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忻顿了顿,又道:“只是我还有些犹豫,咱家这才在书院里安了家,学里还给我这一处院子住,我这没多久就要另去他处,心里总是有些不自在。”
江氏听了,先为着贾珠给的优厚待遇眼里发亮,又一听自家相公这老实人说的话,不由一急,忙掐了他胳膊一下:“你这人,怎么这样傻! 人贾家照你说的,是国公府,肯专门来聘你做夫子,那是看得上咱,肯定也是贾公子跟家里举荐的结果。 不然你一个村里来的穷举人,人家犯得着跑这么远来请你?京城这么大,哪里找不来好夫子啊! 再说了,这书院里住着着实不方便,这院子连口井都没有。你也没有定下教职,还不是在替人家上课,一月也没有一两银子啊! 而且你怎么不想想清哥儿,他如今也不小了,白檀书院又不收蒙童。 难道你从甲字班下了学,去了乙字班代了课,回来不为春闱做打算,还有时间亲自给他开蒙吗? 我虽是个妇道人家,也觉得相公你怕是顾不上啊!”
李忻怔怔听了,觉得媳妇说的实在太有道理,他竟无言以对。江氏见他没有说话,再接再厉道:“咱们去了那边就不一样了。 既然是蒙学,你去找贾公子说一说,咱儿子估计也能进去上学。 你既带了学生,又教了儿子,回来还能温书,简直一举多得。 反正你们书院甲字班课业少,大不了有课了再请假回来呗! 况且贾公子还送你宅子住,那可是京里的宅子!凭你老李家,你们买得起吗? 爹娘虽有大哥一家照顾,但咱们一家子在京里有了住的地方,时不时也能接了老人家过来。 我说你这人,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还犹豫个什么劲儿啊!”
被媳妇这一顿夹枪带棒的抢白,李忻脑子里嗡嗡响,深感说不过媳妇,媳妇说的都对。 于是连连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刚刚还没下决心罢了。”
见媳妇这才转怒为喜,忙到:“我明天就给贾贤弟写信,然后找时间亲自去那族学看一看!”
于是在贾珠不知道的情况下,大嫂子江氏一番神助攻,犹豫不决的李举人立刻投降,已经要写信答应他了。 事后贾珠知晓此事,拍案大笑,让已是自家媳妇的李纨送了好多时兴料子给江氏,这就是后话了。 却说贾珠回到家,先去了书房找政老爹。贾政正独自坐在桌前看书,见儿子来了,嘴角微微勾出个笑来,温声道:“我听你娘说,你去书院找那李举人了?”
贾珠端起茶壶,先给老爹续了一杯。这才搬了个圆凳坐了,笑道:“我看李忻似是有些动心,但他说,还得和家里商量商量,只待考虑好了就给我来消息。 儿子这几日思来想去,眼下族学的事儿,至少得两个夫子才能理顺。 爹,您是知道的,这蒙童要读的书还挺多,光是启蒙的就有十一二本,还不算之后科举必读的四书五经。 若是让一个夫子去讲,学生少了倒也罢了,学生一多,恐怕也是累得慌。若是有几个夫子,一人讲个几本估计会好很多。 儿子想着除了李忻,还得再找些人品佳、学问好、敢管事的夫子。 若是在外头四处撒网的找,又不知根知底,族里却是咱家子弟居多,我还有些不放心。 所以儿子一开始,就想跟您这边借一两个清客过去教书。 这样若是李忻那边同意了,自是皆大欢喜。若是他不同意,至少咱家这边也有了夫子人选,倒也不耽误族学开课的事儿。”
贾政听罢,颔首道:“你说的有理,赶明儿我亲自去问上一问,看看他们里面,谁愿意到学里去教一教书。”
贾珠觉着口渴,这才寻了个茶杯给自己也满上,喝了一口道:“爹,您说的极是。 但有一点,这些清客之所以来咱家,依儿子的见识,恐怕也是冲着您能提携他们一二的缘故。 如今打发他们去族学,恐怕咱家也得有点表示才行。”
政老爹闻言摆摆手:“这个不用你担心,我自有主张。”
贾珠听了,这才放下心来。 第二天又到了去翰林院当差的日子,这天气渐渐变热,天亮的也早了。 贾珠如今身体倍儿棒,精神更好,于是也没有懒觉可睡,经常早早便起来练剑。 等练了剑出了汗,擦洗过后,这才到荣禧堂吃早饭。因政老爹今天请假,贾珠两下吃完,便一个人骑马出门了。 到了翰林院,按着掌院的安排,贾珠要跟着侍讲学士一起修《元史》。 修史这事儿,因着体量极大,又细致严谨,所以每天修一点儿就行,左右也没人催促,自然很是轻松。 待到下午,他又处理了些文书,闲着无事还练了几页字。 下衙回了家,才进了院子,晚月就过来回禀,说是老太太让去松鹤山房一起吃饭。 于是贾珠梳洗罢就换了家常衣裳,也不耽搁,径自就往贾母那里去了。 一进屋,就瞅见提膳的丫鬟已经摆好了饭。贾珠行礼入座,王夫人站起来先给贾母布了一筷子菜。 贾母摆了摆手道:“你且坐者受用一日吧,让丫鬟们服侍就成。”
又看向贾珠:“今儿忙吗?”
贾珠笑着摇了摇头:“孙儿不忙,早就盼着回来吃饭呢!”
闻言,不仅王夫人、元春面露笑意,贾母听了也不由大笑:“当差了还是个孩子模样,那就多吃些!”
因是夏季,贾母这边的晚膳一向清淡,席间一道水煮干丝很是不错,青团味道也很好。 贾珠吃的正香,就听贾母笑眯眯道:“你娘前几日去了兴善寺,请慧觉大师算了几个好日子出来,预备着你成亲用。 今儿你爹娘带着媒人亲自去了李家,跟李大人商量了婚期。李家从那三个好日子里面选了一个,所以婚期就定在八月十八了。 这日子好,到时候天气凉爽,又过了中秋,家里正好腾出手来办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