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耕耘贞观 >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杜如晦来访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杜如晦来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高季辅回刺史府了?”

李泰到底多多少少的记起这件事,不由对王真儒问道。  “回去了!”

王真儒点头道,“应该没被刺史发现这事,我们也按照程序询问过他要不要成为徭役教师,不过高长史还是拒绝了,其他并没对他有任何额外照顾。”

“嗯!”

李泰听到王真儒的话点点头,道,“只要不给我们添麻烦就好。  与之相比,这都快过年了,这沿着运河修建的道路,能不能在过年前修好!”

“怕是做不到。”

王真儒听到李泰的话,摇头道,“燕王的要求是修建一条能八辆马车并排而行的道路,仅一个冬天时间,还是紧凑了一点!”

“我知道!”

李泰深吸了一口气道,  “但到了明年春天,很大一部分徭役会因春耕而回去耕田。  除了一部分佃农会愿意留下来以外,但其他有田亩的百姓想来会离开不少。  到时候,我们手上的人力,怕就要少不少人了,你要做好准备。”

“我觉得,可以让一部分的异族过来试一试!”

王真儒思索了一下对李泰道。  “你觉得现在的徭役体系已经能够再次承受异族冲击了?”

李泰对王真儒询问。  王真儒认真道:“经过了这一个冬天的磨炼,我们手上的徭役人数,已经到了十万人。  不过,其中真正被我们挑选出来成为天津徭役的却未到五千人。  算上我们天津小镇原本的人口,也就万人左右规模的徭役。  理论上来说,控制五万以下的异族,应该不会出什么事!”

王真儒是知道李泰担心的,非常担心如果异族人口比例太多,那会随着异族人人口比例过多,造成异族文华反而向汉族文化反噬。  哪怕汉族有着文化的加持,但自身人口比例实在是太少的话,想要同化起异族来,也不是非常容易的。  尤其在这边疆地区,一旦动荡起来,说不定会发生兵乱的。  “五万人还是太多了……”李泰思索了一下,道,  “先看看明年还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来,再决定要招募多少异族。”

“诺!”

王真儒听到李泰想把这件事压一压,倒也并不在意。  毕竟虽然天津徭役用起来是比较利落,但实际上以李泰的徭役模式可谓是花钱如流水。  要知道现在的李泰能够支撑起这般的消耗,最重要得原因便是李泰当初带到幽州的绸缎。  李泰手上有多少的钱王真儒不知道,但李泰手上有多少的粮食王真儒还是明白的。  要知道,李泰拿出来的钱那是当初他在长安那边存下来的,现在消耗了这般多,谁也不知道今年若是再这般工作下去,燕王还能不能支撑起这般的粮食消耗啊!  “对了,既然今年这条路在过年前没办法修好,那就从腊月二十开始,组织马匹车辆把这些徭役开始分批次的送回幽州好了,在腊月二十五前送完!”

李泰对王真儒道。  “额?”

陡然间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让王真儒不由愣了愣,道:  “虽然马匹与马车倒有,不过需要这么做吗?这大冬天相当消耗马力啊!”

“尽量去送就是了,不说把他们送到村子里,将他们送到郡县一级总归是能做到的吧!”

李泰听到王真儒的话,对王真儒反问道。  “可以!”

王真儒连连点头。  而李泰继续对王真儒道,“你可是否想过,等到这幽州一段的大运河全部都修好了,接下来的徭役要做什么?”

王真儒听到李泰的话愣了愣,但很快苦笑起来,道,“燕王怕还是要我去修路!”

“嗯,所以就让下面那些马夫驿卒帮助你做一个简单的删选,知道将来幽州那些地方的道路要先修建,哪些地方的道路可以缓一缓,为将来做事也算打下了一点基础。”

王真儒听到了李泰的话,不由流露出了几分无奈笑容。  已经做了这么久徭役了,他也进清楚的知道李泰让自己干得是一个什么活。  只感觉这件事好像遥遥无期,自己会不会搭进去半条命啊。  但面对李泰的期许,自己还能怎么办,也只有恭敬的回答:“遵命。”

这时候,守在了门外的卢安寿开口道,“燕王,杜仆射拜府,现已在偏厅用茶!”

“嗯?”

李泰一愣,对王真儒说道,“真儒,你先回去吧。  另外年节将至,那些屯了不少粮票的徭役,想来会在离开前把粮票全部都换成粮食。  你要把他们的粮食都给准备好了。  当然也可以让他们用粮票兑换其他锅碗瓢盆,咸鱼腊肉,让徭役们今年能过个好年!”

“遵命!”

王真儒听到李泰这般的吩咐,行礼之后便退了出去,开始处理此事。  而李泰把目光看向正在速记的白鹤,便对卢安寿道,“快去请杜相过来!”

白鹤飞速的完成了自己的速记,便乖巧的跟在李泰身后,一起在正厅门口等候起来。  见到卢安寿引着杜如晦过来,李泰便连忙迎上去,把杜如晦迎入房子里。  等到了杜如晦入座,李泰对着杜如晦说道:“杜相,若是与我谈论公事,我一般会让白鹤负责在一边记录,从而方便时间安排,避免误事,若私事,则让白鹤避一避!”

“无妨,明人不做暗事,燕王能够由此习惯,实乃是燕王之德!”

杜如晦感叹道。  杜如晦没想到李泰居然有此习惯,一时重新组织起言语来:  “燕王,这房间里倒是热气腾腾,一点都不像是冬天幽州应该有的温度,而且这还很是湿热,仿佛南方一般。”

“因为这房子的周围有数处铁瓮,铁瓮里面装满水,然后用炭火将其烧沸。  这水蒸气蒸腾,自然而然把这房屋给带热了起来。”

李泰对杜如晦开始解释。  杜如晦的目光深深的看着李泰,李泰的目光中除了真诚,也就只剩下眼屎了!  “唉!”

杜如晦叹道,“燕王生活,还是这般奢靡啊!不知道用水几何,用炭几何!”

“这水取值京杭运河,这炭来自太行山,不过,这水是运河之水,这煤是煤厂之煤,我自己拿来用用不算过分吧!”

李泰听着杜如晦的话语,第一时间的反应过来。  没有办法啊,这些大臣整天都是劝说自己要节俭一点,但问题是这是花我自己的钱,你凭什么在这里叽叽歪歪的。  难道老子身为皇子,就不能够享受享受了吗?!  杜如晦张张嘴吧,最后还是闭上了。  毕竟李泰奢靡又不是第一次知道了,当初在高陵的时候,李泰的生活不奢靡嘛!  李世民也没多说什么,现在来到这苦寒之地,不就是冬天加了几个炉子,然后加上炭火来烧烤嘛,这不就是冬天富贵人家常见的事……  虽然能理解,杜如晦还是感觉李泰有点奢靡了,燕王就不能更勤俭节约点吗!  当然,这里面多少是有一点,燕王能力已经很出色了,那为什么不能在人品上更优秀点的情绪,完人虽然罕见,但若能够出现一个,杜如晦还是很愿意促成的。  “燕王,我此次过来是听闻燕王近些日子好像在修建运河旁边的道路?”

杜如晦道。  “我记得好像给了您相关的修路报告了!”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问话倒是愣了愣。  因为原本以为杜如晦是因为高季辅过来的,没想到居然是为了这条道路啊?  但自己手续齐全,更是跟着杜如晦商量过的,李泰带着几分的疑惑说道,  “杜相,我记得我在报告里面说过,因为今年冬日幽州运河湖面结冰,除非组织大规模的徭役凿冰,损耗劳力太大。  与其如此,今年还不如先组织百姓沿着运河修建道路,以及几座小港口水寨,做好物流的集散准备,先把人力用在修缮道路上。  一则能够方便明年的物资调度,二则也不至于让徭役白白浪费。  怎么?这道路可是出了什么问题?”

“这道路自然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听到李泰口中的疑惑,杜如晦挥挥手道,  “我这一次来,是为了另外一件事情,你且看看!”

这时候的杜如晦从衣袖中掏出了一个小纸包,打开来后,却见到这纸包中出现了白花花的晶体。  虽然粗糙了一点,但李泰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东西是食盐!  “修路扫雪我理解,但我却不知道,燕王居然奢靡到以盐洒雪!”

杜如晦道。  “这个啊,因为盐与雪融合后能加速雪的融化,一定程度上减少下一天徭役的工作量!”

李泰看着杜如晦的样子,果断的给杜如晦解释起来。  “某知道这个用途!”

杜如晦道,“但某好奇的是,燕王哪来的这么多盐!  自古以来盐铁都是国家之重,我朝虽然不进行食盐专营,但却也重视食盐价格。”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也明白贞观时期的盐因为不是朝廷专营,顶多只是每个州县都有自己私营的渠道,所以食盐的价格并不高。  甚至在《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天宝、至德间,盐每斗十钱”,可以说在榷盐法诞生之前,基本上百姓没有为吃盐而烦恼过。  另外所谓的榷盐法与其说是盐税,实际上说是人头税更加的合适。  因为在那时候唐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下降,这导致税收基本上都收不上来。  这就让食盐这种场地固定,人人都需要的东西作为税源。  从而收缴些很多收缴不到的地区,通过这些高价的食盐来进行税收。  毕竟对比起向整个天下的百姓缴税的成本,那还不如直接从食盐这里收缴方便。  但现在的食盐再怎么样便宜,依旧没到价格低到能随地倒在地面上,让食盐来融化雪这般的奢侈,甚至很多老百姓徭役时,都会拿着一些器皿来装这些粗盐。  毕竟在他们看来,大不了自己干活得时候多费一把力,也总比这些白花花的食盐直接倒在地面上,而仅只是为了让这些雪能够融化的快一点值钱。  说实话,这么刺激的事,对底层的徭役们来说,那看着着实是心痛。  尤其是自己的器皿实在是装不下来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麻袋,一麻袋的食盐被倒在了地面上化雪,实在有种价值观被人狠狠撕裂践踏的感觉。  当然,对比起徭役只是心痛这些食盐,杜如晦却明白李泰必然是弄到了大量廉价的食盐,否则李泰是不会这么干的。  因为杜如晦与马周共事过,通过了当初的高陵徭役也是知道,李泰这人做事在外人看起来非常的奢靡,但在他自己的心中是有一本账簿的。  如果用盐化雪的操作成本太高的话,那李泰是绝对不会这般去做。  至少在李泰看来让百姓直接扫雪的成本比先用食盐洒地然后再让百姓扫雪的成本低。  所以杜如晦便是第一时间找过来了!  “……”李泰听到了杜如晦的话,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  “因为我以日之法则与水之法则为原理改进了工艺技术,把煮盐法改进成了晒盐法!  这种方法现在还只是初步的实验,但比较起传统的煮盐法的成本却是下降得多。  等到了以后,应该还能更进一步的进行改进,生产的食盐也能更加的多!”

“原来如此!”

杜如晦理解的点点头,开口道:“但即使如此如此使用也太浪费了!”

“我知道杜相的意思,不过用晒盐法制作出来的食盐都只是粗盐,若长期吃的话,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还是需要更进一步的想办法把这粗盐更进一步的炼化成细盐才行。  也正因此,我虽然研究出了晒盐法,到底还没有把这食盐直接放到市场上。  大唐盐价一时间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同时粗盐在仓库中也越是存储就越多。  所以便是把这些海盐就用在了这次融雪修路上。  当然对于如何让这些粗盐变成细盐的研究会继续的下去。  我的目的,自然是希望百姓们能吃到又便宜又精细的食盐,最终我能吃上什么食盐,百姓们也能是上什么食盐!”

李泰面对着杜如晦,却也没有任何的退缩,因为李泰清楚自己做得就是对的。  而杜如晦听到了李泰话,沉默了一会儿,道,“此法子,可否给朝廷一份?”

“……”李泰听到这话摇摇头,“我可告知原理,但想复原法子,就请朝廷自己来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