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071章 刺杀丁碧

第071章 刺杀丁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魏公公领着众太监过了正阳门,继续向北走,皇城便在眼前,他勒马停住,将沈炼拉到一边,和颜悦色道:  “沈兄弟,刘参将这几日便要来京师,在皇帝面前宣捷献俘,咱家是刚从司礼监得到的消息,谁都没说,第一个过来告诉你。”

满脸愁苦的沈炼,听了这话,顿时喜笑颜开,再不担心自己进宫做太监,咧嘴笑道:  “魏公公吓死我了·····东路军在辽东苦战半年,不知死了多少好汉,刘参将一直被辽镇欺凌,尤其一个叫丁碧的,哎,这回打了大胜仗,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魏忠贤听到丁碧这个名字,眉宇间忽然闪过一道寒光。  “咱家听过此人名号,这厮身手了得,在辽东势力深厚,不止和李家盘根错节,京师好多人也和他有交往,御史、镇抚司每年收他银子,这是个硬茬子啊。”

沈炼杀气腾腾道:“管他硬不硬,他若再敢与东路军为敌,老子非宰了他。”

魏忠贤笑笑不说话。  ~~~~  开原之战时,沈炼便在京城四处打探消息,希望能多了解南兵情况。  萨尔浒战后,朝廷上下忽然对开原关注起来,大部分人都持悲观态度,觉得此城会像抚顺、清河一样,被后金迅速攻陷。  辽东战事时刻影响着京师物价,萨尔浒大战前,京师的米价、煤价便开始波动。  明军惨败的消息传回京师,京师米价暴涨,百姓怨声载道。  当自己切身利益受损时,大家便开始关注这位横空出世的刘招孙。  此人率孤军坚守开原,抵抗后金大军,百姓们便把他当做了挑滑车的高宠,对他充满敬畏,勇则勇矣,却必死无疑。  当开原惨胜的消息传回京师,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庆幸一切终于可以恢复正常了。  沈炼曾想过,朝廷这次可能会重赏刘参将和东路军将士。  不过他现在已经离开东路军,在京师做锦衣卫,他现在能做的,无非是给刘参将提供情报。  魏忠贤沉默良久,缓缓道:“辽镇的事,咱们先不掺和。咱家今日带你进宫,不是要你做太监。近日皇上龙体欠安,不可惊扰圣安,这次刘参将进京,须在内城献俘,外面乱糟糟的,要找些可靠人手,卢公公点名说要你来。”

“你现在回镇抚司,找两个可靠兄弟。”

“魏公公,城中还有五城兵马司,为何不找他们护卫?”

魏忠贤将沈炼拉近一些,低声道:  “献捷当日,必有银钱赏赐,这样的好事,当然要咱自家兄弟。五城兵马司京营那些人,和咱家不熟,他们还要驱赶城外阉人,抽不得身。再说,就他们那样子,让刘参将看见,只会丢皇家脸面,好了,你去吧。”

沈炼转身离去,刚走出几步,又被魏公公叫住:  “沈兄弟,小心!”

沈炼点点头,策马往镇抚司走去。  ~~~~~~~~~  五月十二日,兵部一封八百里塘报送抵开原,诏令刘参将克日入京献俘,觐见天子。  塘报提及,辽东经略熊廷弼已于五月八日由沈阳出发,提前返京。  刘招孙手捧塘报,估计熊经略已经回到京师,这会儿当正在紫禁城中,被万历老皇帝诏对。  即便有言官为开原说话,想必朱翊钧对开原战事也是半信半疑。  毕竟区区一参将统率三万乌合之众,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挡住后金大军,听起来像是京师茶楼里的评书故事。  无论如何,刘招孙必须要进京一趟,争取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源。  距离进京日期越来越近,开原上下忙得不可开交。  康应乾频频催促早日启程,老康现在每天朝兵营跑,一遍遍找刘招孙商议进京的各项细节问题,看他那上心的样子,仿佛当年入京赶考一般。  刘参将却不慌不忙,一直没走。  那个心腹大患还没除去。  留丁碧在后院,终究会是个祸害。  而且两边的梁子早已结下,无论是刘招孙还是丁碧,此刻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刘招孙决定先下手为强。  五月十四日,在进京前夕,他招来彭勇,向这位白杆兵详细介绍了丁碧情况。  “据杨经略和章东等人提供的情报,丁碧这厮,身手了得,长期盘踞铁岭卫城。他府上有家丁数十,平日出门,家丁形影不离。你去铁岭,务必加倍小心,首先要保全自己,再选择合适机会下手,若没有好的时机,就再等等。”

彭勇双手抱拳,双眼迸射一道精光,咬牙道:“大人放心,这狗贼在沈阳杀过白杆兵,末将一定取他人头回来!”

“好!不愧是石柱好男儿!”

开原大战时,刘招孙亲眼目睹彭勇近战杀死三个白甲兵,对此人战力颇为放心,最后叮嘱道:  “我再给你配两个帮手,一个贵州兵,一个宣大兵,就在帐外,他们都是追随义父多年的老兵,马匹火器,我也给你备好·····”  又对彭勇叮嘱一番,白杆兵领命而去,带上两个帮手消失在夜幕中。  彭勇前脚刚出去,康监军后面进来,火急火燎道:  “这是作甚?”

刘招孙云淡风轻。  “杀丁碧。”

康应乾拍案怒道:“糊涂!你可知丁碧人脉深广,每年不知多少京官收他好处,连李家都要让此人三分,你马上就要进京,千万人盯着咱们东路军,等着你出事,你倒好,现在去滋生事端,再说,就你派去的那几个人,能杀得了他吗?”

刘招孙大手一挥,不以为然道:  “丁碧不除,必成大祸,辽东有他无我,有我无他!彭勇杀不了他,本官亲自去杀!康监军不必多言,该进京进京,该杀人杀人!两不耽误!”

康应乾拂袖而去。  ~~~~~~  礼部兵部联名发给刘招孙的塘报中,明确规定了献俘兵额和进京路线,刘参将最多可带战兵三百人进京。  路线可选择水、陆两条。  陆路:从三万卫过广宁卫,再由广宁卫至永平府,最后由永平府入京师。  水路:由三万卫至营口,从营口登船渡海,在天津港下船,再从天津入京。  听说这次献俘,会被天子看到,开原上下,上至千总下至火兵,都想跟刘参将一起去京师。  金虞姬随军同行,杨青儿嚷嚷着也要去,刘招孙担心两个女人在路上又上演全武行,于是哄骗杨青儿说只有军士才能随行,等下次进京一定带她去。  至于刘招孙本人,他对献俘阙下颇为激动,除了想一睹圣颜,看看明神宗到底长什么样子,也想借此机会和京城老爷们好好结交一下,为以后做事铺路。  当然,最好是能带一些火器、水利等方面人才回来,为己所用。  不过,刘招孙对此不抱什么希望,毕竟这个时代,没几个正常人会舍弃京师繁华,千里迢迢跑到辽东这块苦寒之地来喝西北风——当然,圆嘟嘟算个例外。  三个千总部各抽调八十名战兵,连同刘参将中军卫队六十人,组成一支三百人的献俘队伍。  三百人,皆为军中体型雄壮、形象姣好者。毕竟去京师献俘,关乎开原守军的脸面和荣誉,是马虎不得的。  金虞姬、康应乾、裴大虎等人皆随行,王二虎和邓长雄两位千总各率一百五十人随行。  康应乾建议将情报司也带上,让章东去搜集些京师情报。  刘招孙思考了一下,否决了这个提议。  东厂番子的反侦察能力还是很强的,就不要在人家的地盘上惹事了。  留守开原的人选自然又成了乔一琦,乔一琦本对京城风物不感兴趣,他去过很多次京师,没什么新奇。  与其浪费时日,不如留在开原和茅元仪研究火器。  茅元仪的红夷炮模具终于做好,就等着铸炮了。  经历上次北门之战,乔监军对不动如山又有了更深理解,由他坐镇开原也没什么问题。  刘招孙倒不担心建奴来攻,他担心的是铁岭方向的丁碧。  彭勇去了两日,还没回来。  刘招孙担心白杆兵的刺杀行动已经失败·····  在邓长雄的建议下,刚刚忙完春耕的辽民被临时抽调四百人,用于增强各门防御。  同时,战兵将加强对城内可疑商人的监视。  做完这些,刘招孙心中稍安。  经过一番商议探论后,刘招孙还是决定由水路浮海入京。  陆路必须经过沈、辽,广宁。辽沈不必多说,广宁也是辽镇顽固势力的盘踞之地,经过几次大规模械斗,开原和辽镇已没有和平的余地,两边农户械斗从没停过,隔段时间就有人被打死打伤。  刘招孙不怕这些辽兵,不过他不想拿众人性命冒险。  五月十六日,三百战兵携带武器以及十日份口粮,押送一百多名俘虏,三千多颗硝好的首级,由陆路至营口,分乘五艘福船,乘风渡辽海。  按照预订计划,等渡过辽海,在天津港口登陆后,三百战兵将得到天津卫所的粮食补给。  客兵过境,所在辖区提供补给,本就没什么问题,何况这是一支进京献俘的队伍。  然而,实际发生的情况远没有刘招孙估计的这么简单顺利,刚登上船,这些北地出身的士兵便吐得天旋地转,连带着周围不晕船的南兵也跟着呕吐起来。一时之间,福船船舱一片狼藉。  海上漂泊了整整三日,好不容易到了天津港,船只缓缓停在张家港。  福船甲板上走下一群群脸色惨白的战兵。  很多人吐得不成人形,只有原先邓起龙麾下那支浙兵,不仅没有晕船,看起来还颇为轻松。  登上码头的长枪兵有说有笑,盯着港口堆积的渔获指指点点。  刘招孙看到这些,暗暗下定决心,等以后组建水师,一定要多招募一些南方的纤夫水手。  战兵在天津港口休整一日,第三日,启程往京师进军。  在京师,千千万万人正在等着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