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汉末圣人 > 第43章 颍川

第43章 颍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世家,只能算二流中的佼佼者,还得等到荀爽入仕三个月而位至三公,才名扬天下。曹昂已经提前派人前往荀家送上拜帖,得到了荀家的许可。曹昂拜访荀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荀家不歧视宦官之后。荀彧的老婆就是“五侯”之一的中常侍唐衡之女。若是去别家,可能人家就不会见他。到了荀家门前,曹昂三人下马。令曹昂没想到的是,荀彧竟然一直在门前等着他。此时的荀彧十五六岁,却是伟美有仪,风度翩翩,好一番如玉公子。而且他身上有一股清香之气,透人心脾。“小子曹昂,见过荀家郎君。”

对于荀彧,曹昂表现出十足的礼仪。荀彧虽不在洛阳,但这些日子,曹昂的名声却传遍了大河南北。荀彧虽然对一个六岁孩童有如此大贤感到疑问,但姿态却做的十足,一举一动,尽显大家风范。二人在门前寒暄两句,然后曹昂便被荀彧请入府上。曹昂前来荀氏,本身没有太好的理由,而且也不能是单纯的拜访,毕竟他一小屁孩,也没拜访的资格。最重要的是,曹昂想交好荀彧,不能就来一趟,非得来个三四五六七八趟。于是曹昂想了一个理由,读《荀子》时心有困惑,特来向荀彧请教。这个理由就比较合适了,因是请教,自然可以多次前来。虽然这个年代,私学都是敝帚自珍,轻易不外传,但荀彧说到底也不过是个未成丁的少年,无法代表荀氏私学。若曹昂向荀爽等人贸然提出请教,显得有些失礼,这是偷学人家的看家本事,但请教荀彧,只能算两个孩子互相探讨,别人只会说他好学。得知曹昂是来请教学问的,荀彧一开始还比较紧张。毕竟这年代哪有冒冒失地来求学的。不过得知曹昂是来向他求学问,荀彧放下心来,又有些高兴。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向他正儿八经地求教。于是双方以《荀子》为话题,开始了对学问的探讨。曹昂其实没读过《荀子》,这时候的各种学问都是各自私藏的,像荀子这种专业性很强,而且又不算通用经学的学问,曹家也没有。不过曹昂以前背过不少《荀子》的内容,比如《劝学篇》。至于有什么不懂,曹昂也能拿出王炸问题,比如“性恶论”、“重法思想”、“霸道为上,还是王道为上”。对于曹昂来说,你要谈论经学,曹昂肯定不如旁人。但是咱们谈论一下国家大事,吹个牛皮,当个键盘侠,那肯定不比任何人差。于是他和荀彧坐而论道,侃侃而谈,虽然年少,但也能给荀彧谈个你来我往,分庭抗礼。当然谈是谈不出什么结果的,毕竟是千年问题,后人都解决不了。不过曹昂倒是趁此机会,多次前往荀家,跟荀彧的关系也亲密起来。甚至还结识了荀衍、荀悦、荀谌、荀攸等一众荀家人。不明真相的人,还真以为曹家和荀家关系亲密。这日荀彧要去参加文会,曹昂听说之后,便又厚着脸皮,要跟随荀彧去参加。颍川文会,半个三国的人物都与此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曹昂当然想去见识见识,其兴趣甚至超过袁家的文会。对于曹昂的请求,荀彧也不推辞。荀彧这个人,谦谦君子,与曹昂相交,全无傲气,甚至因为这些日子的了解,反而对曹昂很是敬佩。曹昂不过六岁,就能有如此学问,他也叹服。对于文人来说,春夏秋冬,其文会是不断的。颍水(今颍河)从阳翟城北而过,算是颍川郡的母亲河和名字由来,也是颍川文人聚会最喜欢的地方。虽入十月,天气渐寒。但站在水岸,仰天地之宽广,俯山川之流行,面朝清风,身临秋意,也是别样的酣畅与惬意。曹昂来这里,主意目的还是感受氛围的。他很清楚自己的出身,而颍川又是党锢严重的地区,虽然自己有孝子之名,但不待见自己的,不知凡几。所以今日在此文会之时,务必要低调,至少也得对这群人有了了解,再对症下药。不过万事多不遂人愿,曹昂想低调行事,可是人不去找事,事偏找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