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重生四合院,开局是八十年代 > 210 派系跟圈子

210 派系跟圈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离开了后海那边的四合院后,曹志强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王府井书店,或者叫王府井新华书店。  来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到目前为止,这家王府井的新华书店,是京城人流量最高的一家书店,没有之一。  所以国内一本新上市的图书,只要能在这里售卖,基本就进入了主流商圈。  而只要知道了一本书在王府井书店的售卖情况,基本也就知道了这本书的大概情况。  因此,说王府井书店,是北平书店的晴雨表,那是一点都不为过。  正因为这里的重要性,所以负责这家店的,正是曹志强目前最看重的新左膀右臂,也就是沈振华跟刘东海。  刘东海是余德利找来的人,特点是当过兵,上过战场,参加过79年的对越反击战。  不过那都是噱头,实际的没那么玄乎。  因为这个刘东海不是战斗兵,是文艺兵,而且是文艺兵里干杂活的勤务兵,比如修修布景板啊,搬台设备啊,帮忙洗衣服扫地等等。  他所谓的上战场,也是在后方的安全地点呆着,所以并不被重视。  战斗结束后,部队开始裁撤大量文艺兵,其中就包括这个刘东海。  要按照正常情况的话,刘东海这个辽省人,是不可能留在京城的。  但刘东海长得高大威武,所以在工作期间,就跟一个来自京城的女文艺兵偷偷相恋。  就这样,转业后,刘东海没有回老家务农,而是跟那个女文艺兵一起来到了京城,并迅速结了婚。  结婚以后,那个女文艺兵的父亲多少有点关系,帮刘东海安排了一个工作,是去一家出版社当排版员,专门负责排版。  在这时期,都是铅字排版,排版员属于工作繁重但薪水微薄的工作。  但没办法,刘东海是农村出身,能靠着老丈人的关系,留在京城就已经很不错了,哪儿敢有啥怨言。  可这不等于刘东海没有抱负。  开业典礼的时候,刘东海帮了曹志强一个小忙,让曹志强避免跟领导喝酒,于是就进了曹志强的眼帘。  通过几次接触,曹志强发现,这个刘东海虽然长得十分魁梧,但其实心细如发,而且非常的会来事儿,钻营功夫也很不错。  于是乎,曹志强就暗中把刘东海发展了一下。  所谓发展,无非就是给点钱加画点大饼,很快就把刘东海悄悄拉过来,成了自己的内线。  沈振华就更不用说了,本就是自己人。  沈振华的外号叫华子,是目前还在学开车的杨安全的邻居。  杨安全当初之所以推荐这人给曹志强。  一来是因为杨安全现在要学车,没法继续当曹志强的跟班跑腿,所以才找个替补,暂时顶替自己的职务。  二来呢,则是杨安全想要给沈振华找个好工作,免得他继续游手好闲。  毕竟沈振华的情况特殊,正常的国有单位不可能要他。  曹志强之前确实手边缺人手,加上华子还是杨安全推荐的,于是就收了下来。  不过曹志强一开始,只是让华子打扮成商人的样子,去大酒店蹲点,一是看看有没有可能找到娄晓娥,二是找找有没有靠谱的港商大老板。  其实找娄晓娥这个目的,只能说是顺便,毕竟曹志强那时候没想过能真的碰上娄晓娥。  所以让华子蹲守大酒店的真正目的,是让他找一找靠谱的港商,然后他好去主动跟那些港商联络。  谁知道,让华子投入工作还不到一周,靠谱的陌生港商没找到,倒是先把娄晓娥给找到了。  既然已经联络上娄晓娥了,曹志强暂时也就不需要找其他港商了,毕竟做生不如做熟。  从那之后,华子就不再整天穿西服打领带,去各个涉外酒店找寻港商了,而是重新恢复了跟班跑腿的角色。  比如帮曹志强跑个腿买点东西啊,或者帮他点个外卖之类的,都是他。  后来,沈振华的老娘生病了,他去医院照顾老娘,正好错过了曹志强那个出版社的开业典礼。  不过等出版社正式运作起来之后,沈振华的母亲也病好出院,于是他就重新过来找曹志强报道。  而曹志强也很干脆,直接以出版社的名义,跟沈振华签署了用工合同,让沈振华也成为出版社的一名员工。  虽然沈振华只是合同工,跟周怀恩的那个女儿性质一样,但重用程度可完全不同。  要知道,红光出版社虽然很小,但目前的员工却基本分成两派。  一派呢,是以周怀恩为首的元老派。  另一派,则是以余德利为首的新锐派。  所谓的元老派,主要就是周怀恩,牛大姐等原先红光杂志部的那些老人。  这些人来出版社,原本是过来养老的,理论上他们在这边是只拿钱不管事儿,而这些人的待遇,则全部由红光出版社负担,这也是当初机械厂能同意承包经营的条件之一。  为此,曹志强也乐意承担这些人的薪水,所以这些元老派的人来了,曹志强就都给了他们一个清贵但不管事儿的职务。  然而出版社真正开业之后,也不知道咋回事儿,这些元老派呢,居然有人不再整天呆在家继续养老,反倒是整天来出版社上班了。  比如社长周怀恩,还有那个编审钱德贵以及牛大姐,这仨人几乎天天去出版社上班,顶多是迟到早退罢了。  这仨人的工作热情也不小,至少在下属杂志社的筹划问题上,那是尽心尽力。  因为这三个人本就是搞内刊杂志出身,经验丰富,所以下属杂志社的筹划项目,目前基本都交给了他们,且推进速度相当快。  对了,这仨人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把自家的子女亲属给安排进来。  比如周怀恩,就把自己女儿给安插进来,当了一个实习编辑。  钱德贵跟牛大姐,也分别把自己的儿子给安插进来。  这么一算,这三个天天来上班的元老,加上他们的三个子女,等于是足足六个人!  六个人啊,这元老派的人数也不少了。  目前来看,元老派的这些人倒是很听话,曹志强说啥就做啥,很少有自己的意见,有点像活儿多话少的老黄牛。  反倒是新锐派的那些人,总是各种提意见。  所谓新锐派,是曹志强自己的叫法,说的是余德利找来的那批人。  那批人都是余德利依靠自己的人脉,从各个单位带来的人。  他们本身都是各个杂志社或者出版社的年轻职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只是因为不甘心继续在原单位拿着微薄的收入熬资历,才跟着余德利来这边闯一闯。  很明显,这批人既然是余德利带来的,肯定主要都听余德利的话。  比如那个杨守文,竟然敢公然在全体员工会议上顶撞曹志强,但却不敢顶撞余德利,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曹志强表面看来并不在意这些,显得很大度跟平易近人,但那都是装样子的。  实际上,曹志强怎么可能真不在意?  可是没办法,曹志强年龄太小,资历太少,就算人脉不错,可都过于高端。  这就决定了,曹志强目前还不可能有真正的心腹。  好在呢,出版社是曹志强从无到有建立的,掌握出版社的人事权跟财政权,背后的领导靠山也太硬,所以他才有绝对的话语权。  再者说,红光出版社现在就是个小庙,也没啥利益冲突,所以所谓派系纷争还没啥问题。  可曹志强知道,等出版社壮大之后,恐怕就不会这么平和了。  因此,他必须有点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手。  最起码,不能让下面的人联手架空自己,让自己搞不清楚他们在做什么。  所以,曹志强干脆把沈振华弄进来,跟他正式签了个用工合同,还让沈振华当自己的秘书。  如此一来,沈振华就成了自己的人。  总经理秘书这个角色,属于位卑权重的角色,沈振华成了总经理秘书,至少在出版社里,就拥有足够的震慑力了。  也正因为有沈振华这个总经理秘书在,曹志强才能安心的在家读小说,而不用整天去办公楼上班。  无他,一旦有事儿,沈振华这个狗腿子,不,总经理秘书,就会打电话给他汇报情况。  因此,通过沈振华这个秘书,曹志强就可以遥控整个出版社。  这其实真的不难。  毕竟目前出版社刚刚草创,人手不多,项目更是只有一个,也就是曹志强那个买一送一的捆绑销售图书。  此种情况下,只要沈振华在出版社,监督众人不要太简单。  也正因为曹志强那个买一送一的图书项目,所以目前出版社里,除了曹志强这个总经理,以及周怀恩、钱德贵以及牛大姐这三个元老派老人还留在出版社外。  其他人,包括周怀恩等元老派安插进来的子女,都要被派出去搞促销,以及实时监测图书的销售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出版社目前主要的项目就是曹志强的那两本书的发行,而出版社除了那几个元老外,不再养闲人,所以把人派出去搞促销加统计销售数目,才算是人尽其用。  王府井书店作为重中之重的晴雨表,曹志强肯定不能交给外人,当然得交给自己的两个心腹,也就是秘书沈振华,以及责编刘东海了。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人事任命,是曹志强亲自下的命令。  其目的,就是逼刘东海站队,让大家都知道,刘东海是他曹志强的人。  如此一来,刘东海就站在了明处,不可能在首鼠两端了。  其实这不是啥坏事。  毕竟一个小小的出版社,不需要搞什么内鬼不内鬼的。  只需要让大家都知道,谁掌握着最高权力,跟着谁混能最有好处,那就足够了。  管你什么元老派,新锐派,那又如何?  如果让跟着你的人发现,你其实说了不算,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好处,那离心离德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所以,曹志强只需要让刘东海跟沈振华拥有足够的权力,且拿到比别人更好的好处,大家到时候自然就知道该如何选边站队。  而让刘东海跟沈振华来王府井书店坐镇,除了他俩是心腹,在这里能更精确的传达正确信息给曹志强外,也是想让他们有立功的机会。  立功才能受赏,受赏才能进步,进步能够引人羡慕,有人羡慕了,自然也就知道谁说了算,以后该巴结谁了。  什么?干嘛要这么麻烦?  不麻烦不行啊。  出版社如今都是他费尽心思草创出来的,很多人都在盯着他。  曹志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换言之,曹志强还得多方倚重经验丰富的余德利跟周怀恩,至少在曹志强自己彻底成为业内人士之前,他离不开这俩人的帮衬。  再者说,无党无派,千奇百怪。  这人一多,自然就会出现不同的派系跟圈子。  所以指望消除派系是不现实的。  你要真的用强硬手段消除了,也只能消除明面上的,一旦由明转暗,一帮人暗中搞小圈子,那才更麻烦。  反倒不如像现在这样,大家的派系身份都摆在明处,倒是更好处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