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道:“让将士们先到驿站用午饭。留了两营人看守着难民和屯兵。派人带着县丞开粮仓,发放给难民。从官库里酌情赔偿银两给那些受伤的难民。不够的就十二王爷府上要,不给直接抄家。郡守的家顺便抄了,家人留待新任郡守处置。”
直接抄十二王爷的家!郡丞和诸公差吓得“啪啪”全部跪倒在地上。文清抱拳应下前去执行命令。十二王爷算啥?陛下还得听太师的,太师和太傅那是铁杆子的兄弟。等白帝用完午饭出来,士兵也把城中的乡绅和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亭长叫来全部守候在衙门外了。白帝一出来,就开口道:“选了谁?”
这些人来到时看到满地惨死的人,以及碎成渣的石狮,人人自危!之前文清就交待了,他们一定要选一个德高望重,爱民如子的人出来做郡守,一位能文能武的做郡尉,郡丞可以由新任郡守自选。话说郡守的官是一郡长官,官职在整个郡中除了十二王爷就是他最大的。要说他们不动心是假的!奈何十二王爷不在封地,而蔡家钊是太傅杀的,他们如果当郡守,十二王爷回来后会不会斩了他们的?白帝可不管他们小心思,他选郡守是为了难民,见这些人都不吭声,扬了扬下巴。文清心神领会,上前一步说道:“你们不选,就让城中百姓挑选。新任郡尉马上接掌官印,安置难民。只要把太傅交待的事情办好,有树建有政绩,自会青云直上。若是没办好,等大军班师回朝之日便是他的死期。十二王爷那里,太傅自会处置,不会让他迁怒新任郡守郡尉。之所以问你们的意见,不过是因为你们见识多广。”
听到让老百姓亲选,这些人马上把心中早定好的人选说了出来。白帝让文清考核了一翻,当场任命了新的郡守、郡尉。临走前,一掌击碎另一头石狮,说道:“谁敢草菅人命,无视难民安危,这头石狮便是你们的下场。”
总算知道另一头石狮是怎么碎的了!吓得诸人两股战战,齐齐应道:“绝不辜负太傅之托!定然会务实以民生民计为重。”
新任郡尉大着胆子问道:“听闻太傅要把北堰屯兵全部带走,如此一来我郡无重兵镇守,必然空虚。下官担心,有秦兵或是其他封地王候官员乘虚前来作乱,能否留下一队士兵?”
白帝淡淡扫了文清一眼,传话筒文清答道:“那些屯兵妄自打杀难民,定是要送到前线去的。有太傅在,秦兵只有做梦才能到达这里。至于敢打北堰郡主意的,不管他是王候还是什么官?我们太傅正愁找不到机会,配合太师政令,把他们无端霸占的山泽田地归还于民,不怕死的只管来。邸报最迟将会在十天之后便到达,到时候,你们就知道本将军所言不虚了。”
姚木也把那少年一家安顿下来了,用了午饭前来复命。听到文清的话,说道:“外敌来侵,全民皆兵,没有军队难道就等死不成?”
郡尉不敢多言,连声应是!交待完毕,白帝率军前行。因那五千屯兵是步兵,没有足够的战马,让姚木夺了那名指挥使的官印和兵符,领一个营的人率领那五千屯兵随后前往前线。路上难民多到数以万计,山路官道举目看不到尽头。大军前进的速度不得不放缓来。原本自北阳府到北渭郡不过是一百七十里路,大军却花了一个半时辰,都没能走了一百里路。白帝窝了一肚子火,此时天色已晚,接近了酉时末就要戌时了。按着这个行程,怕是要再走一个时辰才能到达北渭郡。路上倒地而亡的难民比比皆是,惨不忍睹!很多人冒风雪而行,看到大军都盼望着能救济一二,等看清楚他们是轻骑连粮队都没有,都不免失望之极!两眼相对所看到的都是泪目,十分可怜!眼瞧着风雪会越来越大,难民举家逃难,又冷又饿又累,如此龟速,今晚大风雪到来恐怕又要死掉无数老弱病者。文清只得一边开路一边让士兵大声通知他们,快步赶到前方的北府城,那里已经开仓救灾,可以给他们安置暂时的容身之所。白帝默默数了数难民的数量,前方过去的足有五万之众,若是全部涌到北阳府恐怕人满为患。对文清道:“让他们从此断开,过去了的进北阳府,前方的随我们到北渭郡。”
文清想了想只余下七十里路了,难民队伍从此断开转回北渭郡反而更便捷。下令士兵从中断开,吩咐前来的难民跟随大军转回北渭郡替他们安置。难民听到消息,纷纷欢呼不断,感谢连连!如此缓慢前行了三十里路,斥候回来报告,北渭郡属北远王罗定国封地。郡守是罗定国属下蓝布衣。这些难民之所以冒风雪前行,情况和之前北阳府一样。而且这个蓝布衣尤其可恶!下令但凡是他所管辖的县城,难民进来需一人交五两银子保护金。五两银子对于边陲百姓来说,相当于一个壮丁大半年到一年的收入。不是谁都能拿得出来的。且进城之后如果无钱租住房子找到生计,十天内驱逐出城,保护金不退。简直是把难民往死里逼!因为这里接近边陲,所以北远王的兵马是之前北堰郡的三倍。明面上说有一万五千兵马,实际算上北远王的私兵超过三万兵马。他们仗着手上有兵马,但凡难民敢闹事直接剿杀。北渭郡中就有屯兵八千之数。那郡守蓝布衣听到,白帝一路勒令前面的北阳府、北岐城收留难民开仓救灾。于是驿使前来送信后,就大关城门不准备让白帝进城,只派人送了粮食军需给他。白帝听到气乐了!大关城门不给他进城,他怎么干脆连粮食军需都不给?送点东西是表示他没有造反吗?因难民众多,不能快速前行,下令三千轻骑快马跟他前去夺了北渭郡城,余下的随后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