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或许没有曹操那般坚韧的心志,但他有超出曹操的自尊心。 自曹丕主政以来,魏军在之前一共大败过两次。 无论是曹仁之死还是两万魏军铁骑大败,这两个消息都让曹丕陷在狂怒的状态中。 但凡事总有个度。 在连续两次失败之后,曹丕因为有着曹魏强大的国力所支撑,所以他毫不顾忌的发起了第三次大战。 在这次大战开始之前,他将三万曹魏中军派往前线。 他将目前战功最为勋著的张辽委任为三军主将,并且还有着众多名将作为张辽的辅弼。 这样的兵力配置,这样的将领阵容,可以说是目前曹丕手中能拿出来的最优配置。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场被曹丕倾注莫大希望,被他认为是雪耻之战的襄樊会战,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惨烈程度宣告着魏军的战败。 七万大军,所剩无几。 曹魏异姓第一将,战死沙场。 单单这两个后果,就已经让曹丕的内心接近崩溃。 自魏公国建立在世间以来,魏军还从未有经历过这样的惨败。 从来没有! 而这样的惨败在如一把铁锤般重重敲击着曹丕的内心的同时,更让曹丕以往色厉内荏的心理防线瞬间崩塌。 当曹丕手中的倚天剑滑落之后,发出悲泣声的曹丕一把抓起曹休的衣领。 哪怕这时曹休的衣领满是脏污,但被悲愤冲昏头脑的曹丕,却一点都不在乎。 他现在只想问出他心中所有的疑问。 在曹丕用尽全身力气将曹休从地上提起来后,他一双通红的眼睛紧紧盯着曹休,他对着曹休呵问道: “当年你千里投奔先帝,先帝待你如亲子,让你与朕共同食住。”
“及至后来你屡立战功,深得先帝器重,几乎将你倚重为大魏的顶梁之臣。朕称帝后,令你南下驻守樊城。”
“在你从洛阳出发赴任时,朕车驾亲临,身下銮舆与你执手送别。 无论是先帝还是朕,对你都算是恩重如山,但为什么,为什么你把樊城给朕丢了呀!”
在一开始时,曹丕的语气还算有所克制。 但当讲到曹休将樊城丢了的事情后,曹丕的语气却陡然激动起来。 而在说到这句话时,曹丕抓住曹休衣领的手突然发力,他一把将曹休拉到他的身前。 然后他用一双想要吃人的目光紧紧盯着他的这位至爱亲朋,他口中充满愤恨的说道: “三万中军!四万外军!你们怎么会败的这么惨!”
“张辽为什么会死,朕允许他死了吗,他要回来给朕个交代!”
“为什么你要弃城而逃,为什么!”
一连串的质问不断地从曹丕的口中发出,随着每一声质问的发出,曹丕心中的愤恨越来越强。 及至最后,他话语中的哭声已然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怒火。 这场仗怎么可以败,又怎么可以败的这么惨。 明明从各方面来说,他们魏军都是占据优势地位的才是。 大魏难道不是华夏正朔吗?不是得到上天庇佑的吊民伐罪之师吗? 怎么会被区区的蛮夷之兵给打败。 一种固有观念的崩塌无疑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曹丕来说,因为他正是这种固有观念的营造者之一。 带着悲与怒的声声质问,正以极快的速度传入曹休的耳中 而因为曹丕在质问曹休的时候,他拽住曹休衣领的手也在不断猛烈摇动着曹休的身躯。 所以在曹丕激烈的动作下,曹休几乎要被曹丕推倒在地。 但心中憋着一股气的曹休,他一直在努力维持住自身的身形。 他知道他对不起曹丕,内心中的惭恨令曹休不想躲避曹丕的连番怒问。 只是关于曹丕所问他的问题,其实他在方才的禀报中曹丕早已知晓。 曹丕现在只是不愿接受这种事实而已。 所以面对着曹丕的连番怒问,曹休只能咬紧牙关,默默承受着曹丕的怒火。 正如曹休所讲的那般,曹丕现今对曹休所问出的问题,他其实早已经知道答案。 只是现在答案已经不那么重要,曹丕需要的是一个发泄自身愤恨的窗口。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曹丕手中的动作却越来越慢。 自尊心极强的曹丕,在面对他无法接受的事实时,第一反应或许就是逃避。 正如他刚才悲泣着砍倒天子节杖一般,他那么做只是想掩盖,他从未有过遥控指挥大军的事实。 而现在曹丕对曹休的质问,亦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反应。 只是无论再如何逃避,人总是要回到现实中来的。 看到地上被他砍成两段的节杖,再看到身前近在咫尺的曹休,他知道有些既定事实,是他再如何逃避也无法改变的了。 所以曹丕慢慢放开了拽住曹休衣领的双手,与此同时,他眼神中开始浮现出一种深深的疲惫感。 在曹丕放开曹休的瞬间,身为戴罪之臣的曹休不敢站立在曹丕身前,所以他马上又跪在了地上。 而在曹休跪下后,曹丕无力地捡起地上的倚天剑,他的身躯已经愈发摇晃。 在对着曹休猛烈的咆哮之后,曹丕心中的愤怒不但没有丝毫减轻,却反而加重了他内心中的悲哀感。 当那股强烈的悲哀感再次笼罩在曹丕的心头之时,曹丕仰天又发出了一阵阵苦笑声。 这时这阵阵的苦笑声中的悲凉之意更甚。 或许他可以通过惩罚曹休等人,来进一步发泄他心中的怒气甚至稳定人心。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世人都知道这场仗是他一力主导的。 当这场会战魏军大败的消息传开之后,最大的罪人不是旁人,正是他这位“承天称帝”的曹魏天子呀。 当这股巨大的讽刺感袭来时,让曹丕的身躯越发摇晃。 襄樊会战的打击,比以往任何一场魏军战败所带来的打击都大。 而曹丕不是曹操,曹操是一步步成长的起来的,与刘备一般有着一颗无比强大的内心,而曹丕除了年轻之外并没有这种特质。 所以当曹丕完全被这种巨大的打击感所包围的时候,他的身体中突然开始抖动起来。 而后一阵猛烈的咳嗽声,开始响彻在幽静的大殿之中。 曹丕的身体在当年的夺嫡大战中,就因为心力交瘁而留下了一些暗疾。 这些暗疾本来以曹丕正当盛年的年纪,加上养尊处优的环境,是不会有所大碍的。 但是前提是,曹丕要一直保持着一种平静乐观的心态。 可惜的是自曹丕篡汉称帝以来,除去在受禅台那一日他是开心的之外。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在糜旸与关羽这对翁婿的努力下,三场魏军的大败让曹丕大多时间都处在暴怒暴忧的状态中。 无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他的病情。 所以不出意外的,在今日先悲后怒再悲的情绪剧烈波动下,曹丕又如那一日在洛阳的宫殿中一般,开始发出一阵阵猛烈的咳嗽。 曹丕感觉到这时他的喉咙处,正有一团火热要不吐不快。 而在曹丕猛烈的咳嗽之下,那团火热终于被他咳了出来。 当曹丕伸手接住那团火热时,他发现他的手心已然是一片血红。 当曹丕看到他手心的血红时,他的脑海中浮现起他年轻时担任五官中郎将时所见到的一幕。 那是在许都皇宫中,曹丕入宫朝见刘协时,他在无数宫阙之间见到了连绵不绝的绛红色大汉旗帜。 而在脑海中的这一幕,正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曹丕想起了在曹仁死后,开始在南阳郡流传的一句话: ‘凛凛人如在,谁云汉以亡?’ 这句话据说是糜旸所说,往日曹丕在听到这一句话只觉得可笑至极。 但现在这句话却化作一层阴影,紧紧的附着在曹丕的心间。 中原虽无炎汉色,南疆却有复汉人。 当脑海中最后浮现这句话后,因为身体中的不适,曹丕整个人直接踉跄着朝着地上倒去。 尽管曹丕在落地之前用双手支撑住他的身体,让他整个人不至于直接扑倒,但他的突如其来的这副表现,也吓坏了大殿中的一众魏臣。 曹休等魏将这时也顾不上跪地请罪了,他们纷纷上前来到曹丕的身旁,想着扶起曹丕。 但是在他们到达曹丕身旁后,双手撑地的曹丕又开始猛烈的咳嗽起来。 这无疑在继续加深着曹休等魏将的慌乱。 面对曹休等魏将的恐慌,曹丕在猛烈的咳嗽之余,对着曹休发出了一句口齿不清的的诏令: “让殿外中两千石以上的大臣都进来!”
在发出这道诏令后,有着明显病态显现的曹丕,马上就被他身旁的近侍扶入了内殿之中。 并且有一位内侍,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跑出大殿外。 而在曹丕被扶走后,众魏将中最先冷静下来的曹休、赵俨等人,马上就跟在那名内侍的身后跑出殿外,将曹丕的诏令给传达给一直守候在外的数百位魏臣。 数百位魏臣在看到曹休等人的邋遢状态后,心中先是一惊。 这也败的太惨了吧。 只是在这一惊之后,他们就很快听到曹丕的诏令,随后他们的脸上纷纷浮现喜色。 符合条件的位份在中两千石以上的大臣,马上就开始从数百位大臣中出列,然后在尚书令陈矫的带领下朝着大殿内走去。 而在众多魏臣在依序列陆续入殿的时候,他们不久后就看到刚刚着急跑出的一名内侍,正从一旁的侧殿中着急的带着数名太医越过他们,然后径直朝着大殿中跑去。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众多往日中位高权重的魏臣脸上浮现难以遮掩的震惊之色。 陛下这是因为己方大军战败,气的有疾了? ... 在摇曳的烛光之下,数十位中两千石的魏臣正跪坐在外殿中,等待着曹丕的来临。 距离曹丕召见他们,已经过去数个时辰了。 殿外的天色都已经变得十分暗,但是他们还未等到曹丕从内殿中出来与他们相见。 这一幕,让本就心中惊慌难抑的一众魏臣,脸上浮现着一层浓厚的阴霾。 曹丕今年才不到三十五岁,以曹丕从小养尊处优的情况来说,这个年纪的他正是春秋鼎盛的时候。 所以曹丕今日的突然得病,实在是大大出乎一众魏臣的预料之外。 樊城丢失,已然会让宛城内外人心惶惶。 若这时曹丕真的再病倒了,那么宛城的局势一定会变得更为糟糕。 只是在座的诸位魏国大臣,哪怕往日中再奇计百出,但是面对这药石之事,能做的也只有默默等待。 就在时间一点点过去,诸位魏国大臣心中的恐慌之情愈发严重的时候。 一道身披衮服的身影正在一位女子的搀扶下,往往从寝殿中走出来。 在看到那道身影出现之后,诸位魏国大臣的脸上,齐齐浮现一些喜色。 诚然曹丕执政以来,所做的可称颂的事情并不多。 但他表现的再差劲,在集中权力一事上是做的不错的。 再加上曹丕的天子身份,所以曹丕可以说是目前诸位魏国大臣心中的主心骨。 当曹丕的身影从昏暗的灯光中慢慢显现的时候,诸位魏国大臣的目光一下子都聚集到曹丕的脸上。 诸位魏国大臣见到虽然曹丕是由郭贵嫔搀扶着出来,但是他的脸色显得颇为红润,一点都不苍白。 这让诸位魏国大臣的心中长长呼出一口气。 只是诸位魏国大臣没注意的到是,曹丕身旁的郭贵嫔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担忧之色。 只有她,才知道曹丕是如何快速恢复这红润的脸色的。 曹丕在郭贵嫔的搀扶下来到御座前后,他便轻轻将自己的臂膀从郭贵嫔的怀中拿出。 然后他一挥袍袖,尽量让自己表现的如往常一般,坐在了这代表着无上权力的御座之上。 待曹丕坐下后,他看着在座的诸位股肱之臣,微微闭眼缓缓说出了一句话: “死伤数万,张辽战死。”
当这八个字落入诸位魏国大臣的耳中时,彻底点燃了他们心中恐慌不已的情绪。 这样惨烈的战况,他们是刚刚才知道! 几乎是一瞬间,响亮的嘈杂声将整座大殿所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