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四合院,开局去当兵 > 317廖公子的打算,孟想的算计

317廖公子的打算,孟想的算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孟想听了他的话,明白这廖家是想趁火打劫。  “我就知道你廖公子不是多么大方的人,不过我还是愿意听听你的条件,同时你们廖氏银行能给我拿出多少现金来,”孟想沉思一下,说道。  “这你就放心吧,我们廖氏与其他银行有不错的往来,要多少就有多少,呵呵……”廖公子高傲的说道。  “看不来呀!廖公子还有这样的魄力,真是佩服,佩服!”

孟想拱手说道。  “哼,我们廖氏的底蕴岂是你一个幸运的外来户所能比拟的!”

“那就不知廖公子,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把贷款批下来?”

孟想笑着说道。  廖公子看到孟想的表现,心里得意至极:  “哈哈,这个简单,只要孟老板把便利店的股份抵押给我们银行,廖氏自然给你批款,至于多少港币,这个好说……”  坐在一边的方进新瞬间就明白这是廖氏对便利店起了非分之念:  “懂事长,我看还是算了,我们虽然急需港币,但还没有出让股份的地步!”

“方经理此言差矣!我们廖氏可没有贪图便利店的股份,这只是作为抵押,你就是到其它任何一个银行,人家也不会平白无故的把钱贷给你,你说是吧!孟老板,”廖公子得意的对孟想说道。  “进新,你想多了,廖公子可是大家族出身,怎么会看上我们的杂货铺,这都是同为华人,互相帮助而已!”

孟想安慰道。  “懂事长!”

方进新听到孟想的表述,觉的他太高看这些开银行的德操了,顿时有些着急。他正想劝孟想不要这么快下决定,突然看到孟想冲他眨眨眼,立马明白孟想有自己的打算。  廖公子看到孟想的样子,心里开心至极,盘算着孟想把便利店抵押给廖氏银行,就坐等他开发将军澳失败,到时资金链断了,他就可以全盘接受便利店,这可是一个现金奶牛,廖氏也可凭此和董船王,霍家还有南洋取得联系。  “咳咳,廖公子,我倒是觉得你的条件很合理,不过抵押便利店,这可需要不少的港币,这恐怕需要令尊来做主吧!”

孟想咳嗽一下,打断廖公子的意淫。  “哦?孟老板同意我刚才的条件?”

廖公子没想到孟想这样容易同意,吃惊的问道。  “这是什么话,我觉得廖公子说的条件一点不过分,是很合理的,我现在需要资金,任何一家银行贷款都是需要抵押物的,但是我们便利店现在体量可不小,如果把我的股份全部抵押,这可不是小数目,我觉得廖公子还是要回去和令尊好好商量一下,”孟想认真的说道。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只要你同意,我想我父亲不会拒绝的,我马上回去和他汇报,”廖公子心里如同一朵鲜花盛开。  “那就请把!”

孟想伸手示意,他可以回去汇报了。  “好的,孟老板,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哈哈……”廖公子笑着快步走出办公室。  孟想看着廖公子消失在门口,脸上的笑容也消失的一干二净,轻蔑的冷哼一声。  方进新虽然知道孟想有自己的打算,但不知道具体的算计,好奇的说道:  “懂事长,这廖氏就是一条饿狼,一定不怀好意,你要小心,我真搞不懂你咋想的!”

孟想坐在沙发上喝了口茶水:  “我当然知道廖氏不怀好意,如果不是董前辈他们挡在前面,还不知道有多少的巧取豪夺!这廖氏是开银行的,起码还懂的商业规则。进新,我们马上要开好几家的工厂,你不觉的我们需要一家银行作为我们的资金流通渠道吗?”

“你的意思?”

方进新恍然大悟:  “你对廖氏银行有兴趣?”

孟想看到方进新很快想到事情的关键点,高兴的点点头:  “现在整个香江的金融业管理太松散了,正是我们介入的好机会,等港府出台管理,我们恐怕就没有机会了,你说是吧!”

方进新当然明白孟想的意思,现在整个香江银行分为外资银行,和华资银行,港府奉行资本自由的原则,开设银行的门槛很低。  当初何博士的恒生银行在30年代注册资本才几万港币,他出资才一千港币,在抗日战争期间,恒生银行倒闭,到前几年的重新建立,注册资本才一千万港币,实际上也就500万港币。由此可见创办银行太简单了,只要有钱,随时都可以成立。  现如今对于香江弹丸之地,地产业仿佛是一座金矿,人人都争先恐后往里挤,霍英东有次和孟想聊过,搞房地产,1000个人干,999个失败。但人们依然前仆后继,大量投机性的游资像潮水一般,汹涌而至,加入到这场百年难遇的狂欢盛宴中。  1956年至1957年,香港的地产公司,多达五六百家,今年年初,更增至1500家。三山五岳的炒家,齐集香江;专营楼宇买卖的皮包公司,更是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1950年代的地产业,以发展住宅为主。好像念咒一样,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召来了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1954年港九新界的新建楼宇为938幢,总投资额约2.4亿元,而1956年为2817幢,短短两年时间,增幅高达两倍,而且还在快速上升。1957年新落成的楼宇为1995幢,总投资额约4.4亿元。  如此惊人的增长,政府的反应,既喜且忧又恼。喜者,从卖地可以获得巨大的财政收入,带动其它各项经济的增长;忧者,房地产过热,会给经济带来各种隐忧;恼者,由于拆卸旧楼的拆迁费,比买地皮便宜,地产商们都热衷于拆旧建新,不喜欢参与官地拍卖,因而影响了政府库房收入。   1957年,为了压抑过分炽热的房地产投机活动,政府推出规范卖楼花的措施。规定发展商必须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于兴建中的楼盘,才可以卖楼花;卖楼花的钱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这项措施,实际上只打击了一些小本经营的发展商,对霍英东这样的大发展商,无伤大雅;对整个地产业的持续高温,也没有起到多少冷却作用。1958年继续有1652幢新楼宇落成,总投资额更破了前一年的纪录,达6.5亿元。  这时,危机的阴影,已隐约可见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