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为什么没有7星,8星?完美已经不足以诠释这部电影的出色!感动,全程捏着拳头看完。
叙事不拖沓,没有美式灾难片的个人英雄主义;宏大,还是宏大,全片充满各种想象;特效,丝毫不输好莱坞进口大片,甚至有些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强烈建议,制作团队赶紧买了三体的版权吧,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我都等……” “在学校看了《流浪地球》的点映!除了电影情节、在现场看到了大刘老师!我更难忘的是郭导在现场讲述的拍摄历程。 真的真的太难了、也许有的人会一听国产科幻失去兴趣(真的,我身边哪怕看了很多书的同学、也有的会这样)这也不能怪任何人,毕竟大家看电影也都是想看到好看的、但是对于对科幻有兴趣的朋友,真的来看一看吧。 我相信同为科幻迷并为科幻奋斗了这么多年的郭老师、绝对值这一张电影票价。 “太让人惊喜了,紧凑的节奏、多次的剧情反转、以及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是丑国电影、大概最后会采用让一部分精英去往新家园,而我们华国的农耕文明注定了我们对土地对地球的情感无法割舍,在流浪地球背后正是这层含义吧。”“代表目前华国电影工业最高水平,特效剧情都十分硬核,情感张驰把握得当,没有很夸张很过的感觉这点处理比战狼好很多。 肉眼可见华国电影在像好的方向发展,流量骗钱的时代慢慢过去了,没有硬实力投机取巧浑水摸鱼是走不长的。稍逊星际穿越,持平火星救援。 幕后配乐剪辑都是大咖,没有小鲜肉没有大明星,把钱都用在刀刃上,10分不过分。 对于文化自信的问题,我想说,慢慢来,总有一天华国人拯救世界也不在会有战狼警告。”
“这场浩浩汤汤的太阳系“春运”燃情又暖心。 父子情,战友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情感与理智的抉择,电影赋予了刘慈欣原著更多没有的元素。 张弛有度的节奏,两个小时的时间,心情随着剧情起伏。 更别说激动人心,艳惊四座的特效画面了。看过《流浪地球》,我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国产电影终于有了真正的硬核科幻片!”
…… 在《流浪地球》的首映礼结束之后,整个娱乐圈因为这部电影沸腾了起来。 没办法。 这就是华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 说到科幻。 我们必须得弄懂科幻、奇幻和玄幻的概念。 科幻顾名思义就是科学加上幻想,科幻是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或者理论在里面,只要你有一定的常识,就能理解电影中一些知识点,甚至有的科幻还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奇幻和玄幻则是以法术、内功、魔法、精神力,包括很多目前科学无法证明其存在的像精灵,矮人,仙人,佛祖等等一系列以想象而来的存在。 在分清楚了这点之后。 我们应该就知道,但凡在华国市场上所能看到的影视剧,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可以说基本上都和科幻没什么关系,基本都是玄幻。 那么华国有科幻电影吗? 当然是有的! 早在80年代到90年代的时候, 国内还是出现过一批优秀的科幻电影的,比如《珊瑚岛上的死光》、《毒吻》。 还有很多观众童年的阴影《疯狂的兔子》。 这些都是科幻。 但是因为制作成本和技术原因其场面都不大,内容也不够硬。 因此,也就称不上硬科幻。 在国内。 确实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好的科幻电影出来了,甚至连科幻电影这个题材都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 所以在这个领域上我们已经空白了太久,可是好莱坞的《星际穿越》、《头号玩家》、《星球大战》、《黑客帝国》等等科幻电影一度在全球收割票房高达几十亿丑金,科幻电影大行其道,无往不利,除了收获一大批粉丝和高票房之外,手办、周边等等衍生品都在蓬勃发展。 但是反观国内在这一块却是驻足不前,毫无进展。 尽管年度总票房已经翻了几番,上院线电影的数量也是成倍增长,但是相对来说,国内的电影近几年都是各种喜剧的票房一骑绝尘,偏科还是太严重。 随着《流浪地球》的火爆。 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员也跟着爆火了起来。 特别是吴景他们说的那些话, 更是被央妈拿出来进行表扬。 比如:达叔说的:“以前确实没人会拍这种戏,因为科幻这项在我们中国比较弱,当然也未必有公司愿意投资,导演自己非常坚持,用了好几年的时间计划拍这部戏。”
还有吴景说的:”华国科幻片一直没有人拍,如果还不拍,又会落后别人五年十年。总得有人去拍,我不支持,谁支持呢?我是抱着当炮灰的心态来拍的,但也许这事儿就成了呢“ 当然, 还有陆晨他们说的! 总之,反正和《流浪地球》有关的人员基本上都火了。 郭导也一战成名, 随着《流浪地球》的票房增加, 距离权势级也越来越近。 《流浪地球》并不是郭导的第一部作品。 在《流浪地球》之前,人家已经出道好几年了。 郭导的首部作品叫做《李献计历险记》,这部电影作品的风格,便是科幻电影,但是科幻电影最新的的是特效,这部电影没有资金支持,所以特效方面一言难尽。 之后,为了迎合市场,郭导导演了作品《同桌的你》,《同桌的你》是大热IP,在上映之后,也成功斩获了高达4好几个小目标的票房。 虽然《同桌的你》质量并不高,但是它的票房高啊。 所以! 郭导成绩还挺亮眼的, 隐隐的有些比肩吴景的趋势。 吴景同样是通过第三部电影晋升权势级。 不说其他人了。 这个成绩陆晨都比不了。 这是实话。 不过,现在的陆晨可不关注这些! 大家都知道陆晨这边已经完成了《侏罗纪公园2》的拍摄,也知道了陆晨已经准备封镜了! 也知道《流浪地球》和他真没什么关系,不过,媒体和观众的注意力仍旧没离开他的身上。 没办法。 谁叫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是柳施施呢。 因此。 陆晨想要低调也低调不了。 这两天。 自己老婆没法出来接受采访,那只能陆晨出来顶锅了。 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陆晨也被问到了关于封神项目的事情。 “还没有,正在筹备。”
陆晨笑道:“因为特效类电影的筹备期一般都是比较长的,所以距离开始拍摄还有挺长的一个时间。”
“那陆导你非得封镜?”
记者连忙追问了一句。
陆晨微微的点了点头! “先不说能不能忙的过来,就算能忙得过来,我也没那个精力了,毕竟我马上就要当爸爸了呢!”说道这里,陆晨的脸上露出一抹期待的笑容。
记者微微愣住,随后立马恭喜道:“恭喜陆导。”“谢谢。”
陆晨笑着表示感谢。 采访的过程中。 这些记者还是提到了《流浪地球》。 “陆导,看得出来,你对《流浪地球》的评价很高啊!”
“没错。”
“可网上很多的观众都表示不喜欢《流浪地球》,你觉得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问道。
“科幻,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首先是一门艺术。既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么就不强求大家有共同的标准,甚至要坚决反对统一标准这种提法。因为一旦艺术有了标准,它也就立刻成了对自己的讽刺。”顿了顿,陆晨继续说道:“但尊重每个人对艺术的表达和选择,不等于这个行业可以无限试错。 华国科幻曾经命途多舛,但也随着刘大佬的成就迎来了在世界文化史上都不多见的黄金机遇。 直到现在,这个机遇的可能性和能量还在不断释放,似乎远远没有触到极限。 在这种罕见的浪潮里,无论是以前的从业者,还是曾经的关注者,都无法清晰判断当下的状态。 大家似乎有各种可能性,但是实践起来却又仍然困难重重。 因此既然有人如我们,认为这将是华国科幻占据领导地位的黄金时代,也就会有人判断,这不过是运气使然的镀金泡沫。 在复杂的当代语境下,这点小小的争议本来并不重要。”
“这样的吗?”
记者有些搞不懂这其中的区别。甚至有些懵逼。 听不懂陆晨这话的意思! 有点答非所问。 看到有些懵的记者, 陆晨解释道:“文化行业有自己的周期,错过一个窗口,没有人知道下次你是不是还有机会。历史可以螺旋上升,但它不会简单重复,更不会等待。 眼下这次机会,华国科幻有有了领头人,有社会基础,有资本关注,有继续保持上升的社会发展趋势。 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打开科幻商业化的大规模市场,难道还有更好的机会吗?科幻大体量类型电影,这不只是战场上的制高点,更是开创科幻商业市场的唯一突破口。”
“这样啊!”
听到陆晨说到这里,这些记者也明白了。 《流浪地球》或许真的没想象中的那么好。 但是作为电影人的陆晨他们需要确立这个题材的市场价值,或许这也是央妈和无数媒体立捧《流浪地球》的原因。 好莱坞确立科幻的市场价值,不是靠《降临》《彗星来的那一夜》《Her》《第九区》《月球》,甚至不是《银翼杀手》《沙丘》《2001》这样影史级别的电影。 在90年代启动大片逻辑之前,是《星战》《星际迷航》确立了可信的宇宙叙事,《终结者》《异形》《全面回忆》让观众知道科幻动作戏的精彩,《第三类接触》建立了日常体验和人类精神之间的可信桥梁。 这些电影确实更商业、更俗套,更缺乏所谓“艺术的独特性”。 但是让我们用一个更实用更功利的角度来评判:以这些电影为蓝本,后来的好莱坞甚至全世界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品。 是这些不属于天才的、可以被普通人学会的技术,开创了一条条道路,“给后辈儿孙留了一门吃饭的手艺”。 这一点,是影史经典所不能也不会去做的,毕竟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别人无法模仿。 这种情况下。 不少人在看完《流浪地球》之后的评价是这样的:这是一部剧情逻辑稀烂的电影。 这是一部情感虚假的电影。 这是一部胡乱煽情的电影。 甚至,还有人说:高潮那里全人类救援队互相协助的情节太虚伪了。 那么问题来了! 是这些人不懂科幻吗? 当然不是。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他们用来评价《流浪地球》的标准是好莱坞的那个标准。 而不是华国人的标准。 无数人推崇《流浪地球》,并不是说《流浪地球》有多好,而是他们想通过《流浪地球》确立科幻的市场价值。 只要市场价值确立。 那么之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投入这个领域。 只要成功。 它就是华国科幻电影的希望,是永远不会再失去的宝贝。 国内并不缺钱科幻电影的题材! 唯一的难点在于改编。 没错,就是改编。 改编难,改编科幻更难,这是历史性的难题。 这也是陆晨从来没有碰过这个题材的原因! 非专业的。 真心玩不懂这个题材。 之前陆晨他们就做过很多分析,改编作品的成功率并不高,尤其是科幻小说。 因为电影终究不是小说,两者各有不同的独门手法,用来吸引受众,却不能直接通用。 阅读科幻,读者激动的是其中脑补的宏大场面,以及在此背景下凸显其渺小但也会重要的人类行为。 但这种审美体验显然很难直接被电影沿用,反之观众对《阿凡达》《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的兴奋,也是在小说中很难重现的。 体现人类和宇宙之间的对抗,小说可以只用几百字就让读者接受,但电影必须从人物身边的小世界开始,一点一点展现这个巨大的新宇宙。 这毕竟是一个地球远离太阳,人类住在地下城的世界,如此全新的观念和情景,必须给观众足够可信的线索,指引他去一点点接受。 因为电影要面对几千万观众,甚至是完全不看科幻的观众,而不是几千个已经对科幻小说完全熟悉的读者。 电影不能依靠读者自己的想象力去填充,必须用清晰、明确、充满细节的画面和声音说服观众,甚至是让读者去联想其中的味道、温度、力量和速度。 因此! 这个题材还真不是谁都能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