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开始用软扎法编甲,以小砖的身量来编的。 刘备关羽二人,不大时间便把绳结打好了,一副完全由绳子绑成的,绳子纵横交错组成的一个连衣长裙状的绳衣。 绳衣上身是一体,下裙,裙摆从中间左右分开,裙摆前后都是剪开的。 见关羽刘备两人打结绑绳子手熟的很,李孟羲索性就不编了,他负责拿剪子把旧甲拆开,甲片一片片拆掉,然后递给刘备关羽二人。 编甲的同时,闲聊着。 刘备突然停下,打量关羽李孟羲一眼,嘀咕,“某把此事忘了。”
李孟羲和关羽不约而同的去看刘备。 “何事?”
李孟羲不解。 “日挑一错,找军中疏漏。就此事。”
刘备放下手中的甲片,笑笑。 原来就这件事,李孟羲恍然。 可不吗,这两天,攻山,打仗,收降,安排降兵,事一多,之前约定好的每晚相聚,汇总白日发现的军中不足,这件事就给耽搁了。 “羲儿,你先说说看。”
刘备想请。 李孟羲略作沉思之后,沉吟到,“出涿州时,我等议定,以一千兵败数千黄巾,吞数千黄巾,而成数千之军。 再以数千吞数千,以成万人,以万人吞万人,十万吞十万,席卷以成大势。”
“如今,前后两仗,我军出时千余,今有八千余几近一万,正如我等前议。”
“可有一事,我军战兵本只千余,虽得黄巾壮勇补进,然黄巾降兵入我军时日太短,降兵一不熟我军军令,二不能与我与我军阵相合。”
“想必关将军明白,出涿州千余老兵,还能起方阵圆阵锥阵雁行等阵。 如今战兵混杂降兵过半,莫说锥阵雁行诸阵,怕是区区一方阵,都不能摆齐整。”
听到李孟羲所说,关羽不由皱起眉头,暗自点头,这确是问题。 “此去讨贼,前必有连番大战,区区三两千兵,恐力有未逮。”
“如今,军中民夫营有青壮至少三千。”
“若此三千青壮,也能成兵,我部则总有五千兵力。”
“关将军日日领兵前驱,边行军边练士卒奔袭之法。 我意,中军后军也可随行随练。”
李孟羲目光看向关羽刘备,见两人目有意动,李孟羲接着说到,“奔袭战法,可白日行军边行边练,两不耽搁。”
“可若民夫操练,必先练阵列,阵列却无法于行军操练,必要停下才能练。”
“我看这样。夜里无事,每扎营,夜里操练一两时辰,一日两日不觉有用,若十天半月,应能初成队列。 队列成,虽民夫不堪鏖战,但列阵与敌相持,倒也够了。”
李孟羲说战兵不够,说趁夜练兵,刘备关羽二人,深以为是。 刘备趁势,笑着看着李孟羲,“羲儿,这练兵之事,就有劳你了。”
李孟羲正色,点头,“某正想一试练兵。”
李孟羲毫不犹豫的应下了。 不愧是军师,一开口,说的就是军中的大问题。 刘备细细把问题记住了,心想今日就算了,天晚了,不方便张罗。 明日开始,明天夜里,就开始操练民夫。 转头,刘备又问关羽,这两日,见军中何处有不足。 关羽抚须沉吟片刻,“刀斧手,我军扩军近倍,五个刀斧手,不够巡查监审之用。”
说着,停顿片刻,“百夫长也不够。”
听到这里,李孟羲忍不住问,“关将军,刀斧手为何偏要从百夫长里挑,挑别人不成吗?”
在李孟羲想来,如果说伯长伍长还选的很随意的话,那么百夫长,则是挑了至少三轮,精中选精,真正的人才。百夫长金贵,为何放着兵不让带,让去当刀斧手,岂不贵人贱用。 见李孟羲不解,关羽笑了,手指刘备,“让大哥与你讲讲,为何,刀斧手要选自百夫长。”
刘备于是就认真讲解了李孟羲的疑惑。 “羲儿,这刀斧手,乃执法军士。 岂不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若担任刀斧手之人,平日劣迹斑斑,试问,此劣迹斑斑之人,惩治军士时,谁人肯服? 军中百夫长,个个因功升任,诸百夫长或有勇武,或有智机,因而能拔而出众。 选勇武智机且有军功累累之百夫长任刀斧手,士卒怎不威服?于是,士卒能甘愿服法。”
李孟羲他瞪大了眼睛,有些讶然,他听明白了。 意思是大概这么个意思,执法军士,得选能服众之人担任,而这个能服众之人,诸百夫长则是不错的人选。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意思是,要是选一个军中游手好闲,今天欺负这个明天欺负那个的**子担任刀斧手。 那么,惩治犯错士卒时,士卒就会想,你这厮比老子好不了哪去,到的了你来惩治老子! 虽然士卒的确犯错了,但执法军士如果恶迹累累,士卒就会有逆反和不服心理,会心生怨恨。 因此,刀斧手,得选“其身正”的人来担任。 此举之妙,妙在经略人心。 也不知,选百夫长任刀斧手的主意,是刘备想的,还是关羽想的。 应该是刘备。 李孟羲又想到一件事,唐朝之时,唐代选地痞流氓游手好闲的不良人士,称为“不良人”,唐代大厮招募不良人为捕快。 呵呵,愚蠢至极的大唐人,执法队伍由游手好闲的不良人士来担任,可想而知,此中吃拿卡要,罔顾法律,欺软怕硬,作奸犯科之事,定是不胜枚举。 正应了,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有唐一代,官府大用不良人,法律执行效果必然极不堪。 李孟羲算是又学到了一点重要知识,执法权柄甚重,不可所托非人。 李孟羲说兵力不足,要尽早着手练兵,以备不远战事;关羽说,大厮扩军,刀斧手不够监察巡视之用。 李孟羲和关羽,各说了一处军中不足,该刘备说了。 李孟羲和关羽都看着刘备。 刘备沉思片刻,“入秋了。”
刘备抬头看天,又低头说道,“转眼天冷,可我军中民夫众多,御寒衣物不足。”
“衣物缺口甚大,要凑齐非一时之功。 真要至冬日去筹备所缺,为时晚了,当要早做打算。”
这便是刘备所想到的。 刘备眼光也有长远的时候,都想到三两个月之后的事了。 这就是集众人之智的好处了。行军在外,事情千头万绪,靠一个人去想,必然会有想不到的点的。 就比如刘备说的冬装御寒衣物的问题,让李孟羲一个人去想,很可能李孟羲得等到寒冬腊月,等到天下鹅毛大雪,等到冻死了人的时候,他才想起要筹集御寒衣物。 可到那时,成千上万件衣服,往哪里去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