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能够主宰全世界命运的三大伟人,已经走了两个了,而仅余的一个丘吉尔,却还在野心勃勃的筹备着首相选举。..........................................克里姆林宫,曾经由斯大林同志专用的白色小楼前,穿着一件黑色呢料风衣的维克托,正缓步走上楼前的台阶。宫墙外的红场上,为斯大林同志举办的缅怀互动还在进行,稍后,来自各国的代表们还将向斯大林同志的遗体敬献花圈,不过,作为斯大林同志曾经最为信任的年轻人,维克托已经没有兴趣继续在那里表演了,他现在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待一会。白色的小楼内要比往日更加的冷清,曾经为斯大林同志提供服务,并由波斯克列贝舍夫同志负责领导的特别处,已经在两天前被解散了,该处的六十余名成员都被调离了莫斯科,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被调往了远东,主要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而胜于的那一部分,则被调往了外高加索。随着特别处解散,白色小楼内的工作人员也都被遣散了——是真的遣散了,一个都没有留下,就维克托所了解到的情况,这些在过去近三十年里,一直为斯大林同志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们,绝大部分都没有落到什么好,他们在离开克里姆林宫的同时,也失去了过去所享有的一切待遇,其中有些人甚至直接被送去了郊区的集体农庄。正所谓“一朝天一朝臣”,随着斯大林同志病逝,克里姆林宫的总务部门自然需要立刻转向,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迎合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因此,清理掉前一任主人身边的人,自然就成为了他们讨好新主人的最佳选择。不过,这些家伙们恐怕还不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短期内,克里姆林宫不会有新的主人了,至少这栋白色的小楼不会有新的主人了。在之前的会议上,马林科夫同志拒绝了中央主席团让他入住克里姆林宫的建议,也否决了将白色小楼拆掉,建新的建筑的建议。马林科夫同志的意思是,斯大林同志是联盟的一个象征,精神的象征,在他病逝之后,联盟应该尽可能保留住他的印记,尤其是个人的印记,因此,他建议将克里姆林宫内的白色小楼、孔策沃别墅,以及黑海岸边的“绿色别墅”,都改建为斯大林同志的纪念馆,以此来留存斯大林同志的足迹。不要以为马林科夫同志所提出的建议,就只是关于几栋楼,几处建筑的小问题,相反,在这项建议的背后所隐藏的,其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即联盟要不要在斯大林同志病逝之后,采取去斯大林化的政策。是的,在斯大林同志刚刚病逝,甚至是尸骨未寒的时候,联盟内部就已经有人提出“去斯大林化”的问题了,甚至“去斯大林化”这个词语都已经堂而皇之的出现了,只是现在对什么是“斯大林化”,“去斯大林化”应该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问题,大体的还没有一个较为形象具体的概念。最初,是贝利亚在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上做了发言,这位重新执掌内务人民委员部的****,率先向他自己所领导的部门开炮,他认为三十年代中后期的政治运动中,内务人民委员部犯下了很多的错误,制造了很多的冤假错案,有很多无辜的同志在运动中受到了迫害,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为这些遭受了冤屈的同志们平反,恢复他们的命运,而对那些幸存着的同志,则要恢复他们的职务和工作。贝利亚在他的发言中,通篇都没有提到斯大林同志,他只是在说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工作存在问题,从而制造了冤假错案,听上去,就好像当年制造那些冤假错案的责任,是在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身上一样。但问题在于,他选在斯大林同志刚刚过世的时候,就提出为大清洗时期的部分案件平反,其本身就等于是在将大清洗的责任朝着斯大林同志的身上推,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贝利亚选择在这个时机搞切割,将他自己与大清洗的那一段历史切割开。他的发言中存在一个逻辑,那就是大清洗的主要责任在内务人民委员部,如果有次要责任的话,那就是在斯大林同志的身上,至于他自己......他自己则是个好人,是当初冷眼旁观,如今选择为蒙冤者平反昭雪的好人。当然,贝利亚选择在这个时候重提大清洗的问题,还不仅仅是为了洗清自己这一个目的,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动摇斯大林同志在国民,尤其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员干部心目中的形象地位。他希望通过将斯大林同志与残酷的大清洗挂上钩,来告诉所有人,斯大林同志不是神,他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也是会犯错误的,而且,他犯的某些错误很严重,为联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在过去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斯大林同志的确是在联盟搞了很严重的个人崇拜,在某种程度上,他是将自己给神话了,而贝利亚所搞的“反思”,就是为了动摇斯大林同志的神话地位,打破他的个人崇拜。但问题在于,贝利亚搞出来的这些小动作,不可避免的会伤害到马林科夫的利益,毕竟后者是斯大林同志亲自选择的接班人,如果斯大林同志在国民眼中的神性消失,甚至是蜕变为一个犯了很多错误的糟老头子,那么他老年时期所选择的接班人,难道就真的合适吗?很明显,贝利亚的发言对马林科夫的影响,很快就被有心人利用上了,“去斯大林化”的讨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这种讨论中所提出的要求,就不仅仅是为大清洗时期的蒙冤者平反那么简单了,其中还包括了修改斯大林同志时期的经济政策、民族政策,乃至与外交政策和文化政策,甚至有人提出连集体农庄制度都应该取消。马林科夫同志的政治敏感度的确不是很高,而且为人优柔寡断,可他总归不是政治小白,基本的政治嗅觉他还是不缺的。他没有直接反驳或是批评有关“去斯大林化”的讨论,而是利用如何处理克里姆林宫以及白色小楼的机会,阐明了他自己的观点,通过肯定斯大林同志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等于是从侧面反击了“去斯大林化”这一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如今的马林科夫毕竟是联盟的最高领导人,他的明确表态即便不会被布尔什维克党员干部们普遍接受,但只要他的态度明确了,这个“去斯大林化”的话题,就不可能再出现在报纸或是广播、电视中,而没有了相关的讨论,没有了公开的论战,这个话题很快就会在社会层面中消失掉,最终弥散于无形。因而,从这一点上说,马林科夫的处理方式还是很有效的,这也算是他上台执政之后的第一场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