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多伦多的中国妈妈 > 第八章 香港妈妈的焦虑

第八章 香港妈妈的焦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元俪从认识这位香港妈妈到现在,她夏天一件打底背心加格子长袖衬衣,冬天是长袖衬衫外多加一件羽绒服。每天忙忙碌碌,早上和老公一起去店铺,下午提前离开店铺,几趟公交转地铁,陪儿子来唱歌,路上带个三明治让儿子吃。儿子训练时,她就把网上找到的历年SSAT考试的习题自己先做一遍,回去再辅导儿子。有次她对元俪说:大儿子小时候没时间管他,现在高中学习不好,已经太晚了,小儿子不能再放任了。我老公说我要求高,和我老大一个腔调,说差不多就行了,没所谓。不能听他们的。  香港妈妈大大的眼睛、英气的双眉,五官长得端正漂亮,可以看出年轻时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姐,现在不过四十岁,眼角已经又了明显的岁月的痕迹。  来多伦多第一年,元俪和女儿在北边的万锦市住了一年,不止一次感受到一些老香港移民的傲慢乃至歧视,那种殖民地文化滋生出的优越感真是莫名其妙,不过,他们现今也无可奈何,因为现在的中国人不是以前,为了赚钱也要客气。更何况对于元俪这一代新移民,除了来加拿大比较晚,有很多不懂、不了解的事情,生活需要时间适应,其它没什么比他们差的,偶尔遇到老港人的歧视,感觉就是更加挺直了背。  所以,这位香港妈妈的感受元俪特别能理解,没有经过大陆这些年的物质文明,是不太能想象那种有了钱以后,为了达到目的的花钱方式。中国人,尤其是对孩子,一定要给最好的,花钱在所不辞。  和加拿大多年的经济不景气不同,中国已经持续了多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所以,大陆新移民,尤其是投资移民,是赚了钱来加拿大的,几乎不需要工作挣钱来维生,经济实力是不一样的。像元俪周围的大多数中国妈妈,基本没有经济上的赚钱压力,压力来自学会自理,带好孩子,适应加拿大的生活。  所以,解香港妈妈的惑,只有试着让香港妈妈了解现在的中国人。  说来说去,都绕不过私校。  这么多人申请私校,如果没有好的补习老师,孩子又不是特别出彩,结果就会像香港妈妈所担心的一样,没机会。  今年的私校申请,目前除了贝拉,其他几个孩子都申请了,而且都申请了不止一所学校。威廉姆申请了几所可以扩招6年级的学校,为了避开7年级所需要的SSAT成绩。双胞胎兄弟申请5年级,艾玛申请4年级。私校是年纪越小越容易进。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有一天,贝拉放学回家说,“妈妈,我也想上SSAT。”

贝拉妈妈听了才意识到家长间的私校热已经让小朋友都感受到了。贝拉说,班里同学,这个、那个,谁谁谁,在上SSAT课。贝拉想上课,当然好啊,元俪也就借此让贝拉开始了SSAT课。  多伦多各种私立学校,有所谓贵族学校的“顶私”,也有小到开不出所有课的寥寥一、两个班的小私校。其实有一所私校元俪是心仪的,但是贝拉的学习成绩达不到那个程度。元俪没来加拿大前,就听说过UTS——多伦多大学附属中学,这所学校以学术著称,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要求相当高,基本是多伦多唯一的一所每年高中毕业生有一拨能进藤校的私校,而不像大多数私校宣称的是99%进大学,其实主要是加拿大本地大学,个别进藤校。UTS学校设7—12 年级,7年级招新生60人,报名的有近万,入学门槛很高,贝拉很努力也不一定能考上。但除了这所能和学霸们一起好好学习的学校,其他私校,元俪认为不用考虑。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霸,人生而不同,这一点元俪很心平气和,所谓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有的小孩天生会学习;有的孩子家长比孩子还努力地让孩子吃力地跟上。她和女儿,这两类都不是。  私校是大人们心中的一个阶层的划分。中国人本质上都是不甘于自己的阶层的。有钱了,都以为自己不是现阶层了,即使自己不能摆脱现有阶层,至少也要倾其所有,让孩子上一个台阶。  刚登陆加拿大时,华人房产中介带着元俪一家看房子,当时正是多伦多房市很红火的时期,房产中介收入颇丰,中介一边开车,一边说如何买独立屋(别墅)增值,如何买楼花赚钱,一边说要让儿子上UCC,和首富的孙子做校友(UCC是多伦多顶级私立男校,香港李姓首富的三个孙子曾经一度就读该校)。  “一年三万元的费用,又不是出不起,不就是钱嘛?!”

这高调着实让元俪有点讶异。欧洲乃至北美,阶层相对固化,各阶层人过各自的日子,基本上相对稳定,互不相干。比如超市,大公司旗下超市高、中、低档都有,什么收入去什么超市,各得其所,也各安其分。  说回私校,元俪不希望贝拉因为私校过早了解所谓的层次或者说阶层,孩子的价值观还在形成,她希望孩子有一个正常的价值观。  两位妈妈继续在星巴克聊着私校的话题。  “在国内,学区房、私校、国际学校,说白了就是好的教育资源,人多,竞争激烈,都要抢占资源。这里,我觉得还好吧,可以最大程度的让孩子做喜欢的事,不像国内,成绩几乎决定一切。”

元俪对香港的妈妈说。  “我原来也是这么想,可是这几年,大陆来的人越来越多,不光抢房子,现在连私校都抢了,周围邻居也换了,新来的中国人。”

香港妈妈明显也是在比较之下,心急焦虑。“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好,成绩单上都是A,或者都是90分以上,我们家哥哥70多分,自己还觉得好的很?邻居说,现在没90分,没有好大学上,我回去说我们哥哥,他说不用上大学。你看看,怎么办?我不能让老二也这样……”  元俪不知如何作答。私校,对孩子来说,也不都是好。好的大家都明白,不好的就看各个孩子本身了。元俪所知道的一朋友的孩子,成绩单上各科成绩全是A,行为能力各项都是E(excellent 优秀),钢琴马术击剑花样滑冰无所不能,她还住着500万(人民币约2500千万)的房子。这种好小孩,会让心理上弱势的孩子早早明白,自己怎么努力也是不行。这是好学生的负面影响,至于私校里不好的学生,没准还牛,出路不会差,权势自有权势的出路。  “所以,与其孩子中不溜的在私校里呆着,不如在公校里争上游,每天看到自己的进步。”

元俪说,“这是我的想法,普通的孩子,相对平常的环境,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一点一点的成长。有何不好?”

和香港妈妈聊了快两小时,孩子们训练也快结束了,两人离开星巴克,往合唱团走去接孩子,香港妈妈意犹未尽:“你说你,贝拉妈妈,你这个水准,来加拿大做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