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会害羞脸红的女人注定会得到男人的喜欢,先皇也是男人,看着因为害羞而脸色绯红的杨钰遗,先皇竟然喜欢上了这位还不知道姓名的女人。 在离开镇北王府之时,先皇向着镇北王笑着说道:“王弟,昨夜那位女子倒是十分的有趣。”
先皇说完便先行回宫,只留下镇北王站在府门口思过来想过去,还是没有明白皇兄的意思。 镇北王爷回到府中,立刻招来杨钰遗,询问昨夜的具体情况,杨钰遗只好红着脸一五一十地如实道来。王爷听后终于明白了自己这位皇兄的意思。 王爷哈哈大笑道:“我这位皇兄还真是风流不减当年。皇兄也真是的,明说不就行了吗?何必和我弯弯绕打哑谜呢。”
当日,王爷便将杨钰遗重新装扮,又送了不少金银首饰作为妆奁之资,虽然知道一旦进入皇宫,也都不缺什么,但这也算是自己的一点心意。看着王爷对自己如此的好,杨钰遗也是心里感激不尽,如果不是王爷救得自己和妹妹的性命,自己和妹妹恐怕都无法活到今天。 镇北王爷亲自将打扮一新的杨钰遗送到王府府门,门外早已安排好的一辆马车静静地等待着。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公公看见王爷一行人走出王府,急忙上前行礼道:“奴才参见王爷。”
镇北王爷回道:“劳烦公公等候多时。”
,一边说着一边走到公公跟前,将一包东西塞到公公的手中。公公也是心领神会,笑着对王爷说道:“王爷请放心,贵人此去宫里,奴才自当悉心照顾。”
王爷也笑着说道:“还望公公多多照顾,本王不会忘了公公的好处。”
王爷目送着杨钰遗来到马车旁,却不成想杨钰遗正在准备登上马车的时候,突然回转身形,快步走到王爷跟前,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连着叩拜三次,王爷也是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扶起杨钰遗说道:“小钰,你这是怎么了。”
王爷一直都是喜欢这样叫着杨钰遗的名字,杨钰遗也已习惯了王爷这样叫自己。 “王爷就是小钰的再生父母,小钰此去,定不负王爷恩情。”
杨钰遗激动地说道,两行泪珠已是无法控制,顺着脸颊哗哗的流了下来。 “傻孩子,你此去服侍当今皇上,也是你几世修来的福分,自当要好好服侍皇上,不许有丝毫的懈怠。”
王爷继续说道:“宫内谨慎,自然不是王府可比,日后如果遇到什么难题,也可告知于我,我自当尽力为你分忧解愁。”
杨钰遗感念王爷恩情,迟迟不愿上车,公公看到时间已经不早,劝杨钰遗还是及早登车。杨钰遗只好再次想王爷行了三拜之礼,然后登上马车。 王爷有再次来到等候在马车旁边的公公身旁,轻声地叮嘱了几句,公公不断点头。 杨钰遗知道这是王爷担心自己初进皇宫,人生地不熟的会出差错,正在为自己打点铺路。心里又是一阵热乎乎的感觉。 杨钰遗进宫之后也是争气,很得先皇欢心,日日承欢,看得宫里其他各宫之人眼睛都嫉妒红了,镇北王爷在外面也是帮助杨钰遗使劲,这样一来,杨钰遗在宫中的地位便越来越高,越来越稳固。杨钰遗心里知道,如果不是镇北王爷在外围使力,自己断然不会如此快速上位。 后来,杨钰遗也是老天眷顾,竟然诞下一位龙子,这可让先皇喜不自胜,立刻下诏晋封杨钰遗为宸妃,仅次于皇后贵妃之下。真是地位尊宠,一时无二。 可是好景不长,先皇薨天,只留下宸妃带着幼小的儿子,好在宸妃得宠之时也是没有恃宠而骄,反而是为人和善谨慎,所以宫里的大部分人们还是和宸妃相当的熟络。当初丽妃设计想力推自己的侄女登上皇后之位,也曾来找过宸妃,希望宸妃帮忙,宸妃非常的小心并向镇北王爷咨询,王爷回话只有四个字:置身事外。宸妃也就明白。后来果然宫闱之变,觉妃含冤自缢,丽妃被新皇赐毒酒而亡,只有宸妃因不曾参与此事而得以平安,并被晋封为太妃。 杨钰遗被晋封太妃之后,为了答谢王爷的指导之功,便和王爷最为宠爱的第三房小夫人结为干姊妹,并且还认了王爷的儿子小王爷朱旭做自己的干儿子。 镇北王爷心里明白,只是不往明里说而已。 当然有一条内线在后宫对自己只会有百利而无一害。 按照正常分析,太妃和镇北王爷的三房小夫人结为干姊妹,认朱旭为干儿子都是极为正常之事,因为太妃实为镇北王爷所救,才有了后来得以亲近先皇的机会,所以太妃的所作所为也是经得起推敲的,于情于理都能说得过去的。 但是,在朱九霄的眼里似乎看到了一些不易察觉的东西。也许只是自己的胡乱猜疑,也许可能是表像的背后隐藏着更为神秘的东西,当然,这是一种内心层次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却让朱九霄犹如芒刺在背,不能安枕。 不能安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朱九霄已经知道有一个人秘密地潜入到了镇北王府,而这个人却是朝廷的一等缉捕对象。镇北王府为什么会收纳朝廷缉拿的钦犯,其目的又是为何?朱九霄实在弄不懂,也特别想知道为什么。 这个人就是诸葛云,因为人精于算计,高深莫测,所以江湖人称天师诸葛。 天师诸葛起初在青城山修道,据说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后被淮南王重金聘请出山辅佐,天师诸葛非常地有野心,一直梦想着能够成为真正的国师,而这一梦想又与淮南王一心想着面南背北不谋而合,二人一拍即合,这也是淮南王造反的部分前因。 朱九霄想着历经一年有余方才平息的淮南王之叛,一直心有余悸,山河破碎,战火熊熊,多少士兵战死沙场,多少家园焚于战火,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想起这一幅幅不堪回首的场景,朱九霄就感到一阵阵的恐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于朱九霄来说,国家安定,百姓富足这是自己最崇高的理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即使是今朝的仁宣之治都是自己追求的标榜,所以朱九霄真的害怕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