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显得突兀“这需要顶层设计,我这样的小人物,谈这样的问题太大了,不敢妄议。”
江远峰笑道。“没事,你随便说,我又不会去举报你。”
郑老也笑道。叶雯瞪了一眼江远峰,“我外公让你说你就说,哪来那么多废话!”
“行吧,那我胡乱说几句,如果说得不对,还望老先生指教。”
“说吧,放开说。这个问题确实很大,但也可以往小处说嘛。”
郑老说。“发展中的国家一般认为如果太过注重环境保护,会限制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华夏持有这样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大多数人认为GDP的增长,远远重于环境的保护。但如果如果放纵粗放型经济的发展,不限制排污等行为,资源并没有真正得到充分利用,这不但是对环境的损害,也是对未来经济的损害。今天损害的环境,以后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修复,对整个国家来说,其实成本是提高了。”
郑国玮眼睛一亮,“这是你自己思考的?”
“是的,我可能说的不对。”
江远峰回答道。“不同的思想碰撞,人类才能进步,你接着说。”
“我觉得这两者不能完全平衡,但也并非是鱼和熊掌只能取其一。经济发展肯定排在第一位的,但对环境的保护同等重要。如果对城市的主政者一边考察经济发展,一边考察环保治理,两个指标都进行考核。那城市的管理者就会想办法让这两者平衡,让企业改进技术,增大对环保的投入。短期内看是提高了企业的成本,但从长期来看,政策倒逼下的企业,总有能力适应新的环境。如果真有不能适应的,那只能是适者生存,该淘汰就要淘汰。”
江远峰一口气说了很多话,因为他确实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说起来不自觉也有些激动。说完之后,发现后座的郑老久久不语。这才发现自己话多了,赶紧找补:“我的看法可能不成熟,毕竟我是小人物,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这么大的事,我确实是不配议论的。”
“不,你说得很好。你的话让我想起一件事,你要不要听听?”
郑老说。江远峰竟然引得郑老有了要说的话,那心里当然是高兴极了。“您请指教。”
“几年前我来过这里,我觉得这里的火电厂排污太严重了,而且效率极低,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我想在这里建一个更环保的水电厂,结果遭到了有关部门上司的拒绝。我一气之下,就决定不在这里投资了,因为我觉得他们目光太过短浅,与我的想法相去甚远,道不同不为为谋。”
郑老说。建电站这件事江远峰是听于政兴说过的,但没想到其中是这样的原委。“水电站好啊,未来会有更多的水电站,风力电站,光伏发电等等。其实也不是他们的目光短浅,只是您的观念太过超前,他们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而已。但随着改革,现在城市的管理者的施政水平已经不同昔日了,欢迎郑老回来投资啊!”
江远峰又激动了。这就是他要见郑老的目的,现在竟然聊到了一起,这不能不激动啊!郑国玮也没想到自己的外孙女带来的这个年轻朋友会这么健谈,而且观点和自己非常相同。这其实不是江远峰有多厉害,只是作为重生者,他亲眼见证过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而未来也确实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修复现在的破坏,而且也没有能够完全修复。他所说的,不过是把未来发生的事陈述了一下而已。但这在当时就是非常先进的了,当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环境保护确实是被很多地方给忽略了。醒悟过来,也只能是亡羊补牢。等未来更严格的环境保护相关令出来后,很多没有在环保方面提前布局的企业都倒闭了,甚至导致一些本来兴旺的工业小城变得萧条。如果能提前预判,那样的悲剧是不会发生的。作为重生者,江远峰不但要赚钱,实现自己的财富增长,当然也要想办法为社会作贡献。和当初于政兴见到江远峰时的感觉一样,短聊之后,郑国玮就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于政兴和郑国玮一政一商,但他们都是站得很高的人。他们能敏锐地识别到别人说的话对他们的启示和帮助,他们善于学习和总结,这几乎也是所有有所成就的人的共同特质。于政兴和郑国玮见到江远峰,就被他前瞻性的思想所吸引。而且江远峰表现出来的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大局观,太让人欣赏了。说话间来到了郑老下榻的酒店,江远峰下了车,给郑老打开车门,“您休息吧,欢迎您来到本省,也希望您以后会来这里投资。这里有好的前景,有后发的优势,您在这里投资,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江远峰的意思就是送到这里,就不敢跟到酒店里去了。但郑老却位住他,“你要走吗,这还没聊完呢!进去坐坐,再聊会,晚上一起吃饭!”
叶雯都惊呆了,外公这么忙的人,竟然要和江远峰一起吃饭?……晚些时候,江远峰借口回滨海还有事,没有参加相关部门为郑国玮举办的欢迎宴会。这种宴会相当于一个见面会,饭是没得吃的,都是大家脸上堆笑,相互说些客套话。江远峰暂时还不想介入这个场合,首先是自己确实还不够强,到了这样的场合只会显得突兀。更重要的是江远峰不想让郑国玮误会接近他是想借机打入本省的上流圈子,这样不好。但叶雯留下了,她要陪外公到处走走看看。开车回到滨海时已经晚上十点,江远峰心情非常好,停好车后吹着口哨往家里走,刚要进门,手机却突然响了。一看号码,是陈姿兰打来的。江远峰接起电话,是陈姿兰不太清楚的声音:“我家里出事了,麻烦你能不能过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