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乾心论道 > 第二百六十八节 鬼洞府钧平夺神(3)

第二百六十八节 鬼洞府钧平夺神(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关于宋康成,关于这个救世道,陈仲并没有问太多。  确定了宋康成曾经为了传教,而暗中做下过坑杀不服从,不信仰“救主”的无辜之人后,陈仲便直接转向了司氏的谋划。  “司氏之中,与你直接联系之人是谁?”

“是、是司子元。”

廖希同在那些关于救世道的问题中,不是不想隐瞒部分真相,毕竟那些丑事、恶事中,也都有他一份,更关键的是,救世道在宛郡做的那些事,实质上比陈仲已经问到的,更为恶劣。  廖希同知道,一旦宛郡的事情也都交代清楚,而又无法将他自己从中摘除干净,那他就真真正正成了“死间”了。  陈仲一定不会饶过他。  可是!  廖希同每当想要在回答中掩饰一二的时候,便会不由自主望向那环绕陈仲身周的一抹精光,而这个时候,他的内心中则不免生出一旦有意做假,不仅瞒不过面前这位大修士,而且自身也会立刻彻底死去的预感。  凭借神道法门,从人化变为鬼神之流,廖希同在失去了身为生人的一些本能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其它的能力。  这种预感,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故而,廖希同不敢做假,更何况陈仲的问题,都只要求他回答是或者不是,至于细节之类,一概不要,这样子想要做假,或者说用一部分真相引导误解,难度之大,也令廖希同短短时间内不敢做出决断。  于是,陈仲得到的回答越来越多,廖希同也越来越恐慌,越来越不敢在“是”的时候回答“不是”,在“不是”的时候回答“是”。  “司仲达是否有过现身?”

“没有。”

“司氏是否曾向宋康成直接下达指令?”

“没有!”

“宋康成得知司氏谋划,是否是他自己推测得知?”

“这、这在下也不清楚,在下原本以为宋康成对在下是推心置腹,不料他早已、早已……”  陈仲皱起了眉头。  司氏的谨慎,让线索又断了。  单单从这救世道来看,很难判断到底是救世道将神道法门送进了司氏,还是司氏将神道法门透露给了救世道知晓。  按照廖希同所说,架碓寨在宋康成父兄活着的时候,就已建立,并且具备一些横山中的奇诡手段,后来笮融被宋康成父兄截杀,架碓寨由此得以获取了更加完善的修行法门,并且开始在笮融的基础上,创立起今日救世道的雏形,这其中,廖希同被司帅所救,为了报恩,答应司帅入架碓寨,目的也是确保宋康成不会威胁司氏利益,这么多年来,廖希同做得很好,可救世道的神道法门来历,也都有根有据。  如此一来,难道周青所说的“东方冥帝”,实则是那所谓“救主”?  陈仲直觉中便感到不对。  因为不能完全信任廖希同,故而不曾在细节中多做纠缠,毕竟一旦廖希同熟悉了钧平的威慑,难保他不能在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做出一定程度的隐瞒而不引发钧平的示警。  或许,能够真正揭示“东方冥帝”与司氏,与救世道之间干系的线索,就在那些被略过的细节中。  但,略过了便略过。  陈仲仰望高空,不再言语,神道法门无论如何掩饰,心念愿力却是无可遮蔽。  在往常,陈仲没有察觉神念的存在的时候,神祇、神道或许还会令他感到棘手。  在如今,这一切对于陈仲而言,却是再无什么隐秘可以永远瞒过他的双眼!  高空中,那些被世间万物之气息所遮盖、影响的,细微的神念之线,在陈仲全力施为的望气术之下,迅速显露端倪。  指向刚刚被陈仲收缴的“晶玉”的神念之线,少部分来自西南方向,那是陈仲来时的所在,焦县!  而绝大部分,不在横山之内,反在横山之北!  负手望天的陈仲即便不发一言,无有任何动作,也好似一座巍峨大山落在众人面前。  姚元起是为这样一座山的存在而感到安心。  趴在地上无法起身的宋康成,化为了鬼神之身的廖希同,以及架碓寨中剩余的,那些因为信仰“救主”还不够坚定、虔诚的,故而没有被宋康成早早控制的寻常人们,则尽皆感到那座大山压在自己心头,压得他们渐渐喘不过气。  这却是因为姚元起得赐的望气术已然超过了时效,其他人也都没有望气之能,故而无法望见陈仲气息与他们自身气息,与此间万事万物气息的变化。  陈仲的气息,仍是一团浑沌模样,与过往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此时此刻,周围万物之气息,却是在不由自主,向着陈仲气息的模样转变,哪怕它们实质上并不可能转变成功。  而这种不由自主,于土石、空茫大气等既无情志,也无生命的事物上,最为显著,其次是草木,再次是兽类与微虫,变化最不明显的则是生人。  正是因为架碓寨中众人,发自内心不愿成为陈仲那般存在,故而他们才会感受到巨大威压,那不是陈仲的气息在压迫他们,而是此处万事万物在自发压迫这些不肯改变的异类!  当然,如姚元起这样内心仰慕陈仲之人,他的气息于他自己不知不觉中的变化程度,丝毫不亚于土石之类,如此也就不会感到什么压迫。  这是陈仲在平舆郡见识过了许氏许综,调动关内侯法力,以气息压人的手段,以及后来观澜峰上,卢毓演法中,以自身学问、操守定立法则教化众生,再以众生遵从之合力,倒推修行境界得以蜕变的探索,最终结合自身修为境界的增长,而琢磨出的一点小手段。  当然,这也就是点小手段了。  以自身意志也好,气息也罢,强行扭转外物与自身保持一致,可谓完全违背了道家真意。  就连讲求“仁恕”的儒家,也不会行此法。  故而此间万物气息虽然不由自主便有改变,但这改变却不会真的发生。  陈仲,也只是借此限制此间为数众多之人,不会趁隙为乱而已。  就在廖希同越来越似溺水一般,难以喘息之时。  忽听陈仲问道:“救世道于宛郡是否为害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