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糜汉 > 第六十六章 关平请命 (啊!追读呀,票票呀!)

第六十六章 关平请命 (啊!追读呀,票票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糜旸说出来那句“适足以为我奉也”时,旁人不说,于禁与关平二将似乎都已经察觉出了糜旸的目的。  糜旸想要主动出击!  糜旸的这个想法,令于禁皱眉,关平扬眉。  于禁往日在曹操麾下,就是以威严毅重受到曹操信重的。  故而在曹操麾下的五位外姓良将中,于禁的领兵观念最为保守,他的领兵方略也是先以守为主。  而关平就不同了,他自小跟随在关羽身边,在他成长的环境中,刘备的实力已经渐渐强大。  故而那时只有关羽打别人的份,跟随在勇往直前的关羽的身边的关平,他的带兵理念也因为这种影响,变得无限趋近于以攻为守。  于禁与关平两人不同的打仗理念,导致他们对糜旸如今想主动出击的想法,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但是于禁并没有一开始就对糜旸的这个想法提出异议,性格持重的他,还是想先听听糜旸是因为何才有了这种想法。  于禁看向糜旸,他开口问道,“主簿方才所言知晓孙桓之弱点,可否为吾等解惑?”

于禁猜测糜旸之所以会想主动出击,可能就是如他方才所说的那般,他知晓孙桓的弱点。  既然如此,于禁想要先听听看,糜旸说的他所知道的孙桓弱点是什么。  而在场的诸将,在听到于禁的这个提议后,脸上也都浮现了浓厚的兴趣。  了解孙桓的弱点,不仅可以让他们心中对孙桓的畏惧心理减少,还有利于他们接下来对敌。  而糜旸也深知这点,因此他并不忌讳的对在场诸人说起他对孙桓的了解来。  “据我所知,孙桓此来必立功心切。”

“孙桓虽年少就在江东闻名,且因为宗室出身受到孙权信用赞誉。  但因其年轻,他身上并无功勋在身。  无功而被拔擢为都尉,这让孙桓在江东一直饱受当地士族非议,言其乃是幸臣尔。”

“这一点,让孙桓一直心中愤愤不平,常有通过立功来洗涮身上非议的想法。”

孙桓父亲孙河,本就是孙坚族子,他早在孙坚时代就已经跟随孙坚四处征讨。  后来孙坚战死,孙策于微末创业之时,那时也只有孙河与吕范两人跟随他身边不避艰难,尽心服勤。  再后来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承继江东。  因为孙权年幼,当时孙氏宗族中的大将如孙暠、孙辅等对孙权不服,一个想造反,一个私下联络曹操引为外援。  这也导致了当时的孙氏宗亲,对孙权的统治大多都表示不满。  就在那时的危难时刻,同为孙氏宗亲且手握重兵的孙河站了出来力挺孙权,才让孙氏宗亲渐渐开始服从孙权。  故而孙权对孙河一直很感激。  而孙河后来因为横死,也让孙权倍感惋惜。  孙河虽然死了,但对于这样的宗室重臣,他的遗泽一直在庇护他的后代们。  因此庇护,孙桓年纪轻轻就可以受到时人的赞誉。  因此庇护,孙桓未立任何功勋就可以成为一军重将。  但同样的,在上一辈庇护下所得到的任何成就,在没有自身功勋作为基石的情况下,那势必会带来无数非议。  在当世,士人的非议足可以杀人。  更何况江东士人一向就与孙氏不对付,受到百般非议的孙桓,心中早就想立功洗刷这种屈辱。  其实糜旸对孙桓知道的这么清楚,并不是完全因为他是穿越者的身份,毕竟很多内幕是史书中不曾记载的。  这一切是徐详告诉他的。  当初徐详在写完给孙权的信后,糜旸在南下时就将其带在了身边。  糜旸答应为徐详保住一条命,除了这是他与徐详所做的交易之外,更重要的是,糜旸看重徐详的身份。  徐详身为江东都尉,且又是孙权的心腹近臣,故而他对江东诸将一定知之甚详。  糜旸特意保了他一条命并将其带在身边,就是让其将他所知道的江东诸将的秉性,过往,经历乃至于他所知的所有江东内幕都写下来告诉他。  俗话说,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徐详也是江东士人,一向与江东淮泗将领及孙氏宗亲争权夺利的他,对这些人的了解可谓是如数家珍。  这可比任何史书都详细多了。  徐详也自知他此生无法回江东,故而为糜旸办起事来尽心尽力。  在不久前,徐详将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写成了一本书交给了糜旸,糜旸还特地为这本书命名为《讨孙宝典》。  这段时间来,将江东当做主要对手的糜旸,就日夜在翻阅着这本书。  若无这份宝典,糜旸也无法对孙桓那么了解。  在说完这点后,糜旸接着说道,  “而且孙桓虽被孙权谬誉为“宗室颜渊”,但其性格并不如颜子那般谦退有礼,反而颇为急躁,骁悍冲动。”

“孙桓本人立功心切,加上他性格冲动,如今他率数千精兵前来,优势在彼,其心心骄,如此性格,当为制胜之机。”

历史上夷陵之战时,刘备发前锋来攻孙桓。  那时刘备手下军力强盛,满山都是汉军,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孙桓竟然还敢分兵,亲自带领不多的兵马前去进攻刘备的前锋。  这足以说明孙桓性格不够稳重,这样性格的孙桓,怎么会不对兵力不多的公安起轻视之心呢?  在糜旸说完他的分析后,在场众人的脸上都浮现了喜色。  自古以来,主将轻敌都是大忌。  如今孙桓若真如糜旸所说的那般,性格冲动并且轻敌,那么他虽然带数千精兵前来,但未必不可敌。  而在糜旸说完后,关平已经满脸激动,他当即请命道,“糜督,孙桓此来,当可击之。”

场内的诸将校在听到,关平向糜旸提议主动出击时,因为糜旸的分析,此时他们的脸上也不再有忧惧之色,反而有些人脸上如同关平一般跃跃欲试。  在这个时间节点的荆州军,在关羽的领导下,对外战争大体上都是赢得。  在这样的影响下,现在他们的心气普遍都不低。  方才他们只是对孙桓不了解,加上心中想到江东后续大军之众,心中才会有忧惧。  但关平的请命则引起了于禁的反对。  于禁转头对糜旸进言道,“虽依主簿所言,孙桓轻敌孙军乃骄兵,但凡战都无必胜之理。  吾等当今因以守城为要,无须冒险出城与孙军前锋交战。”

“若胜,那自然是极好。”

“若败,则我军守城兵力将会损伤,且军中士气将大降。”

“还望主簿三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