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芬将这页纸翻来覆去地看,确定自己没看错。 她继续翻下一页,下一页看上面的时间,是半年后。 【今天我见到张成望的爱妾蓝姨娘和张成望的好友李员外见面,两人分外亲近。那蓝姨娘虽然带着兜帽,但我还是通过她穿的绣鞋和裙摆的蓝莲花认出了她。她居然给张成望戴了绿帽子,她怀的不会是李员外的孩子吧?】 苏清芬眼睛瞪大了,蓝姨娘居然和李员外有一腿? 县城里谁不知道张成望和李员外是至交好友,李员外更是常常拿出银子补贴自己的好友,用高价买下张成望抄写的书。 等等,蓝姨娘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不会就是张袭月吧? 她看了看最上面写日志的时间,一计算,这胎还真是张袭月! 张袭月是奸生子! 苏清芬都顾不上悲伤娘亲的离世,满脑子只有这件事。她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变得急促起来——这可真是太惊人了。 她继续放下翻,下一页是她娘在嘲笑张成望头上长着一片青青大草原。 【县城的大家都说李员外眼瞎,将张成望这样无义之人视若好友,不仅常常送米送油,张成望女儿的满月宴更是送了黄金二十两作为满月礼。他们哪里知道,李员外只是不想自己的女儿受苦而已。张成望这样自私的人活该养别人的孩子,我等着他知道真相的一天。】 苏清芬不由点头,虽然她看到了母亲的黑历史,但不觉得母亲做法太恶毒。张成望辜负了母亲,不仅将她当做养孩子的工具,还将所有脏水泼母亲身上,被报复不是活该吗? 她反而觉得这样的母亲和记忆中的慈母相比,显得更加生动了。 后面的日志便不再提到张成望和张袭月,基本以她和弟弟为主。 在看完这日志后,苏清芬长长叹了口气。有那么一瞬间,她有种去张家将这一切捅开的冲动,让张家不得安宁。 但转念一想,她有憨厚勤快的丈夫,儿子才半岁大,她就算要揭开这事,也不能将自己给陷进去,没必要赔了自己。这事得徐徐图之! 至于弟弟,就算没了张袭月,也可能有李袭月、赵袭月。张袭月只是一个引子,本质上他根本对母亲没有多少感情,所以才会肆无忌惮地不顾及母亲的名声和心情,肆意伤害她。 想到弟弟今天的所作所为,苏清芬便觉得齿冷,收回了对他的最后一点感情。 她决定了,就算要捅开张家的事情,也得等弟弟和张袭月成亲以后。她倒是要看看,到时候他们的感情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忠贞不二。 她将日志收进箱子中,和母亲其他的衣服放在一块。她的丈夫陪着她将东西给搬了回去,然后苏清芬觉得一把锁不够,又去买了一把大锁,两把锁一上,她就不信苏彬蔚还能闯进去。 至于宾客们上的奠仪也是她收着的,本子上记得好好的。这些都是人情往来,日后都要还礼的。 苏廖氏和念冬送来的奠仪苏清芬也没瞒着夫家。她公婆都在世,就丈夫一个独子,苏清芬手中这些东西,最后也是用在子孙上面。他们自然不可能惦记。 不过苏清芬也和他们说了,权贵亲戚只是看她规矩,所以才帮扶了一把,没有要延续亲缘的意思,日后别想着要上门寻帮助这种事。 她婆婆说道:“咱们家现在的日子也不难过,也没必要当打秋风的穷亲戚。”
反正有这曾关系在,旁人也不敢欺负他们家,这已经是无形的好处了。 …… 念冬离开广宁县后,没去京城,而是直接赶到耀州——这也是苏悦灵先前的吩咐。 念冬给苏悦灵带来的额外的情报,也让苏悦灵开了一回眼界。 苏彬蔚真的是比她想象中还要更无耻啊。 那张袭月居然不是张成望的亲生女儿,这就有趣了。 念冬能知道这点,还是因为当地白莲教在她过去后,为了方便收集情报,特地派人去听墙角的。 苏悦灵问道:“顾丽娘他们搬到哪里了?还是住在广宁县吗?”
念冬脸上浮现出促狭的笑意,“他们一家原本是想先在县城租贷宅子,但县城的宅子比起十年前贵了不少,他们手中的银子有限。加上他们不希望看到张成望后悔后寻上门,便搬到别的县了。”
苏悦灵了然——这时代又没有手机电话,一旦搬到别的城,只要有心隐瞒,张成望还真不容易找到他们。除非张劲宇能考上秀才,甚至举人,那他的名声还可能会传开,但张劲宇又不是读书的料。 苏悦灵听了一耳朵的八卦,心满意足,等后续出来了,她再继续吃瓜看热闹。 她这回过来,发现闺女宁宁看着又瘦了,明显她不在的时候,这丫头都没好好吃饭。虽然系统后台她的健康指数看着还可以,但苏悦灵还是不太满意。 她手一挥,吩咐厨房日后每天给她和其他姑娘都安排好夜宵。 她还出了份卷子给沈静竹,都是和过往的大夏政策有关。 沈静竹这卷子答得很不赖,言之有理,脚踏实地,而不是假太空那种。 胜男和她说道:“沈姑娘过年期间在乡下住了段时间。”
苏悦灵恍然大悟,也对,下过乡,亲眼目睹黎民艰辛,自然不会像一些官吏那样浮于表面了。 她记得宁宁等过了元宵后,打算再录取一批官员,沈静竹完全可以参加这一批的考核。看她的答卷,没有意外的话,她肯定会被选上的。 正如同苏悦灵所预料的那般,沈静竹不仅被选上了,还是以头名的成绩。 苏攸宁在亲自和她面谈以后,结合了这段时间她的表现,她将沈静竹选为了公主府典簿,别看这职位只是正九品,但她是公主长史的属官,除了左右长史,是最接近公主的人,只要做得好,很容易入公主的眼,成为公主的心腹。 等沈静竹曾经的经历通过有心人的嘴巴传出来后,整个耀州一片哗然。 到潇湘书院看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