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 第二十一章 朱元璋的迷茫

第二十一章 朱元璋的迷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朱元璋此刻非常的迷茫。整个人楞在了当场,半晌没说话,紧接着倒吸了口凉气。自己只是顺着朱高煜刚刚所说的那些东西,往下一想。就不得了了,脊梁骨都在发颤。是啊,那时候的自己眼里还有学问吗?还有百姓吗?还有国家社稷吗?恐怕这些加在一起,都不如那个点拨提拔自己的恩师了吧?朱元璋此刻越是想,越觉着头皮发麻。长此以往的话,必然会出现文人抱团,各种利益团体滋生,这党那派必将比比皆是。到时候自己能拿他们怎么办?那唯有或贬或杀两条路了,通过严苛的对待,让他们感到害怕。但这种法子,治标不治本啊。甚至可以说,自己这一朝若是压制太狠的话,等到后续子孙继位之时,恐怕反弹的愈发厉害。那时候后世子孙,能跟自己一样大举屠刀吗?咱都杀不完、杀不怕,他们又当如何?他们还能杀的过咱?这一刻的朱元璋,觉得自己陷入到了一个怪圈当中,格外的迷茫与惆怅。一旁的朱棣,或许是因为今日里受到的冲击太多了。又或者说是朱高煜今日里左一个造反右一个举事的,让朱棣心胸开阔了,也没觉着有什么。只不过反应过来的他还是开始琢磨了,如果自己是皇帝,这事儿该怎么办。可刚刚一想,就觉着头疼不已,这哪是人想的事啊。而后陡然清醒了过来,自己琢磨这个干啥啊。咱又不想造反,又不想当皇帝,这事犯得着让自己头疼吗。随后一脸怪异的看向了朱高煜。朱高煜自然也看出来了自己这番言论对两人的冲击。不过,朱高煜又能怎么办呢?为了招揽人才,自己难道不得戳破他们对于现实的期望吗?只有对于现实不满了,同时在自己这里看到了美好未来的希望,这等“大才”才有投奔自己的可能啊。不过眼下看起来,似乎有些矫枉过正,用力过猛了。想到这里,朱高煜放缓语气,慢慢的说道。“八股取士并不能说一无是处,至少在眼下这个阶段,大明是需要这样一个良政的,这是它的优点。”

“最起码这个年月,我敢说不会再有任何一个方法比它对大明稳定的帮助更大了。”

“洪武大帝如今坐在那位子上,看似大权在握、金口玉言,可大明的未来都压在他肩上,他自然得求稳。”

“毕竟,治大国若烹小鲜,大风大浪固然爽利,可暴风骤雨之下,弄得国本动荡、风雨飘摇,难道就好了?”

“只不过我身为天家子弟,既要放眼将来,也不能忽视现在,仔细斟酌,方才能有济世良方。”

“只有把眼下的问题看清楚、琢磨明白了,才能找到一条好的道路。”

“我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啊,二位。”

说到此处,朱高煜也不由得有些感慨。这些问题,其他人真就看不出来?当然能看出来!只不过不说而已。如果自己不需要走上造反这条不归路,其实自己也没必要干这些。但谁让自己从生下来就决定了呢。燕王长子这个身份,固然将来荣华富贵不会少,可中间承担的风险也不会少!?这里面还有将来的责任呢?既然享受了锦衣玉食,自然要为其分忧,而且说实在话前世的朱高煜也曾暗自惋惜这样一个极具风骨的汉家王朝,如今有了机会自然是能拉一把就拉一把。身为一位穿越到此间的幸运儿,自己真能容忍大明就成为最后一个汉家王朝,最后导致神州沦陷、民族浩劫?既然如此,放手一搏,又有何妨?朱元璋内心倒是对朱高煜的这番话暗赞了几声。“这小子倒是也知道求稳,原本咱还以为是个一味只知道穷追猛打的小子来着。”

“不过,这大孙子说的其实也没错,如果读书人学的不再是治国之道,那还有用吗?”

“心中没有了苍生社稷,也不在学策论兵法,不想着保住汉家江山稳固,这不就是那清谈误国的腐儒吗?”

“如果读书人,只是为了凑八股骈文一朝中举,穷经皓首十年,埋在故纸堆里咬文嚼字,那学出来后与国何用?”

“到底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甭管后世怎么开脱,咱终究还是鲁莽了!”

“自己设置这八股取仕以保公平公正,这本意倒是没错,可自己想的太过片面了!”

“为国取士的科举、抡才大典,最终的目标乃是为朝廷选拔优秀的人才、干才、大才。”

“可若是选出来的都是一帮光会嘴皮子功夫,甚至连嘴皮子都不利索的官员,那这抡才大典还有何用?”

朱元璋内心各种念头纷至沓来,似乎把自己困在了一个怪圈当中,怎么想都是错的。甚至,老朱抬头看了看朱高煜以后,开始自怨自艾了起来。“唉,咱到底是没读过书啊!”

“明明是想为国取士,选拔国之干才、大才的,结果就弄出这么个结果?”

“咱需要的,乃是那些真正能干事、真正为国为民的大才啊!”

“哪怕这些大才都有些这样那样的臭毛病,但咱……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可以忍着!”

“毕竟这些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和那经天纬地之才,是真实而不作假的。”

“可惜啊,咱身边就是看不到这样的人。”

“为啥咱身边就不能出些这样的人呢?”

“为啥咱身边,都是些面对咱的刀子就瑟瑟发抖,只敢低头的废物呢?”

此时的朱元璋如梦初醒,刚刚脑海之中那番思考与感叹,终于使他意识到了自己错的有多离谱。按照朱高煜的说法,如果按照八股取士的路子一路走下去。那么未来这些读书人,心中将永无报国之心。反而个顶个的带着一颗私心,欺上瞒下、贪赃枉法。不图忠君报国,只图仕途畅通、青云直上。故而门生故旧、乡党同僚纷纷抱团,对上不断遮掩,对下苛刻以对。一方面谋求文臣团体的整体利益,努力让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垂拱而治”,最好什么都不管。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压榨平民,让百姓流离失所,丢掉自家耐以生存的土地,沦为给文臣世家干活的佃户。这,难道就是肉眼可见的未来?一想到这不堪设想的结局,朱元璋彻底急了,看着站在那儿的朱高煜,急忙追问道。“小友,你的担心以及抱负,老夫已然明了了。”

“此刻老夫就一个问题,那便是这屠圣之法到底该如何实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