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想怎么写怎么写 > 聊聊《长安三万里》2

聊聊《长安三万里》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长安三万里》总想再谈谈,总觉得之前的文章没有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完全写出来。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李白觉得自己才华横溢,一定能得到赏识得到推荐,入仕之后封侯拜相。

但是实际情况呢?屡屡受挫,人家根本不鸟他。为了完成理想,他想了个办法,去扬州,先出名再找人帮忙推荐。但是实际情况呢?不得志的人不仅仅是他,李林甫专权,打击忠臣志士,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重用。

李白彻底摆烂,整日沉迷声色。

高适呢?一样的,岐王赏识他,让他在公主面前表演,希望能得到赏识,但是呢,真正上阵杀敌的强大太过彪悍吓到了贵人,引荐就不可能了。

来到扬州找李白,才发现,有的人比他更厉害,一样不得志。

高适心灰意冷回到了老家,本想日子就这样了,平淡度过一生也不错,但是突然有一天,李白来了,告诉他,父亲死了,兄弟占了家产,他孤苦无依之下只能入赘。

高适不同意,于是找孟浩然询问,不过恶风两人来到码头边,才发现孟浩然的船已经离去了,得到了两个字,可以。

高适还是觉得不妥,但是李白最终还是入赘了,因为他没办法,形势所逼,没钱,没工作,年纪又大了,他又能怎么样?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二十岁的时候,总觉得还年轻,壮志凌云,张狂,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肯定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但是现实呢?还是得好好工作。

自己当年想得很美,但是被现实狠狠打击,最终才发现,自己也不过只是个普通人,和众人一样,要学习工作结婚。

没人不一样,但是又没人一样。

高适李白不一样的人生,却又一样的不得志。

高适去参了军,却发现,前线吃紧,后方紧吃,发出感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本来以为此生和李白不会再有交集,结果没想到,又遇到了李白,李白此刻被安禄山追杀,逃到了这里机缘巧合又遇到了高适。

两人一起去长安,相遇于路上,然后分开,又相见于扬州,接着再次分离,又相遇于高适家,又分离,又相遇于边境,机灵兜兜转转,还是两个人,只是已经年轻不再。

处理了李白的事儿,高适回到了故乡。

十年后,高适受邀前去长安见李白,却见李白醉生梦死,再次回家。没想到多年以后,李白和杜甫又来找他了,李白想求仙问道,领受道禄。于是高适等几个朋友一起陪他前去。

李白从一开始的凌云壮志,几经受挫,到现在,突然觉得累了,不得不放弃。高适两鬓霜白,却没有立下寸功,心中失落,最后不得已只能去哥舒翰帐下,当一个书记员。

剧中说,数年后,历史上著名的大贪官李林甫没了,安禄山没有了畏惧,当即起兵造反。但其实事实应该不是这样,朝中只有李林甫肯重用安禄山,而安禄山因为太嚣张得罪了许多重臣,安禄山心里也很清楚,李林甫一没,这些人肯定会对自己下手,况且他的野心早就路人皆知,没有了李林甫这个保护伞,也为了抢占先机,他当机立断起兵造反。

朝廷这下彻底蒙了,而仔细一看,发现朝中竟然没人能统兵御敌,只能启用一只腿已经踏入棺材的哥舒翰,但是哥舒翰失败了。

等到高适逃到长安,才发现,整个朝廷都已经逃了。

盛唐已经没了,长安成了废墟,高适心中五味陈杂。

长安一乱,国外势力趁机出兵进攻大唐,高适在逐步的战斗中升为三镇节度使,掌管大唐一半的兵马,路过扬州时,看到满地的断壁残垣,不禁感叹,物是人非,他想起了李白,想起了那些年年轻的时光,春风得意马蹄疾,誓要踏遍长安三万里。

可是如今呢?

当年骄傲的大唐,战乱四起,遍地狼烟,朝廷摇摇欲坠,若不是郭子仪和高适,大唐恐怕早就没了。

高适或许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当年梦想得到赏识杀敌报国建立功勋却不得,如今自己老了,本想就此平凡了却一生,却又得到重用,成为国之栋梁,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更让他没想到的还是李白,李白投靠了反叛的永王。

打败永王后,李白成了阶下囚,他更老了,也更沧桑了。当年那个眼中充满光芒的李白,如今,只是一个垂垂老人。

高适此刻的心中肯定悲叹不已。

看着李夫人远去的背影,李白也只能呼喊而无能为力。

李白,中国历史上的顶流人物,有他的地方,就有无尽的流量,他不仅是唐朝的大红人,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红人。

但是这个大红人,却也避免不了普通人的入世,生老病死。

人生,不悲哀吗?人生,不悲壮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