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有擒将术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有擒将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孟羲说,渔网有三用,一个是,行军途中,遇水捕鱼,补充食物,一个是,可为大军求生工具,以备山穷水尽之时。  此两用。  “羲儿,你说渔网可三用,不知,这第三用如何?快快说来。”

关羽想立刻听个究竟,催促道。  让沉稳的关羽都等不及了,李孟羲够可以的了。  “这第三用……”李孟羲忽然抬头打量起关羽来了,李孟羲把关羽上下打量一番,而后神色古怪的问,“关将军,若有人持网来围,又用石灰欲迷将军之目,又用强弩攒射,再加之棍棒绳索一并袭来,以将军之勇,可能御之?”

李孟羲这么一说,关羽顿时愕然。  不过,错愕过后,关羽再设身处地的想,若有朝一日,被一圈人拿网往身上丢,急切之间,手脚肯定被网所滞,此时再有人抛洒石灰,若一个不甚,双目被迷,此时凶险。  若强弩利箭再来,实不可挡。  如此阴损之法……  关羽看向李孟羲,目光微妙。  “遇此险境,难当之。”

关羽诚恳的答复道。  李孟羲大致明白了,当失去马匹,被早有准备的敌人用渔网绳索石灰强弩等物劈头盖脸的使来,纵以关羽之勇,下场也会很狼狈。  关羽沉吟片刻,指出了李孟羲这个阴损的点子的不足,“羲儿,渔网轻飘,你若想用渔网擒拿敌将,士卒近则被伤,远则网抛落地,不能起缠敌之效。  不妨用绊马索。”

关羽以自己的见识,指出了李孟羲的缺漏之处,并给李孟羲提供了更好的建议。  “……绊马索?”

突然听到一个古代战争中的熟悉名词,李孟羲眼睛瞬间睁大。  绊马索这玩意儿李孟羲不陌生,在影视剧中经常看过。  绊马索一般就是根长的绳子,绊马索最少由两个士兵一起配合才能使用。  一个士兵拉一头,把一根长绳拉直,横在敌将去路之上,绳子很细,马移动又很快,急切之间不容易看到绳子,一个不注意,马蹄被绳子绊到,敌将马失前蹄被摔的七荤八素的,还没爬起来就被擒了。  李孟羲问关羽,绊马索是不是就是一根绳子而已,关羽说是。  此时,李孟羲的技术之魂又燃烧起来了。  李孟羲看过一些赛马的视频,在马术比赛上,那些选手骑马越过很高的障碍跟玩一样。  人体的高度,以人体拉绳子最容易发力的高度,绳子拉的最紧的,应该是拔河一样的姿势。即绳子拉在腰的高度,即,两个一米七的士兵,拉起绊马索,绊马索高度只有一米多一点儿。  这个高度,如果敌将有防备,可以轻轻一提缰绳,以马的跳跃能力,可以直接跃过去的。  因此,李孟羲就想着弄出让战马无法越过的绊马索。  既然要让战马无法越过,那么绊马索高度就要很高,高到就算战马跳起来,高高的绳索依然能把战马拦下来。  可受限于人的身高和人体构造,把绳索举到头顶,就没办法把绳子拉紧了。  李孟羲想到的好办法是,把绳子系在枪上,两个枪兵死命抓住枪往两边一扯,不就扯起了一个高高的绊马索了吗?  李孟羲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关羽拂须呵呵笑了,边笑边摇头,笑得李孟羲不明所以。  哪里错了吗?李孟羲疑惑。  随后,经验老道的关羽就跟李孟羲讲解了,把绊马索绑在枪头,为什么不堪用。  其一,战马冲击力强劲,不去绊马蹄而想着把绊马索举高去拦马身,以战马的冲起来的力道,两个扯着枪的枪兵,在战马当胸撞到高举的绳索之时,枪兵会被撞的飞起来的,根本起不到拦截作用。  就算好几个人一起扶枪,力量其实聚不到一块,一样会被撞飞。  再者,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看敌将要逃,赶忙丢出根绳子,两人一拉,绊马索顷刻就能拉好。  要是把绳索绊到枪上,还得先把枪放下,还得再把绳子系紧,太慢了,慢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根本来不及把绳索系好,敌将就已经逃了。实用性太低。  再者,绊马索放低一点,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举那么高,敌将一眼看见,岂不就是提醒前方有人设伏吗?  绊马索最有效的高度,最容易把马绊倒的高度,是刚好卡在战马马腿胫骨,也就是如果以人来类比,是人人小腿骨中间的位置。  且,绊马索最能发挥作用的情况,是在敌将没有看到绊马索的情况下。  因此,绊马索放低,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而像李孟羲所想,把绳索高举,一个敌将也拦不住。  原来如此,李孟羲大为受教。  话题再回到绊马索本身,关羽提到绊马索,是觉得李孟羲想的用渔网抓将不好用,才指点李孟羲一下。  李孟羲脑补了一下绊马索是如何抓捕敌将的。  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好大一群人,士兵们每两人一根长长的绳子,拉紧之后,直接拉着绳子向敌将撞去。  长长的被拉紧的绳子,就像一根长长的竹竿,敌将兵器长度有限,怎么都砍不着拉着长绳两头的士兵,顶多只能一刀把绳子砍断。  砍断一根,就还有一根,敌将还未追出两步,又一根绳子像竹竿一样扫过来,要想不被撞倒,敌将只能再挥刀把绳索砍断。  然后,又一根绳索来了。  能接二连三的把横扫过来的绳索给一个不落的砍断,这是武力值比较高的武将。  绳索拦腰撞来,或者是像绊马索一样,贴着地掠过想把敌将一下给绊倒。  这时,敌将跳还是不跳呢。  原地跳了一下,躲过了卑鄙的朝小腿横撞的绳子,此时人在空中,要是又一根绳子当中撞来,无处借力,岂不一下就倒?  若是士兵们还事先训练过擒将战术,几十个士兵,拉着长长的绳索,左拦右围,绳索交替着朝敌将缠去,无人能逃脱此绳阵。  最后,纵敌将有盖世之勇,最终会是被几十根长长的的绳索,被士兵拉扯着绳索给捆的严严实实的。  武力值强大的将领,能砍断一堆绳索,可如果绳索多,足以活活累死对方。  再不济,在敌将断掉百十根绳索的时间,甚至一群农夫拉着长绳,都能拖延一个凶悍的将领好长时间,这跟鸳鸯阵的狼铣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狼铣能把武技凶悍的倭寇给隔开,使其不能近身。  长长的绳索,也能远远的牵制住兵甲精良武艺绝伦的凶悍敌将。  如果想抓活的,又不想为了抓活的,让我军士兵束手束脚,以至多了很多死伤,就可以用绳阵之法。  再不行,用绳阵之时,可以把捕兽夹也用上。  把捕兽夹掰好,朝敌将四周扔的满满的都是,然后,倒是往外逃啊?踩一步,咔嚓一声,就夹到脚丫子。  就算敌将一脚一个把夹子踢飞,不踩到夹子,可速度势必快不了。  而要说绕开从捕兽夹中间的缝隙走,当注意力放到脚下了,敌将防备冷箭的能力能剩下多少。  如果“绊人索”加上捕兽夹还不够,那就用绳套。把绳子绑一个圈,把绳套挥起来,然后看准之后,嗖的一下,往敌将头上飞去,一下不行就两下,再说绳套套不着人,套到敌人的兵器上,把敌人的兵器套着给拉扯掉也是一样的有用。  除此以外,绳套和绊马索一起配合,绊马索拦马腿,其余人把绳圈往马上骑士身上扔,说不定套着就把人扯下来了。  套索这玩意儿同样极其简单好用。  关羽只提了一个绊马索,鬼知道李孟羲扩展出了如此多的用法,李孟羲越说越兴奋。  李孟羲问,若日后要下令活捉敌将,切不可让我军士兵倒拿枪反拿刀用命去贴身跟敌将肉搏以图生擒。  我军士卒,任何一人都不比敌将命贱,断不可用我将士去换什么生擒敌将,哪怕其是敌军统帅也不行。  我军人命至重。  李孟羲此言,关羽刘备皆十分认可。两人都心里暗记,日后征战,切不可下什么生擒敌将的军令,此令无疑是谋害我军士卒。  真要生擒敌将,也应是在保全我方士兵生命的情况下,用特定的战术——比如强弩朝敌将腿射,不致死又能废掉敌将的战斗能力;比如扔套圈往敌将头上扔,栓住敌将脖子就是一个猛拽,把敌将拖个跟头,在地上拖个半死,以无伤亡的前提生擒。  能举一而反三者,无过李孟羲。  李孟羲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擒将战术,此战术有对全军士卒进行针对性训练的必要。  擒将战术,关键在于绳子。  李孟羲脑补了一下近来所见过的麻绳皮绳等各种绳子,李孟羲认为,太细的绳子自然不行,太细的绳子不仅不结实,绳子如果太轻没点重量,套圈往敌军头上扔,不容易扔准,太飘。  因此,李孟羲认为,绳子以拇指粗细为佳。  随之而来一个问题,不说绊马索了,只是一个用来套敌将的绳圈,就至少得是四五米长的一根绳子吧,可要让士兵随身带这么长的一根绳子,稍有不便。  带长绳子有所不便,而短的绳子,则稍有必要。  拿步人甲来说,步人甲就需要绳子来束甲,以后披甲率高了,士兵们可用短绳当做腰带,系在腰间以固定铠甲。  到时,绳子每人都有一条,在需要的时候,需要活捉敌将的时候,随意两三个士兵把束铠甲的腰带一解,一绑,足够长的套圈片刻就有,然后,一堆套圈眨眼就系成,然后,往敌将狗头上丢去。  除了抓将,战场上处理降兵的时候,也需要绳子把降兵双手从背后缠起来。  如果士兵们像带兵器一样,随身带着一两段绳索,那么,每一个士兵,随时都可以把三两个敌军士兵给绑的毫无反抗能力。  很便利。  关羽说,渔网不长于捕将,李孟羲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李孟羲很清楚的知道,渔网抓人真的能用。  前世,武警们有一种很好用的抓捕工具,是跟榴弹枪一样,把做成炮弹的网朝敌军射去,二十米内,网炮弹打出去之后就变成了一张网,直接可让犯罪分子失去行动能力。  “关将军说渔网太轻,不堪用。那用石头坠住渔网四角,如此,岂不能抛网很远?”

李孟羲说道。  关羽稍作沉思,觉得李孟羲此法可行。  “我也有一法,”李孟羲说了半天了,一旁的刘备按耐不住,插话道,“渔网或可如檑石一般,用于守城之用。”

刘备看来是想了很久想出了这个方法,刘备说完,瞅瞅李孟羲,又看看关羽,等他两人对此战术做出评论。  渔网当石头用,并不如石头一般好用。  但至少,开发出了渔网的一个用途,在石头不够用的时候,渔网可以作为补充之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