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就暂且讲完了,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和全真教有关系,需要再花点时间讲一讲,那就是蒙元时期发生的佛道之争。前文讲到,从成吉思汗开始,随着帝国的扩张,版图内的民族、宗教是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光有地盘是没用的,还得有人才行,所以当时的高层采取了一种非常宽容和平等的宗教态度。另外就是蒙古人的长生天(蒙古语是腾格里)是最高神,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其他宗教的神、佛、上帝之类的只不过是称呼上的不同,实际上都是长生天的另一种存在形式罢了。那些精通教义的,或者会祈雨、祝福、治病之类的有能力或有神秘力量的宗教界人士,也都是蒙古人所需要的人才,能够为他们的统治服务,至于他是代表自己还是代表了一个宗教团体这都不重要,宗教势力再怎么大的还能抵挡得住一个万人队的践踏吗?但是,宗教政策是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的。前面讲到过丘处机西行拜见成吉思汗,也提到过耶律楚材,二人一道一儒兼佛,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关系并不是很融洽,不过都是老江湖了,面子上的相安无事还是可以的,你好我好,喝酒聊天一副哥俩好的虚伪样子,做给成吉思汗看罢了。直到1227年,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道友们可以往前翻翻,那一年成吉思汗和丘处机相续过世了,耶律楚材也回到了燕京。回到家的耶律楚材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原因是看到了早一步回来的丘处机大肆扩张全真教的现状,就连燕京城内的不少寺庙都被全真教装修成道观了,更别说其他地方了。耶律楚材心情不好也可以理解,如果他是道教一方的人,看到这种情况肯定是心情大好。此时丘处机已死,也就不用顾忌那层薄得就连草原上的微风都能轻易吹烂的虚伪的面子了,于是耶律楚材开始公然反对、攻击全真教。当然了,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耶律楚材和全真教的这种佛道之间的纠纷并没有引起实质性的、太大的震动,就连耶律楚材的二儿子耶律铸都喜欢道教,老爹活着的时候还不敢太张扬,等耶律楚材死后,赶紧就把他生前写过的攻击道教的论文、论著什么的全都藏了起来,不再允许别人再印刷流传了。如果说丘处机和耶律楚材之间的龃龉只不过是佛道之间的小小的碰撞的话,背后所隐藏的却是两教千年来的汹汹的矛盾洪流,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政治环境下,或表现的平静如波,或全面爆发血雨腥风,稍有机会便会重新被引燃。日本学者中村淳说,从成吉思汗起,蒙古统治者对于宗教是相对公平的,不过从忽必烈开始藏传佛教开始得到了更高更优厚的地位,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则是从蒙哥时代的宗教辩论开始的。蒙哥是蒙元的第四代皇帝,大约从1254年开始,在他的主持下,首都哈拉和林城里面举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宗教辩论活动。除了汉字文献以外,藏文、蒙古文、拉丁文等很多文献里均记载了这期间的宗教辩论事件,参与者涉及了中原、西藏、西亚、欧洲等地的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中道教和佛教之间的碰撞是最为激烈的,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其他宗教之间的小纠纷。那么经历过唐宋时期的融合发展,本来关系已经相当融洽了的佛道二教怎么又闹矛盾打了起来呢?导火 索就是全真掌教李志常手下大量印制、分发《老子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化胡经前面讲过了,这八十一化图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类似于现代小人书似的图配文字的作品,据说创作人就是李志常,他的灵感来源则是《老子化胡经》。简单说,这八十一化图就是插图版的化胡经,表现力和阅读体验比原来的纯文本的强了太多了,宣传力自然也就强上很多。这部八十一化图有不同的名字,李志常的版本虽然曾在民间广泛流传,但是由于佛道辩论的失败而被官方禁毁,成了禁书,所以只在民间私藏流传了,直到明代以后才得以重出江湖,不过版本就不止一个了,内容总体上大同小异。李志常放任手下印发这两部经书,目的自然是为了提高道教,特别是全真教的声望,不过这种借着踩佛教的方式抬高自己的做法,显然是有代价的,这不北少林寺福裕和尚为首的佛教界非常生气,后果自然很严重,他们向蒙哥汗送上了一张状纸,告了道教的御状。这里需要给道友们解释几句,在一般的文献、论文中是讲少林寺福裕的,不知道是作者马虎还是根本就以为是河南那座少林寺,虽然福裕和尚晚年也的确是归隐去了嵩山少林寺,但那是以后的事了。总之这里要说明白,当时的福裕并不是河南少林寺的和尚,而是盘山北少林寺的。盘山在京津冀地区名气还是很大的,位于天津蓟县,是座佛教名山。现在山上的北少林寺大约建于两晋时期,本名法兴寺,蒙古大军过境时,和尚们跑光了。1211年,全真教三代弟子王志谨道士应蓟州官府相邀来到盘山,于是就把法兴寺改成了道观,一是为了省时省钱,二来嘛,位置不错,风景好,风水也好,先占了再说,反正对于全真教来说这都是小事。到1226年时,法兴寺就改名为栖云观,成为了全真教的据点,从而开创了全真栖云派。王志谨在全真教中也是一位重要的人物,是郝大通回山东以后收的弟子,当时的山东正值红袄军起义最乱的时候,为了避祸北上,恰好遇上了师伯丘处机,于是就跟着他在燕蓟一带游历了一番。有过和丘处机一游这段资历,王志瑾的名声便响亮起来,所以才有了应邀去盘山一行的这件事。既然是佛道之争,还是应该把当时的佛教的情况简单讲几句为好,这方面也是现在很多学者们忽视或不了解的内容。相比道教来说,蒙元初期的佛教发展比较平稳,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北方佛教主要是曹洞宗和临济宗两大势力。曹洞宗讲到过,属于禅宗一脉,始创于唐末,创始人叫洞山良价。洞山良价的弟子曹山本寂把世俗的君臣观念加进了师傅的哲学体系里面,从此曹洞宗便思想大成,后人便用师徒二人的名字来表示他们这一分支了。曹洞宗开始的时候发展并不是很顺利,直到蒙元初期,才由于耶律楚材而得到较快发展。耶律楚材的师傅是曹洞宗的高僧万松行秀,这位是15岁出家,29岁时就受到金章宗的礼敬,是位佛儒双修的高僧,江湖地位是极高的。除了耶律楚材以外,福裕也是他的弟子,所以有耶律楚材这样的师兄弟关系,福裕的影响力怎么可能不大。再简单介绍一下临济宗,创始人是临济义玄,特别是在两宋时期,发展比曹洞宗好很多,所以江湖上流传“临天下,曹一角”这样的传说。蒙元时期,临济宗分了南北两条脉络,北方以正宗自居,对南方临济宗不太感冒,不过风水轮流转,江湖上的事变化更加无常,这不,到了元朝后期,南方的临济宗影响力反过来远超北方了。关于曹洞宗和临济宗的更多内容,这里就不展开了,之所以在这里讲一讲临济宗,主要是后面要提到刘秉忠和海云禅师这二位就是临济宗的人物。接着说打官司这件事。1255年八月的时候,蒙哥汗接到了福裕等大和尚们递上来的状纸,刚开始还真有点懵,心说好好的你们这是闹哪样,不过最近正好挺无聊的,来来来,你们双方主事的都过来,由我亲自主持,来场法庭辩论吧,于是蒙元时代第一次佛道之争就这样展开了。时间:1255年八月地点:和林皇宫万安阁辩题:《老子化胡经》及《老子八十一化图》真伪主持人:蒙哥正方:道教全真教李志常反方:佛教北少林寺福裕评委:丞相钵剌海等翻译:安藏、合剌合孙这次辩论是在皇帝面前,佛道两位大哥大之间的第一次面对面交锋。福裕没有了高僧大德的宝相庄严,疾言厉色地逼视着李掌教,不过这只是表象,属于福裕的心理战。福裕没有先拿比较容易打嘴仗的《老子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的真伪来开始辩论,而是直接拿全真教这些年因为发展侵占佛教财产之事来质问李起常:“这么多年以来,你们全真教以为我们蒙古帝国疆域辽阔,管理不到位,便仗着有几个臭钱到处行贿,收容的全是地皮无赖,四处强占我们的寺庙,佛像砸了,佛塔推倒了,我们的镇教之宝玉泉山的白玉观音像是你打碎的吧?”
李志常:“失手失手,那只是个意外。本来是想搬出来给你送去的,没想到不小心弄碎了。”
福裕:“据不完全统计,你全真教占去了我佛五百多座寺庙,所属的果园、农田更是不计其数,这总是有意的吧?今天当着天子的面,你们必须全部还给我们,还得赔偿我们的损失。”
眼见李志常被自己的气势所摄,福裕心中暗自得意,不轻不重地接着说:“据我所知,你们之所以做下这些令人不齿之事,全是受了那化胡经和八十一化图的蛊惑,如果不连同刻板全部烧了这些伪经,难塞邪源,难免你们还会做出些人神共愤的事来。”
李志常可能是没有什么准备,被问得张口结舌,嗯哈那是一番,甚至很没有一点儿老大担当,直接甩锅说:“这些全是下面歹人背着我干的。”
这次PK惨遭失败,被和尚踩在脚下一通摩擦,对全真教打击还是不小的,蒙哥于是下令全真教必须从各方面做出了退让,包括归还寺观田产,毁去相关的经文等。不过据说道士们挺无赖的,有本事你再找皇帝告状去,反正也不说还不执行皇帝的命令,就是一个拖字决。这座栖云观,就是法兴寺也是在这次要归还的名单里面,据史料记载,不仅法兴寺没有归还,另外三十六座也没有归还。佛教方面声称需要归还的寺庙是482座,结果就连37座也没收回来一座,心里那个气就不消说了。全真教一方如此不执行判决,除了当时势力庞大的原因以外,实际上很多道观都类似栖云观这样,位置好、历史久、影响大,甚至成为了一派的祖庭,这样怎么能够还回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