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 抢救一下

抢救一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今年是绍兴十一年。

  赵构闷不作声,办了两件大事。

  一是跟秦桧勾结,将岳飞父子关押下狱,二是准备和金人签订屈辱至极的绍兴和议。

  当然,这是天幕没出现以前的思路。

  如今,赵构紧盯着天幕上的【通关奖励:一个任意愿望】,怦然心动。

  真的什么愿望都可以吗?

  那年苗刘兵变,他受到了惊吓,从此不能人道,只得收养宋太/祖一脉的赵瑗为太子。

  从此,他就开始摆烂了。

  反正也没有血脉相连的后人,随他去吧,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但是现在……

  他一个垂死病中惊坐起,感觉自己又行了!

  通关,一定得通关!

  然而,关于参赛的人选,赵构却陷入了纠结。

  刘光世?

  不行,这个二世祖,一遇上问题溜得比兔子都快。

  韩世忠?

  也不行,太老了,战力不在巅峰。

  赵构仔细一盘算,发现除了还关在牢里的岳飞,他麾下,还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大将。

  “……”这TM就尴尬了啊。

  他正在这里反复纠结,忽有人来报,太子赵瑗求见。

  赵构:“让他进来。”

  “父皇”,赵瑗进门后,端端正正地对他问好。

  少年身量未成,披一身翠袍,宛如莹玉的修竹般清冽挺拔,一举一动,都显得极为风采怡人。

  赵构看了这个养子一会,神色复杂。

  他选择领养赵瑗的原因很简单。

  这孩子是太/祖一脉的,原本流落在民间,势单力薄,容易控制。

  赵瑗又性情温和内秀,对他很孝顺。

  当然,后世的发展证明了,赵构这一生全是污点,唯有选太子这件事,做得十分正确。

  赵瑗后来改名为赵昚。

  正是南宋最杰出、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

  登基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岳飞平反,生平励精图治,几度北伐,想要收复失地。

  同样是南渡小朝廷,南明只坚持了18年。

  而南宋的国祚,却绵延了足足152年,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这都是未来赵瑗的功劳。

  赵瑗一向很仰慕岳飞,今天一看见天幕,立刻就动身前往皇宫,试图劝说父皇赵构放人。

  “朕知道你的来意了”,赵构语气淡淡,“宣枢密史秦桧觐见。”

  赵瑗一下子有些着急:“父皇,不可!”

  “回去坐好”,赵构冷哼一声,“他不过是家中的一条看门狗,能把你吓成这样?”

  赵瑗:“……”

  还不是怕你拎不清!

  赵构虽然有很多的问题和毛病,但有一点,他绝对不是傀儡之君。

  对金人,他唯唯诺诺,高声喊爹,对内,他却是雷厉风行,重拳出击。

  朝野的生杀大权,被他牢牢紧握在手中。

  秦桧再怎么位高权重,都不可能越过他的意愿,做任何决定。

  后人也评价说,“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本质上来说,秦桧议和也好,害死岳飞也好,就是在不断迎合赵构的想法,当一个好用的工具人罢了。

  赵构:这锅你不背谁背?

  当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两人最后都被齐齐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个都跑不了。

  秦桧进门,恭恭敬敬地行礼。

  接着,又说了些什么“不杀岳飞,金人恐怕心生怨恨,不愿议和”、“对大宋的和平不利”、“岳飞意欲谋反,根本没把官家您放在眼里啊”、“万一北伐成功,二圣被迎回来了怎么办”,之类的鬼话。

  赵构如同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金人?

  这当口还想着金人?

  正如混蛋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赵构早年,也曾支持过岳飞北伐。

  后来转变观念,正是郾城大捷之后。

  岳飞动不动就声称,要“迎回二圣”。

  万一真让岳飞一路打上去,横扫灭金,迎回他的父皇宋徽宗、兄长宋钦宗,他这个现任皇帝不就彻底成了笑话?

  但现在不一样啊。

  赵构觉得天幕都降世了,若是放岳飞出战,一定能得到奖励的,哪里还用得着担心二圣!

  而且......

  还有最重要的原因,他还指望着天幕奖励帮他一把,生出有自己血脉的继承人。

  秦桧还在说着什么,赵构却不耐烦再听,将一本奏折摔在地上:

  “速去大理寺放人!如果岳飞出了什么差错,你这个枢密史也当到头了!”

  赵瑗在一旁清清嗓子,刻意用不轻不重的声音说:

  “秦相的人品一向那什么,又和岳将军不对付,只怕趁机使坏。父皇宜亲自去大理寺,表明诚心。”

  秦桧:“……”

  小贱种!

  当面说人坏话,本相听得见好么!

  赵构点头:“就依你。”

  ……

  宋孝宗赵瑗的位面。

  他的情况比赵构还要棘手一些。

  毕竟,在赵构的位面,岳飞等名将都还没有死。然而,在宋孝宗的年代,名将们早就全都被他的便宜老爹嚯嚯干净了。

  宋孝宗没有办法,只能公开张贴求贤令,招募愿意参加【崖山海战】副本的义士。

  一连三天,来得都是些歪瓜裂枣。

  要么不能打,要么总是唧唧歪歪搞嘴皮子功夫,要么只知蛮力,不讲战术。

  孝宗头疼不已。

  直到最后一日,副本准备倒计时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名少年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京城。

  京城的许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一听他来了,欢欣鼓舞地出来迎接。

  “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

  孝宗立刻请他入宫。

  在满城的东风飞花中,少年背着剑,轻盈地跃下马,鲜衣炽烈,浩然席卷长风万里。

  一双清湛如星的明眸,映着天边云霞盛放,瑰丽如晕染了彩墨。

  在众人的欢呼簇拥下,他揭下了皇榜。

  “臣辛幼安,叩见圣天子。”

  因为求贤令,辛弃疾与宋孝宗的会面,比历史上早了好几年。

  这一年,孝宗尚未经历过隆兴大败,仍旧意气风发,一心北伐。

  这一年,辛弃疾刚完成了孤身奔袭敌营,抓捕叛将张安国的壮举,惊动天下。

  词中之龙,与南宋第一帝。

  一场宿命般的相逢。

  “哎”,很久以后,孝宗陛下这么说,“幼安啊,朕看到你的第一眼起,就觉得必定是你,也只能是你了。”

  他从对方的眸中,看到了一些和自己很相像的东西。

  坚定,决绝,无畏,一往无前。

  明知不可亦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是为了恢复大宋江山,回归中原故土,才选择这样拼命的。

  那么,眼前这个人,这个来自江北的归正客,备受南方主流社会排斥的人。

  他所求的又是什么呢?

  宋孝宗想不明白。

  但没关系,他还有未来的许多日日夜夜,可以慢慢去想,去和这个人并肩作战,挑灯看剑,跃马万里,势如破竹直取江北。

  “定不负所望。”

  辛弃疾接过代表本位面出战的诏书,郑重地说。

  从这一刻起,南宋的历史如脱缰野马般,刺啦,驶入了全新的轨道。

  ……

  所有朝代都已经准备就绪。

  离副本正式开始还剩三十分钟的时候,天幕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轰隆隆。

  恰似朵朵烟花炸开,许多金色大字跳跃着浮现:

  【滴——】

  【感应到副本即将正式开启,特开通观赛期间,弹幕交流功能】

  【交流试用期,仅限皇帝可以发言】

  【各位面代表一旦开始参与挑战,则该位面的全员都可以进行发言】

  【请各位遵守天幕文明公约,和谐发言,共创美好位面环境】

  片刻的沉寂后。

  【明太/祖朱元璋】:听说发在这里,能让所有人都看见,咱先来试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