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抗战之浴血悍将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汉光复

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汉光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舰队包括出云舰在内,大部被歼,只有三艘驱逐舰与三艘运输舰逃了出去,这一战,日军第三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而第三舰队的覆灭,标志着日本海军在中国战争上的彻底销声匿迹,从此以后,日本海军再也没有在中国战场上出现过,日本,真的已成了落日黄花。“号外号外,出云舰被我军击沉!”

重庆的大街小巷,来回奔走的报童大声的叫嚷着,无数人抢着买报童手中的报纸,每个拿着报纸的人,心中都难掩喜悦之情,很多人甚至特意到酒馆喝上一杯,以示庆贺。是啊,出云舰给中国人心中埋下了太强的阴影,就如同日本帝国主义一般,而今,这阴影却一扫而空,这无疑极大提升了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现在,每个人都坚信,抗日战争,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最终必将失败。出云号被击沉,引起了举国欢庆,很多人甚至点燃了鞭炮,庆祝着这日军标志性战舰的覆灭。据说,从来不喝酒的陈成这一天却醉了。据说,蒋委员长乐的从睡梦中醒了过来。据说,海军上至官员,下至水兵,这一天都是喜极而泣。据说,空军从上到下对齐孝天进行了公祭。出云号,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情感,这一天,一切,终于得到了释放。锣鼓敲起来,鞭炮响起来,每个人都热泪盈眶,这一天,举国同庆。出云舰被击沉的消息传到了日本东京,天皇的皇宫之中,裕仁天皇顿时呆若木鸡,虽说,自从太平洋战争以来,日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然而,海军不败的象征出云号竟然被击沉了,而且,还是被中国人击沉的,这个打击对于裕仁来说真的很大。裕仁简直不敢相信发生的事实,出云的沉没只是一个象征,那就是,日本帝国已是落日黄花,再也不会掀起太大的风浪了。这一日,日本举国默哀,为出云号死难的人祈祷。裕仁天皇只觉身上发冷,他不知道,日本帝国还能支撑多久,但他知道,这一场战争,日本是不会有获胜的希望的,然而,哪怕有一线生机,自己也要坚持下去,与米国人,与中国人打到底,大和民族,是没有投降的习惯的。当李学坤接到孙景福的电报,得知安庆守卫战成功,全歼日军万余人,击沉出云舰的消息之后,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出现在他的脸上。安庆守住了,新一军与新六军的大本营也就守住了,如此一来,自己就赢得了休整的时间,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新一军与新六军来做吧。安庆西部前线,当孙立仁与廖耀湘得知安庆保卫战成功,出云舰被击沉之后,两个人弹冠相庆,仰天长笑。“老廖啊,想不到啊,安庆一战,李学坤一个保安团顶住了日军军舰与大炮的攻击,还在援兵的配合下全歼了日军,击沉了出云号,这一次,咱们可真是扬眉吐气了。”

“是啊,人家李学坤干的够好的了,咱们再不打点漂亮仗,怎么也说不过去了,我看,这就发动总攻吧。”

廖耀湘说道。“好,我看可以,日军在抽调走早川支队之后,兵力更显不足,现在,正是进攻的好时候,这一次,我们一定要一口气杀到武汉,饮马长江!”

孙立仁豪情万丈的说道。“那就下令吧。”

两个沙场名将对望了一眼,当下一齐下令:“明日是拂晓,总攻开始!”

咻~轰~轰轰~无数的炮弹划破黎明的夜空,如同绚丽的礼花,随后,日军的阵地发出一阵巨大的爆炸声,无数的日军从草创的工事中被炸的飞上了天空,大地震颤,尘土飞扬。炮击还没有结束,无数的中国士兵已戴着美式钢盔从远处冲了过来,此时的日军还没有从最初的炮击中惊醒过来,中国士兵轻易的冲入了他们的阵地,不断的向前推进,很多日军趴在地上,就这样当了俘虏。中国士兵不断的向前推进着,以大炮开路,开明之后,飞机再次飞来,不断的轰炸,中国士兵前进的速度明显加快。战果比预想中的要大的多,由于日军六十师团主力,早川支队被调走,六十师团又血战数日,早已精疲力竭,在新一军与新六军全力猛攻之下,顿时如潮水般溃退下来。第六十师团失败后,第六十四师团也孤掌难鸣,也败了下去,如此一来,新一军与新六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打的六十师团与六十四师团节节败退,武汉,近在眼前了。武汉,简称“汉”,中国湖北省省会。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枢纽。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建城已有3500年,是中国建城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之一。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清初,“中俄茶叶之路”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与上海并驾齐驱,成为“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1861年,汉口成为条约口岸城市,对西方人开放,开始了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的转型,汉口沿长江先后开辟了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五国租界,沿长江地带迅速成为汉口的另一个繁华中心,并促使汉口成为与大上海共享荣耀的国际大都市。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在1926年后,三镇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至武汉,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之先河。此时的武汉,还是中国第二大城市,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自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占据了武汉,也就占据了这个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陷入日寇的魔掌已有数年时间。武汉外围多山,多水,不过,武汉本身却处于一片平原地带,四周并没有什么有利于防守的地理,所以,武汉会战时,在武汉外围失守之后,国民政府果断放弃了武汉,以免类似于南京屠城悲剧的重演。此时的烟俊六在得知武汉外围失守后,也只是长叹一声,他知道,武汉的地理是不可守的,一片平原,特别有利于新一军与新六军机械化部队的展开,而不利于自己部队的部防,所以,烟俊六此时已在考虑放弃武汉了。然而,放弃武汉,是个重大的战略决定,烟俊六自己也不想负这么大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份放弃武汉,退守湖南的计划,交到了大本营,将皮球踢给了大本营。日本的大本营,都是一些狂妄自大的家伙,他们根本不顾实际情况,立即叫嚣着要反攻合肥。烟俊六在得到大本营反攻合肥的命令之后有些哭笑不得,反攻合肥,哪里来的士兵,军舰,大炮?难道,让我用嘴去反攻合肥吗?烟俊六简直是气坏了,心想,大本营这些狂妄自大的家伙,整天就知道吹牛皮,一点也不顾实际情况,于是,他给大本营又去了第二封电报,在电报上,烟俊六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的陈述,核心之有一个,武汉都且不保,更何况反攻合肥,中国派遣军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上,现在,已经虚弱到了极点,已经无力保卫武汉了,只有撤退到湖南或者北上河南一途了。大本营中还是有一些明智之人的,他们知道,烟俊六是一个很顽固的人,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他也不会发这样的电文。于是,经过紧急搓商之后,日军大本营给了烟俊六两个方案,一个是北上河南,一个是南下岳阳,北上河南,就意味着日军放弃整个武汉,在河南进行防守,从而放弃整个两湖地区。另一个方案,就是退到河南岳阳,集中两湖与江西的兵力,与中国军队再做较量。对于这两个方案,虽然心照不宣,但无论是烟俊六,还是大本营,都倾向于第二个方案,撤到岳阳,虽然丢了湖北,但却可以依托湖南与江西,与中国军队再做较量,可是如果回到河南,那么,湖北的军队可以撤回到河南,但湖南的军队,必然寡不敌众,最终退往江西。而一旦退往江西,江西则成为了绝地,以一省之力,又怎么能敌得过中国百万大军?最终,不过是撤到广东,然后乘船撤离而已,如果真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虽然能保存有生力量,但是,华中三省与广东将全部丢失,这对于日军在中国的战略是极为不利的,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将重新占领淮河以南一线,然后挥师北进,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整个中国,就不复为日本所拥有了。所以,无论是大本营,还是烟俊六,都有一丝赌博性的心理,那就是,集中兵力在湖南与中国军队一战,如果战胜,那么,华中局面必可一战而改,如果失败,那么,再撤离华中也不迟。在统一了意见之后,烟俊六终于开始了行动,他下令放弃武汉,于是,日军开出了武汉,放弃了沿线的城镇,一路向湖南岳阳前进。新一军与新六军此时依旧在不紧不慢的向着武汉前进着,然而,他们的前方抵抗甚是微弱,孙立仁与廖耀湘敏感的捕捉到一个信息,那就是,日军要逃。二人当即将这个消息通知了李学坤,李学坤微微一笑,日军要逃,以现在自己的实力也无法阻止,那就让他们逃好了,不过,进入武汉的功劳,自己是不会与孙廖二人去争的。孙廖二人大为感动,立即挥师疾进,向着武汉大步前进。一九四四年二月四日,新一军与新六军的先头部队终于成功的进入了武汉城,这也宣示着,武汉,这个中国第二大城市成功光复。自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陷之日算起,此时,武汉已经被日军占领了五年零四个月,现在,终于重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消息传来,普天同庆,无论人奔走相告,武汉的收复,是抗日战争第一次收复中心城市,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军队已拥有足够的力量收复被占领的中心城市,抗日战争的胜利,必将最后属于中国。“号外号外,武汉光复!”

重庆,成都,昆明,南宁,桂林,贵阳,兰州,西安,街头巷尾,无数的报童四下奔走,挥舞着手中的报纸大叫着。而他们手中的报纸,往往是被一抢而空,在昆明,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看着武汉光复的消息后,喜极而泣,泣不成声。在桂林,一群学生在得知武汉光复的消息后,走上街头,举行了盛大的胜利大游行。在重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百姓,这一天,都格外的高兴,好像家里有什么喜事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