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视频剪辑:盘点十大掌权女子 > 第一百二十七章 这一分天下,太沉重

第一百二十七章 这一分天下,太沉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谋士不再无往不利了。历史上的诸葛亮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定天下,借东风,奇谋百出,战无不胜。他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在五丈原诸葛亮七星灯向天借命的戏码中,在最后时刻,是魏延闯入了帐中,让诸葛亮续命的苦情戏中断。诸葛亮叹息一声,他看着不断没落的蜀国,看着朝中暗流涌动的各方势力,看着越来越难听进去建议的后主,只能苦涩长叹。后世有人曾经评价诸葛亮的一生,那是相当璀璨:大战略家——精准地分析了天下二十年之后的情形,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找不出几个人。大军事家——名列武侯十哲,整个魏晋南北朝进武侯十哲的也就一个人。占着一个州压着九个州的魏国打,又有李严马谡后主这种猪队友掣肘,实属不易。教育家——《诫子书》字字珠玑,振聋发聩。后代能力虽然不如诸葛亮但战死沙场家风豪烈。政治家——治国理政,水利农业无一不精,同时也在文侯庙之列。书法家——书法巨佬王羲之曾经临摹过诸葛亮的书法。发明家——孔明锁,孔明灯,木牛牛马,诸葛连弩等黑科技为蜀国点了更多科技树,弥补了以少打多,以弱对强的劣势。文学家——《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可见其文学水准一流甚至超一流。他去世了之后本来是亲痛仇快的事情。但是汉中陷落之后钟会都亲自下马跪拜武侯祠。敌国司马炎都感叹我要有这样的臣子多轻松。他征服了所有人,他的下属,子民,后人,敌人,朋友,政敌,君王。只是事实真的只有这般吗?不尽然。看诸葛的一生,特别是他后期的政策,多是失败和无奈的。失败之一就是择人有误。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个著名的谋士郭嘉。郭嘉他之前是跟从袁绍的,但他后来改弦易辙跟随弱小的曹操,并屡建功勋。而诸葛亮也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生在汉末之时,又不是皇亲国戚,哪里来的强烈的匡扶汉室收复河山的思想。再说了,曹操是汉朝名副其实的丞相,窃国者乃是董卓。就算诸葛亮恼怒,也应该恼怒董卓才是。难道诸葛亮受匡扶汉室思想的限制不齿与曹操为伍?或者他认为曹操手下谋士如云,跟随曹操难有在刘氏集团中的地位?诸葛亮虽自比有管仲乐毅之志,却未能及早把握出山时机,追随真正的英雄,与曹操失之交臂而跟随刘备,不能不说是一次冒险。失败之二就是决策有误。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历代政治家和文人所称赞,但其策略有误,且为致命性的。我们看看蜀国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了。蜀国那时有西蜀和荆州之地,荆州自然是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不诚信的人,从孙吴那里窃过来的。至于这其中的问题,就要牵涉到蜀国与东吴之间的恩恩怨怨了。蜀国和荆州相隔千里,这种情况只能让蜀地两分兵力,这就很难成掎角之势,而当初在选择谁去镇守荆州的时候,诸葛亮明知道关公有些恃才傲物,并不是最佳人选。但这个懂神鬼之术,谋略无双的蜀国军师却点头答应了这个请求。这让人对诸葛亮的策略有点看不懂,而这也为失荆州埋下了伏笔。刘备是个英雄,这个大耳朵的英雄不想人们看到的那样纯真,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从一个编鞋的鞋匠当上蜀国的皇帝。但这个胸有丘壑额皇帝却在关键时刻不冷静,夷陵之战的失败,大损蜀国根基,蜀国从此再无恢复汉室的机会。而这次为弟报仇的战役,刘备并没有带诸葛亮去。其实在这场战争之前,极力劝阻刘备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赵云等将领,虽然诸葛亮反对出战,但是也仅仅是提出了意见。这是因为诸葛亮的哥哥当时是在东吴当差,而且之前就是因为诸葛瑾来要荆州,才导致的孙权跟关羽翻脸,因此,刘备表面不说,内心是怪诸葛亮的。诸葛亮如果拼命劝阻,未免有为哥哥帮助孙权的嫌疑。而诸葛亮从一个卧龙先生成为蜀汉的丞相,那是相当不容易的。而随着定都汉中,诸葛亮的军师地位几乎被法正取代,因此他要更加谨言慎行,目的就是为了明哲保身,给自己留后路。第三失败点就是选择的时机有误。蜀国是个小国,地理位置偏僻,而且内部桎梏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出祁山进攻强大的曹魏,徒劳而返。表面上虽然说的是为了报先帝知遇之恩及贯彻“以攻为守”的策略,却大量耗费了蜀国税收,也损耗了蜀国人力资源,致蜀国国力日渐衰弱。第四失败点就是用人有误,事必躬亲。马谡这个人很有才华,但他的才华只是书面上的。诸葛亮明知道马谡存在的问题,却还是任用马谡,致有街亭之失。作为蜀国最高行政长官,事无巨细,却未能注意提携和培养蜀国后续人才,也导致其积劳成疾过早辞世。而那时候蜀中内部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已经白热化了。在诸葛亮死后,大将魏延九族被诛,这导致人才匮乏的蜀国更加匮乏。纵观诸葛亮,虽有名相之风,却不占天时地利。作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美精神的承载者,贯穿其政治生涯的始终,无不增添诸葛亮的悲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