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乡村之巨变 > 第351章 有时晴天有时阴

第351章 有时晴天有时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陈兵最听他大哥的话,皮箱厂的机制创新,他就完全照着大哥的思路进行。  几天之间,陈兵的皮箱厂停止了皮箱壳生产,村里却很快冒出十几家专门做皮箱壳的个体户。  这些个体户除向陈兵供货,同时也向蔡岳松的皮箱厂供货。  陈兵和蔡岳松也有约定,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收购价格。  也就十天不到,陈兵的皮箱厂,日产量从原来的八十多只,一下子增加到两百二十多只。  陈扬却不满意,他告诉陈兵,以他的计算,应该能达到日产三百只以上。  蔡岳松那边,以前每天生产四十只不到,现在也顺利超越了一百。  以前,二人每隔两天或三天,向海门码头送一次货。  现在发展到一天一趟。  陈扬也是遵守约定,五天结一次帐,每次都用现金。  木制皮箱,这个时候还刚刚兴起,不愁没有销路。  至于利润,陈扬不傻,二弟拚命生产,但每一只获得的利润,顶多只有他的三分之一。  陈扬也无须奔波。  叶菁很可靠,每隔五天,通过中国银行给陈扬汇款一次。  因为生意好,叶菁也不劝陈扬去义乌市场了。  义乌有义乌的优势,而且优势在逐渐扩大,但路桥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些方面是义乌暂时难以取代的。  比方说,原产地来自路桥街的产品,就有自身的优势,除非你义乌也有产地。  陈扬告诉叶菁,他们销售的商品,部分是义乌没有的,部分是义乌刚发展起来的。  只要坚守这个规则,他们的生意就不会垮。  原产地太重要。  就拿木制皮箱为例。陈扬直接从厂家进货,再通过自己在上海的贸易公司,批发给全国各地的批发商。  而义乌那边,附近暂无木制皮箱生产企业,要先去路桥市场进货,然后再通过义乌市场批发出去。  多了路桥市场这个环节,就至少增加百分之十以上的成本,这就是路桥市场的优势所在。  当然,陈扬也知道,就他的皮箱业务来说,优势非常短暂。  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新产品,即使技术含量很高,也维持不了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优势。  更何况木制皮箱这种产品,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一句话,只有先发优势,没有持久优势。  所以,陈扬才催促陈兵拚命的生产。  先把该赚的钱赚到手,至于以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那些大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里,总是强调企业要有长远规划。  陈扬觉得可笑,他认为强调这个观点的经济学家,应该没当过企业家,一定是在纸上谈兵。  任何一个企业家,都应该把眼前能赚到的钱赚到手,在此基础上,才有资格去考虑长远规划。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所以的长远规划都是狗屁。  也算陈扬走了狗屎运,也算他有“先见之明”。  皮箱销售仅仅火爆了三四个月。  六一儿童节刚过不久,皮箱的销售就开始疲软了。  让陈杨感到意外的是,申菁在电话里告诉他,鞋类销售和小商品销售也是直线下滑。  陈扬纳闷,难道是自己的经营方式有什么问题?  叶菁告诉陈扬,不是他们一家,而是大多数同行,都遭遇了同样的局面。  陈扬明白了,是大环境出了问题。  读报纸,看新闻,陈扬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判断没有错。  有时晴天有时阴,生意场上也是这样。  陈扬决定果断采取措施。  六月上旬的一天。  陈扬把二弟叫到二楼客厅,再让顺子去请蔡福满和蔡岳松。  蔡福满的鞋,和蔡岳松的皮箱,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卖给了陈扬。  过了一会,蔡福满和蔡岳松前后脚赶到。  顺子懂规矩,没有上楼来。  “岳松叔,福满哥,对不起,我要踩刹车了。”

蔡岳松和蔡福满都点了点头。  蔡福满道:“我前几天去路桥街。我半个月前送去的鞋,到前天还没卖完。而以前不是这样的,基本上三天之内就能卖光。当时我就想,行情不行了。”

蔡岳松问,“扬,是不是季节性的问题?”

陈扬点点头,“季节性变化也是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岳松叔,你也经常看报纸,你有没有感觉到,最近的大环境不是很好?”

“我还没注意到。扬,我没有你悟性高,我还得加强学习。”

陈扬问二弟,“老三,你有什么看法?”

陈兵道:“我没有看法。大哥,你就说我们怎么刹车吧。”

“你们明后两天的量,我全部吃下。从大后天开始,每天减少百分之十,一直减到我叫停为止。”

陈兵问,“大哥,你不会全部咔嚓吧?”

陈扬笑道:“生意肯定要继续做,不做贸易,我还能做什么?但我有一个原则,上海那边能出货多少,这边我就进货多少。”

蔡岳松道:“那我们就按你说的布置下去。”

蔡福满道:“我回去就开始布置。我厂里招了不少外村人,我得先把他们打发了。”

蔡岳松和蔡福满回去了。  陈兵看着陈扬道:“太可惜了。大哥,我这里刚干得火热,你那里就泼来了一盆凉水。”

陈扬伸手指着自己的脑袋,“思路,广开思路。”

陈兵眼前一亮,“什么思路?”

“给你两个建议。一个是坚定不移的开拓路桥市场,具体的做法,是适当降低价格,采取薄利多销的办法。我相信这一招,在路桥市场是用处的。”

“大哥,我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陈扬笑了,“你那属于偷工减料,我要提醒你,别太过分了。”

“嘿嘿,大哥看出来了?”

“哼,你以为我傻啊。同样的鞋子,你每双的成本,比福满哥的至少节省五分钱。同样的皮箱,你每只的成本,比岳松叔的至少节省五毛钱。”

“火眼金睛,火眼金睛。大哥,我服了。”

“再次提醒你,你要是得寸进尺,肆无忌惮,我就不收购你的鞋子和皮箱了。”

“大哥放心,我不傻,我不会自断后路的。”

陈扬笑笑,“你还行,当老板越当越精,慢慢知道什么叫分寸了。”

“大哥,你的第二个建议是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