,从而避免形成师徒模式?”
韩向忠点点头,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高星宇的确就是这个意思。 正在中院里享受元气滋润的孙长庆,听到韩向忠转述的这个信息,不觉陷入了沉思当中。 在祖星,传授功法通常有三种模式,门派、家族,以及修炼学校。 其中,门派模式形成的是典型的师徒关系,家族模式则是由血缘关系决定,而学校模式最为开放,形成的是多对多的老师与学生关系。 前两种关系更为稳定和稳固,备受讲究人伦之道的华夏修炼界所推崇。而学校模式主要在西方国家盛行,将单纯的传承变成了一种追求效益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