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来到明末当皇帝 > 第一百七十三章:观念的转变

第一百七十三章:观念的转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点就是军队不会对平民进行骚扰抢劫。说起这一点多尔衮曾经问过许皓,说他为什么能够将部下叫住不去抢劫的,如果不这样打仗下来的战利品将会很少,而且还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对此许皓给出的解释是不是不抢,而是有针对性的抢。一座城池中的财富往往都在少数人的手里,而这些人大多都是统治阶层。所以他们在遭受攻打的时候一般都会反抗,只要反抗就有理由将他们进行抄家。将一个城市中的头部阶级解决了,基本就拿到了这个城市八成左右的财富。何苦还要去骚扰百姓呢。只要每次胜利都将合适的奖励给到士兵的手上,那些士兵就会很听话。对此多尔衮也十分有感触,现在他占领了整个长崎,他将那些反抗的人全部杀死抄家。得到了大量的财富,而且他从那些平民脸上看,这些都是一些吃不饱的人,家里根本就没什么好东西。何苦为了一丁点的钱财给自己留下一个坏名声呢?所以很神奇的这些清军居然表现出了极高的素质,真的就没有对长崎城中的百姓进行骚扰抢劫。这第一步就给长崎人留下了不一样的感受,他们好像真的是来解救他们的。而后就是多尔衮在借鉴了许皓的政策在和范文程等人进行商讨后的税法,商法等。这一系列的政策都要比原先统治者颁布的要好上不少。多尔衮一直记得许皓经常说的话,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只有人民都富裕起来,国家才能富裕起来。到那时才能收上来更多的税收,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要鼓励生产,只有生产力上来了,才能发展。只有发展了,政府才有实力。所以多尔衮在刚开始并没有想要获得多大的利益,而是真真实实的在九州搞生产。毕竟他跟了许皓这么久,多多少少还是学到了什么。在将长崎稳定后,多尔衮就打开了长崎和中华帝国进行通商。那些闻到腥味的商人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而且他们对于多尔衮的实力还是比较认可的。他们可不认为多尔衮带着五万大军还打不过一群猴子,所以在长崎城中出现了很多的中华淘金者。多尔衮将一些文官留下来治理长崎后就带着剩下的军队开始对整个九州岛进行征伐。整个的过程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而其他地方的日本人完全来不及组织像样的军队奔赴九州岛与多尔衮对峙。所以九州岛很快就被清军全部占领。整个九州岛上的大名几乎被全部消灭,只有少数在一开始就投降的才逃过了一截。但他们的所有特权全部消失,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人,他们不在享有任何的特权。而大名之下的武士也损失惨重,毕竟和清军打仗的主要人手就是武士。也有一下投靠清军的武士,多尔衮直接给他们重新编为一旗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助力。没错,多尔衮将满族的八旗制度又拿了出来,将自己手下的军队和民众从新进行划分成为八旗。接收日本人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知道光靠他那五万人是不可能将整个日本吞并的。想要占领日本必须要使用日本人,多尔衮相信只要给这些武士更高的待遇就可以激发他们的血性。让他们可以一直跟随在自己的身边,拥护满人的统治。因为多尔衮发现整个日本的社会是固定的,将军、大名、武士、平民以及贱民。这些人的地位一直都是固定的,阶级的流通性很小。对此多尔衮想到了许皓给他们上课时讲到的阶级流通性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社会固定,底层人民失去了上升通道必然会引发不满。到时不知是谁高喊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整个社会就是一团乱麻,这就是王朝更替的原因之一。多尔衮在投降许皓后,他和军队的高层经常就会被许皓聚集到一起进行听课。虽然他比较讨厌读书,但许皓的课程从来都不将四书五经,而是给他们讲解历史和社会的构成。多尔衮对于许皓的课程内容十分的震惊,因为他觉得这些都是帝王之术,都是统治一个国家的手段。他完全没想到许皓就这样轻松的讲了出来,按理说这些应该是讲给他的儿子们听的。而后他明白的许皓的意图,那就是明智,他要让中华帝国中的百姓都能够对这些知晓。这样他们知道怎样的皇帝才是好的,怎样的政府才是好的。而且许皓那个人民代表制度对各级官员的监督性特别大,比以往各朝各代的监督机构都要强。再加上许皓大力推广的教育,现在中华帝国中的小孩大多数都识字,懂得一些算数。最起码的他们能够看得懂书了。对此多尔衮原本的认识是中华帝国中的人学识越来越大,整个社会会越不稳定。但现实却狠狠的给了他一个教训,他发现随着读书人的增多,他们对于中华帝国的向心力更大了。就算发现了什么不满或做的不好的地方,他们想的不是造反而是加入进去对其进行改革。这是许皓给予所有中华帝国民众的权利,他们可以对政治提出意见。他们可以参与到国家的政策制定,国家建设中来。他们能够感受到皇帝政府对于民众的重视,他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这就是自己的国家,自己要为之付出一生的祖国。这对于他这个一向推崇愚民政策的人来说无疑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毕竟多尔衮以前认为民众就不要读书,愚蠢一些最好,这样方便统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