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志强,累了吧,坐下喝点茶。”
“不累,姐,你别忙活了,我不渴,之前都喝一肚子茶水了。”
“那,那你吃点瓜子,还有花生?”
“瓜子花生也吃不少了,再吃就上火了。”
“这样啊,要不你先坐,我去给你洗点苹果?”
看见曹佳佳又要去忙着弄水果,曹志强好笑的摇摇头,直接抓住曹佳佳的胳膊:“姐,别忙了,坐下吧,咱俩在这说说话。”
“这……”曹佳佳看了看不断搬东西进屋的工人,“志强,人家师傅们这么上心,咱们就在这凉亭里坐着干看,不太好吧?多少过去搭把手啊?”
“搭什么手啊。”
曹志强耸了耸肩,“人家师傅们都是干活的好手,又有统一指挥,聚在一起可以很快的干完活。 咱俩就不同了,咱俩都这么瘦,也不擅长干体力活,上去了反而添乱。 放心吧,有人帮我看着呢,不用咱操心。 而且他们干完活之后,我也会给他们不少奖金,他们都很开心的。 要我说,什么搭把手的,哪有给钱实在,你说是吧?”
“这倒也是。”
曹佳佳点点头,“可是,光看他们干活,咱在这坐着,总觉得不得劲儿,怪难受的。”
曹志强笑了笑:“不奇怪,您以前从没当过领导,都是被领导,总讲究什么平等的那一套。 不过时代变了,思想也要跟着变。 我已经是领导了,姐姐你以后啊,注定也要当领导。 这当领导跟当普通职工不同,讲的不是平等,而是效率。 其实作为下属职工,他们最喜欢的领导,不是整天跟你推心置腹瞎聊天的领导。 而是能给你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领导。 一个整天跟你勾肩搭背笑嘻嘻,却不给你发奖金的领导。 还有一个整天跟你板着脸,不怎么跟你来往,却回回给你发高额奖金的领导。 换了你,你喜欢谁?”
“那肯定是发奖金的领导啊。”
曹佳佳下意识的道。 不过很快,曹佳佳想到什么:“等等,你说让我当领导?当什么领导?”
曹志强微微一笑:“这要看您怎么选了。”
“什么意思?”
曹佳佳问。 曹志强道:“姐,其实对你的工作安排,我有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我找找人,给你安排去崇文区人民医院当护士,好处是这是政府的正规大医院,能进事业编,坏处是进入这种医院,你想升迁就很难。 毕竟你是护士,不是医生,而咱们国内目前呢,对护士这个职业的重视程度是很低的,天花板很低。 第二个方案,是调你去红光机械厂的厂办医院当医生,好处是工作更轻松,而且可以想办法让你从护士转医生,只需要走个过场就行。 不过红光机械厂的厂办医院,前途也有限,最主要是这里面比较复杂,我能插手的地方不多。 第三个方案,是我的红光出版社,打算开办一个自己的医务所,然后你去当所长。 如此一来,可以直接给你一个事业编,并且你就能直接当领导了。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这个医务所是我自己建的,什么都是我说了算。 坏处嘛,就是暂时来讲规模不会太大。 我个人,是倾向于你选第三个方案的。 因为这样的话,我能帮你的地方更多。 而且我相信,虽然现在这个医务所规模小了点。 但只要我的出版社火了,赚钱多了,今天一个小小的医务所,未来肯定会成长为一个大型的综合医院。 到时候,你作为这家医院的奠基人,不光是钱的问题,名誉、地位,都不会少。”
一听这话,曹佳佳愣了:“啥,你一个才十几个人的出版社,竟然要开医务所?没开玩笑么?”
“当然没开玩笑。”
曹志强道,“而且,谁说我的出版社就十几个人?你信不信,用不了多久,我那出版社的名下,就要超过千人了!”
“真的假的?”
曹佳佳笑着摇头。 “你看,你还不信。”
曹志强叹口气,“不信咱打个赌,用不了一个月,在我红光出版社的名下,只在京城一地,员工数量就会超过千人了! 这还只是我出版社下的实际登记人数,没算我在红光机械厂的管辖人数呢。 实际上,就现在为止,红光机械厂的保卫科跟运输科,都已经归我管了。 这两个科,共五百多号人的吃喝拉撒,全都归我管,你说我的人多不多?”
是的,曹志强现在没说大话,他说的是实情。 只不过,这个情况,跟曹佳佳想的不太一样。 红光机械厂的保卫科跟运输科其实无所谓,因为这两个科的人,只是工资奖金之类的归曹志强负责,但具体一些福利待遇,比如医疗福利等等,还是按照红光机械厂的标准来。 你像保卫科跟运输科的人生病,还是优先去红光机械厂的厂办医院就医。 而曹志强所说的京城员工数量超千人,这也不是大话,但这主要是指销售部的销售人员。 李有福如今已经带着大批人马去了津门卖书了。 不出所料,挂诗集的名头卖武侠小说的那套《江湖行》,在津门当地也是爆火的不行。 当在电话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曹志强就立刻跳出了一个新主意。 那就是借机开辟自己的发行渠道,或者叫营销网点! 因为他发现,国内此时卖书的地方,主要是两个。 一个是正规的新华书店体系,另外一个就是个体户形式的小摊贩。 至于他前世在年代剧里看的那种书报亭,现在不能说没有,但基本是凤毛麟角,而且就算有,同样是个体户的模式。 且这些所谓书报亭,其实严格的叫法是电话亭,主要负责接打电话,也带有卖杂货的小卖部功能,卖书报只是兼职,其实跟后世的便利店十分相似 然而,这样一个兼职小卖部、电话亭以及书报亭等多重功能的“便利店”,门槛相当高。 别的不说,光安装一部电话,就要两千多块钱,再加上置办各种日用品,还有批发各种书刊报纸,这都是要先付钱的,没有先卖后给钱这一说。 综合算下来,要开一个多功能“电话亭”,先不说房子的投入,只说各种压货以及其他费用,就得要小五千块钱。 五千块啊,别看在曹志强这里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如今的京城人来讲,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做生意的,真心不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小卖部的业主,充其量就是个个体户,不但无法做大做强,而且各种保障都没有。 比如说国企跟机关事业单位的那些医疗福利跟养老福利,这些人就通通没有。 还有买火车票,住旅店,这些人都会很麻烦,因为他们没有正式单位,开不出正规介绍信,只能从票贩子那里,买其他单位的介绍信。 可以这么说,在这个时期,没有正式单位的人,哪怕你很有钱,也同样是不受待见。 这种不受待见,是整体性的,社会性的,除非发生大变革,否则很难立刻改变。 然而,那些“电话亭”老板的收入,却很可观。 根据张前进的说法,京城的那些有“书报亭”的老板,一个月怎么也得赚个三四百块,要是地方好点的,再遇到好时候,一个月赚一千都有可能。 在普通工人月薪不过四十左右的时代,一个月赚三四百,这绝对堪称高薪了。 当然了,他们实际能拿到手的没那么多,因为他们还得定期拿出一部分钱,交给某些“管事儿的”。 这个管事儿的定义就比较广泛了,有官方的,也有非官方的,具体怎么回事儿,懂的都懂。 也就是说,书报亭的准入门槛很高,一般人现在还做不到,主要是资金积累还不够,时机也没到。 书报亭如雨后春笋出现,好像就是八十年代初,大概在八四年年底开始的。 其应对的时代大背景,就是一九八四年十月的那个文件,也就是提出“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那个方针的年月。 那个年月,也是全民经商热潮一年,正是在那一年,书报亭突然就出现在全国大江南北,一下就成了一种风潮跟时代特色。 一直到两千年之后,书报亭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改成了各种便利店。 但不管怎么样,这说明书报亭,不,便利店这个玩意儿,是有极大需求的,而且目前来讲,这还是一片蓝海,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 因为通过李有福跟张前进,曹志强已经知道,别看如今的新华书店还是一家独大,但就销售规模来讲,已经不如那些个体户性质的民营书贩了。 只是这些民营书贩呢,大都是摆摊的形式,很少有固定场所,也基本没有什么售后服务,图的就是一个便宜跟方便。 便宜这一点,是因为这种民营书贩可以毫无顾忌的售卖盗版书,而盗版书的价格通常比所谓正版书便宜很多,且因为此时的盗版书大多数也是正规出版社搞的,所以质量也不错。 相对来讲,新华书店就要脸许多,一般的盗版书是不允许上架销售的,价格自然就要贵许多。 至于方便,则是因为新华书店的开设地点,都是原先就定好的,不是根据实际发展来定的。 而一些新建设的小学中学大学之类的,往往距离新华书店比较远,这时候呢,能在学校门口摆摊的书贩子,自然就受到大家的喜爱跟欢迎。 还有一些知识分子聚集的社区,这些人对书籍的需求也比较高,但新华书店未必就开在这些地方,所以摆摊的书贩子同样给这些人带来了方便。 个体书贩子卖的书又便宜又方便,所以在总体销量上来讲,其实早已经超过了新华书店的销量。 没办法,这就是市场的威力! 然而,个体摊贩的隐患也有不少。 最大的问题,是个体摊贩没有固定销售场所,自然也没有售后,这是大家不信任的一个地方。 所以目前来讲,书贩子这种个体户相对较好,毕竟图书这种产品对售后的要求不高。 但是一些卖服装、食品跟电子产品的,坑货就比较多了。 这时期国内可是流行洋垃圾的。 很多欧美日之类别人不要的二手衣服,基本都当做垃圾运来国内,再把这些不知道谁穿过,也不知道有啥病菌细菌的垃圾洗一洗,晒一晒,然后就拿来高价卖了。 很多地摊上售卖的所谓进口服装,都是这么来的。 可想而知,万一买了这些玩意儿出了事儿,比如出现质量问题,你想找人都没处找。 所以曹志强就想,既然书报亭这个领域,目前还是一片空白,为毛我自己不下手呢? 其实曹志强也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 他只需要像收编李有福那样,给那些广大的个体贩子一个合同,把这些个体书贩,变成红光出版社的合同工就好了。 合同工在这个时代来讲,其实就是临时工,不给工资都行。 然而,有了合同工这个名义,这些人就不再是个体户,可以算作是出版社的职工,或者是挂靠单位了。 到时候,只要跟这些书贩子谈好分成比例,再给这些书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营销场所,比如搞一些书报亭,然后再弄一些规章制度,做到统一名号,统一制服,统一管理。 这样的话,这些人就可以一边享受个体户的高薪收入,一边像国企职工那样,不用遭人白眼,享受各种国企职工才能享受的的待遇,而且还不必担心被人勒索。 没事儿再组织个啥大型活动,比如包个场,搞搞团建啥的,向心力跟凝聚力,一下子就有了。 可以这么说,曹志强只需要让自家的出版社,提供一批随时可以改的所谓“用工合同”,再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保障,就能招募大量的个体户为自己所用。 到时候,自己的出版社,可以平白分那些人一块儿利润不说,还能借此打造出自己的销售网络,构建自己的营销平台。 想一想,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光是那些加入的个体户,就能让自己赚的嗷嗷叫,更不用说利用这个自家的销售平台,销售自家的图书音像制品了。 不对,这不光是销售音像制品的问题,这本书就是一个封闭的物流平台啊! 现在还不好说,可只要等到八四年,全民经商的热潮一起,自己这个只是售卖图书音像制品的全国性书报亭连锁网络,随时可以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个的便利店连锁集团。 到时候,弄他几个大超市,也是轻松自在啊。 麻蛋,不愧是机会遍地的八十年代初。 这一不小心,就又发现一个大商机。 跟这个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平台相比,先花点小钱,搞一个唬人性质,不,福利性质的医务所,顺便惠一下自己的家人,那都是小意思了! 想一想,只要收编了京城的那些书贩子,让他们变成国企职工,能在自己的医务所里享受正规医疗报销,哪怕只能治疗个小病小痛,顶多打个吊瓶,那也是不得了的一个进步啊。 到那时候,一个个摊贩主,不,书报亭的老板,就是一个个的某某出版社的某某分销店店长,可以正规印名片那种。 这要见了人说出去,咱是某某出版社的某某分销店店长,那得多有面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