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一看,心里有些慌乱,知道自己因为立功心切,中了敌人的诡计,一见敌人势大,赶忙拨转马头,往本阵营中狂奔,而那边喊杀声震天,敌人犹如洪水,溃决而来。太史慈心里非常的后悔,就在他往尚未完工的本营寨中策马疾驰的时候,忽然自己这边阵营中也是万箭齐发,射向在太史慈身后紧紧追着太史慈的张英和樊能,还有那些他们手下的将士。这一有力地阻遏,非常的有效,也非常的及时,从而使得太史慈得以安全脱身。一进营寨们,当身后的大门关上的时候,太史慈这才长出了一口气,下了马问道:“刚才是谁命令放的箭?”
士兵回答道:“是薛彪将军。”
太史慈执住薛彪的手说道:“将军几番生死相救,太史慈不知该如何感恩于将军?”
薛彪回答道:“将军,前番出于感恩,而这一次是为陛下大计,如果将军受挫,我等该如何向陛下交代。”
太史慈感到非常惭愧,长叹道:“原以为将军只不过一凡兵耳,孰料是明珠之才,埋于瓦砾中也。”
二人一边说话,一边来到刚刚搭建好的营帐之中,这一次,太史慈一改自己经常坐于高位的习惯,而是命令士兵将案几对齐,拉着薛彪对面而坐,“太史慈惭愧,只因立功之心太切,差点坏了陛下大事,如今我率先抵达这里,固然很好,但十万大军,能征惯战之辈,尽皆在陛下那里,将军看怎样区处?”
薛彪也不谦让,胸有成竹地说:“我等暂时只可深沟高垒,就在这里坚守营寨,若敌人前来搦战,只可对阵,不可轻易进攻,另一方面收集敌人消息,等陛下到来,禀告于陛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陛下之能,一旦发起攻击,庐陵城也是旦夕可破。”
太史慈点头,深以为然,就按照薛彪的建议,深沟高垒,从正面派重兵防守,时时关注庐陵城门口的动静,并向刘协大军要来的方向,派出探马进行搜索联络。树欲静而风不止,太史慈是想着防守,以便等待刘协大军到来,再商议攻打庐陵城,当然谁都不是傻子弱智,庐陵城中的刘繇及其部下也是深刻地知道这一点,所以也不肯让太史慈的想法得以实现,所以竟然派出将士在庐陵城外扎下营寨,轮番派人在营寨门外挑战,妄图以逸待劳,趁着刘协大军尚未到来,太史慈立足未稳,将太史慈的这些人马统统吃掉。太史慈听取了薛彪的建议,并不轻易出战,只是派弓箭手在营寨里面,由里面往外射箭,将那些试图进攻营寨的敌人打退。为了激将太史慈出战,刘繇这边的将士们也是绞尽脑汁,并采取一些侮辱的做法,扎上一个草人,并给草人穿上女人的衣服,上面写着太史慈,让士兵们拿在阵前,轮番擂鼓喊叫:“太史慈,太史慈。”
太史慈仿佛铁了心,仿佛没有听见,当手下的士兵将外面发生的状况禀报给太史慈的时候,太史慈只是淡淡地一笑,并不出战,这让那些手下的将士们也感到非常的不解,暗暗骂太史慈看似是一员大将,实则是一个懦夫。就在两军相持之时,右路军徐晃领大军也到了。徐晃对太史慈原本就很不服气,一看太史慈竟然如此懦弱,并没有立马出战,再看刘繇人马在营寨外面高声叫骂,就不顾贾诩阻拦,径直率领人马出战。刘繇人马一看太史慈没有出来,却出来了一个徐晃,论资质,貌似比太史慈还厉害一些,心里暗暗高兴。徐晃因为跟着刘协南征百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自以为能征惯战,武艺超群,所以对于刘繇手下的将士,就都有些轻视,即便来到两军阵上,面对刘繇手下的大将樊能、张英等人,也都有些傲慢。将大斧往马鞍前一放,高声喊叫道:“大将徐晃在此,哪个敢来送死?”
张英一听,这丫的也是够狂的,一挺手中长枪,策马上前道:“徐晃,老匹夫,休得猖狂,张英在此。”
“无名小辈,也敢在这里猖狂,你算哪根葱啊,回去,直接叫你们的主子刘繇来,让徐某一斧子劈了他,两边早日罢兵,岂不甚好?”
张英也不接徐晃的话茬,直接挺枪就刺,而且几个回合之后,在阵前的几员大将,竟然一起出动,一下子就将徐晃围在核心,五人一起大战徐公明。徐晃暗骂道:两军阵前,怎么也是不按照套路出牌啊,怎么君子战不打了,改成了群殴,突然地遭遇了这种情况,你又能往哪里说理去?没办法,徐晃只能奋起神威,和眼前的五个人战在一起。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何况刘繇手下的这几员大将,那都是很厉害的角色,虽然一个人可能不及徐晃,或者太史慈,或者刘协这边的赵云、孙策等人,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是改变了策略,既然我们一个人难以抵挡你们的一个人,那我们就几个人合力攻击你们一个人,看你们有多厉害。果然,这一来,即便徐晃再神勇,也只能是显得有些非常的狼狈,显得慌里慌张。眼看徐晃有性命之忧,这边因为不放心徐晃的太史慈一看情形不对,赶忙和薛彪一起,催动战马,冲到两军阵前,狠狠地攻击那正要加害于徐晃的樊能。这边樊能正意为得计,不料那边太史慈突然毫无征兆地策马杀出,并用短戟在他的马屁股上狠狠地戳了一下,樊能的战马惊嘶一声,高高跃起,差点没有将樊能从马背上给掀下来。与此同时,薛彪也使手中的大刀,砍向另一员大将张英,使其不得不回身防守。这样包围徐晃的五个人,已经有两个人不能合力攻击徐晃,只剩下另外三个,正好被徐晃、太史慈、薛彪三人分摊,一对一,对方见势不妙,赶忙退去。太史慈等人怕有埋伏,也不追赶。回到营寨,徐晃改容相谢道:“若非子义搭救,吾命休矣!”
自此,不再对太史慈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