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重生之山村小村长 > 第四百五十一章 走向高端

第四百五十一章 走向高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凤窝堡村发放福利的日子是一月二十九号,阴历腊月十一。  各个小队的小队长按照各自小队的户籍登记名册,到大队领钱,然后回去分发。  黄岭村七十八户,是凤窝堡村户数最多的小队,江宇用个背包领回了四十六万八千块钱。  他背着背包挨家挨户发钱,把钱发完就浪费了他一下午的时间。  他自己家也有份儿,不过他老子连看都没看那笔钱,只说了一句,给你妈吧,就去接着看电视去了。  石场江宇还给大队后,江东生的开票业务也就停止了,杨万对门那栋小房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江东生现在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啥也不用干,整天东游西逛的像个大板先生。  凤窝堡村除黄岭村外其他村的百姓,对这笔从天而降的意外之财,先是意外继而惊喜。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村里分红了,而且一次性就分了六千块钱。  整个凤窝堡村的村民像暴发户一样,引出了一波消费狂潮。  家里没有电视的几乎统统买了电视机,而有了黑白电视机的一些家庭则准备换彩色电视机。  但是也引发了其他一些问题。  有人在了解到这些分红,仅仅只是大队箱包厂和电器厂的利润分红后,竟然发出质疑,说是大队箱包厂和电器厂能分这么多钱,一定还有很多钱没拿出来,要到大队查账。  还有人竟然还开始怀疑鞋厂,拉杆箱厂以及压力锅厂是谁的?如果也是大队的,为什么这些企业不分红?  李金友当场对这些家伙就是一顿斥责:“大米饭养出白眼狼了,白会计!把大队企业的账给他们看看。”

白连杰就把箱包厂和电器厂的收支账拿出来念给这些人听。  虽然他们听不懂,但最后企业账面上剩了多少钱,他们还是听清楚了。  “你们给我听着,账面儿上剩下的二十多万,之所以没有分,是因为两个企业需要流动资金,年底还有一些税是要上的,你们听清楚了没有?就你们这熊样,信不信我把剩下的利润全部拿去投资,不再分给你们一分,至于鞋厂拉杆箱厂和压力锅厂,那是小江个人的,和你们有个屁的关系,告诉你们,就是现在分给你们钱的这两个企业,也都是在小江的帮助下才发展起来的,哼!一群忘恩负义的东西,滚蛋!以后不要在我面前出现!”

那些来讨要说法的人灰溜溜地走了。  江宇并不知道这件事情,此时他正在鞋厂产品开发部门看一双新鞋的样品。  这双鞋的鞋样和他们现在正发售的鞋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是鞋底是透明的,能清晰地看到里面的气垫。  看着是比以前好看了,但却给人一种不够大气厚重的感觉。  这就是韩秀拿出的新产品。  “这鞋穿着跳高行,但用来走路太软,如果穿着它下地干活容易崴脚!”

一个开发部的员工说出了他对这新鞋的感受。  “你真是个怪物,这哪里是下地干活穿的鞋,你这不是狗带嚼子胡勒吗!”

“他说的有道理,这双鞋是咱们走向高端的第一步,它在国内的零售价最低将达到五十元左右的价位,确实不是下地干活穿的鞋。”

威来鞋终于开始向高端前进了。  纵观华国鞋业的发展,威来无疑处在领先的位置。  虽然威来并不是国内最早做鞋的企业。  国内最早做鞋的企业是361,它们做鞋的历史能追溯到1983年。  农民丁健童凑出两千元成立了一家华丰鞋厂,这就是361的前身。  只是华丰当时并没有自己的品牌,虽然到85年的时候就引进了专业这些设备,开始量产化生产运动鞋,但依然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  华丰最后开始打出自己品牌的时候,已经是1994年了。  丁健童偶然看到别个汽车的logo,觉得图案好看,就把自己的鞋子定名为别克。  你看,做了十多年鞋,都没想起做个自己的品牌,好容易想做一个自己的品牌儿的,这还走了一个弯路。  等他采用361做品牌的时候,已经是2003年的事情了。  另一个做鞋较早的鞋业特步,则比威来晚了一年,但特步创立品牌也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  另一个创立品牌的公司匹克,则是八九年创立,不过他们一开始用的商标是丰登,改用匹克这个商标也是九一年的事情。  至于华国运动鞋前后两期老大立宁和安塔则入行更晚,一个是九零年,一个是九一年。  等他们开始做品牌的时候,威来已经在国内北方地区家喻户晓,并且正在向南方发展。  在华国本土鞋业市场,威来无疑占据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  既然占据了有利的位置,自然就不能让别人超越过去。  所以,进入高端是必然的途径,如果将来别人提前进入高端市场,威来就会处于被动的位置。  这款气垫透明鞋要做高端就自然要有个高端的价格,江宇的设想是做成三个档次,从五十元到百元。  按理说年前推出最好,可惜时间太短,已经来不及了。  那就只能等到年后了,只是鞋厂的产能...  “最近我在琢磨再改进一下流水线,我总觉得咱们一千多人的鞋厂,一天生产一万双鞋,这个有点儿不合理,一个人一天才做十双鞋,这太少了,我已经想的差不多了,还有两个小环节没有考虑好,等这两个小环节解决了,鞋厂的产能最低也能提高40%。”

如果真的能达到这个水准,鞋厂的日产量就能达到一万五千双,这样就不用再往上堆人了。  下届广交会看看国外有什么先进的制鞋设备,不行买两套回来,他现在已经攒下四五百万米元了,引进设备应该够用了。  “那等你把新的流水线排出来,新鞋就上市吧,先国内后出口!”

决定做出后,江宇回到办公室,看着办公桌上的日历。  这时间过的真快,转眼这离过年还剩半个多月,黑河那边的钢材也该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