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重生七零种田忙 > 第35章 沾点光

第35章 沾点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次吃包子呢,还是这种纯白面,宣软蓬松的外皮,馅儿是腊肉野菜的,半肥半瘦的腊肉咸香油香混在一起,掺杂着野菜的鲜香,简直是好吃到天灵盖都舒展了。特别是对赵兰珍来说,这就是她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包子,以至于接下来的一生吃了很多好东西,各种小笼包灌汤包蟹黄包都吃过了,仍对这口念念不忘。这是后话了。这还只是个开头,接下来,于知青还找杨妙华又开了些小灶,什么烧鸡什么鱼汤的,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换来的,倒是真弄了不少好东西。甚至明明都轮到别家搭伙了,仍旧要来找杨来娣帮忙开小灶。酬谢嘛也有,有时候是一小袋米,有时候是一把面,都是极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一开始杨妙华还收,毕竟那叫什么,等价交换嘛,给人开小灶,她也要干活,也要烧柴禾,收东西不算什么。反正这小于也不是缺钱的,人能搞到好东西就是本事,她在这里装清高不收,换了别人只会还嫌不够。只是后来杨妙华到底是有些脸皮厚不起来了,因为这小同志真真大方,每次都要把那些好吃的分给他们,他们拒绝的话就变着法儿塞给赵兰珍,人心都是肉长的,就算杨妙华早就想着送上门来的肥羊不宰白不宰,到这后头都不好意思了。都吃了人家东西了,还能再收那些吗?于知青见她不收东西,反而更大方了,跑的也勤了,有时候兴趣上来想吃什么好东西,杨妙华不会弄或是缺大料的,就只能到孙家去找林大娘帮忙,一来二去的,两边跟林大娘和孙家的关系都近了,连带跟孙家小女儿孙菁菁都熟识起来。“好香啊!杨二姐,你这手艺还真不错,怪不得那个好吃鬼就找你这里开小灶。”

孙菁菁守着灶台,几乎是一放学就直接跑来了这边。这几天生产队开始割小麦了,天气也热了起来,农忙时节,初中生们哪怕没有放假支农的,下学时间也提前了,反正就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是农忙时候,公社老师也要忙着割麦子呢!林淑云和大儿媳妇自然都去帮忙了,却是舍不得幺女也吃苦头的,索性就把她交涉到杨来娣这里,也不用担心别的。本来这种农忙时节,杨妙华也该去上工挣工分的,哪怕是大着肚子也得去,挣不到工分就得喝西北风。可这短短个把月的时间里,赵福安跟着孙家父子进山几趟,真有些收获,有的就近换给了于书彬,有的交给孙大山一起拿去处理了,如此一来家里倒是没以前那么紧巴巴的了,甚至还有了些余粮。加上还有于书彬这么个大方的主儿,那手松的就跟筛子似的,说是请杨妙华帮他开小灶,实际上倒是杨妙华和赵兰珍一大一小跟着沾光,补了好些油水,原本干瘪瘦削的脸,都渐渐有了血色,一看就知道小日子有了油珠珠儿。赵福安更不是不疼人的,当下便做出了决定,自家来娣好不容易养好了点,家里又不是真就缺粮到那份儿上,索性不让杨妙华出去掺和这农忙。杨妙华自己呢,想着上辈子兰珠的身体,也总是有些挂怀,之前只想着如何注意一些,竟没想过自己还有这种耍清闲养胎的福气,也领情,便在家里照顾一日三餐格外用心,尤其是对给于书彬的小灶,那是格外用心。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家再大方再好心也不是傻子,会选择她那肯定还是口味对了。就好比找厨子,总得找个手艺好的合口味的。她不敢说自己做饭手艺多好,就算有上辈子的经历,她会的也真不多,水准也不高,普通家常菜的水平罢了。唯一的长处是什么呢?她想过的,那就是她舍得放料。这年头山里人大多数能吃饱就不错了,像孙家那样的是极少极少的,大多数人家就算比他们日子过得好,炒菜能有点油腥,那也不过就是稍微粘粘锅底,其余各种香料就别说了,那好些还是中药材呢,贵得很,谁愿意花那么多钱?也就是多亏了孙家帮忙,杨妙华才能弄到好些大料,如此拾掇出来的饭菜算是有滋有味。至于放油盐,杨妙华倒是也舍不得,只不过经历了一辈子,上辈子后头那些习惯到底是带了来,哪怕再是想要抠抠搜搜,也跟这时候大多数人的抠搜不一样。好在是家里如今都不缺这些,她也不至于太舍不得,尤其如今跟着于书彬开小灶,更不能亏了人家。除了舍得放料,她也认真钻研厨艺。也不图做个大厨啥的,只要努力每一次比上一次做的好吃就行了,得对得起人家的好东西呀。正因以上种种,才有了现在孙菁菁站在灶台前使劲儿嗅,灶火烧着热烘烘都不愿离开的场景。锅里煮的也不是别的,就是一锅洋芋烧排骨,已经七八成熟了,咕嘟咕嘟的开着,那小滋味儿窜出来,简直是绝了。香得赵兰珍口水早都流了一地,早就一狠心直接跑出去了,这样也就杜绝了那些闻着香味跑上门来的小孩儿以赵兰珍为借口进去蹭吃蹭喝。杨妙华也不是心就那么狠,人家小孩儿可怜巴巴来看着你,说就只想沾沾指头闻闻肉味,谁能不心软啊?可再心软,杨妙华也还是搞得清楚的,这又不是她的东西,她顶多就是个厨子而已,哪有自作主张把主人的东西分出去的道理?而且乡下地方,如今这年头,大家都困难,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不要到别家去蹭饭,可小孩儿馋上嘴了,哪还能讲得清道理的?也有那不讲道理的大人,专把小孩儿推出来讨吃的,那是沾上就甩不脱。所以分东西的口子绝对不能开,就连杨妙华他们能分到一些,那也是先把好的全都装给于知青了,人家愿意给他们那是情分,但也不会给太多,她自己和兰珍还要补充营养呢,还要给赵福安留着尝尝味儿,哪可能还有多的给别人的?何况,那些孩子又不像她家兰珍,在此之前别说肉,连大米饭都吃不上一顿,说难听点,人家吃好的时候多了去了,也没见那时候给她家瘦巴巴的兰珍分点好的,现在凭啥要她把自己和女儿嘴里这口省给别人?她又不是日子过太好了吃饱了撑的把好东西白白给人。这会儿孙菁菁放学回来,倒是把在外面躲着的赵兰珍一并给带了回来。眼下一大一小两个女娃娃都围在灶台边,使劲儿嗅着锅里的味道,就像那围着香油瓶打转的小老鼠,实在是有点滑稽。“站那里也不嫌热,过来,给你们留了好东西。”

杨妙华看着火,热得汗水直流,再看这两个不嫌热的家伙,实在哭笑不得,只能起身用另外的东西把她们吸引开。孙菁菁果然来了兴趣:“什么好东西?”

杨妙华揭开水缸盖子,从里面端出了一个搪瓷碗,放到了桌子上。“什么啊?搞这么神神秘秘的。”

孙菁菁探头来看,欢喜出声:“枇杷!杨二姐你这儿还有呢?”

“就是你大嫂拿过来的,就剩了点,我做了枇杷糖水,没放多少糖,也不知道甜不甜,你尝尝。”

他们生产队没有人种枇杷树,但别的地方是有人种的,这年头的还都是本地土种枇杷,核大肉少,没农药化肥更没有甜蜜素啥的,全靠天收成,个儿也不大,但倒还是挺甜的,杨妙华还算喜欢。不过这稀罕东西哪能自己都给造了,精明的杨妙华直接挑了大部分好点的拿到了于书彬面前,果然,这小同志好吃得很,虽然嘴上吐槽说个太小肉太少还不够甜,口口声声嚷着没以前吃的枇杷好,现在这日子太将就,但一口一个的也没少吃。吃过后就给杨妙华弄了一包绵白糖过来。当时杨妙华都给唬了一跳,这白糖可真真是好东西啊!尤其对他们这穷地方而言。就这么说吧,哪怕再过三十年到了千禧年后,她出嫁的二闺女逢年过节回娘家带的礼也就几斤白糖而已。诚然,那是有她二闺女日子过得穷抠搜的原因,可就到了那个时候串门送礼送白糖还真不是个例。那时候尚且如此,就可想而知在这时候一包绵白糖有多金贵了。杨妙华噢不,准确说是于知青又给她这来了个人生第一次——没错,算起来,这辈子她也是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白糖。想想往年到了过年买点黄糖煮汤圆都买不起,如今还没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呢,就有了这么大包白糖,真的是睡着了都能笑醒。高兴归高兴激动归激动,杨妙华还是没那么厚脸皮就收这么个好东西的,她觉得不匹配,收不起呀!结果人于知青还不高兴了:“你们有啥不能收的啊?那枇杷虽然一般吧,我也知道你们这儿能弄到不容易。再说我又不是换了这回就不来了,以后我找杨二姐你们帮忙的时候还多着,你不收,是都不想让我上门了吗?”

“大不了,以后我来的时候,你就经常给我冲杯糖水啥的,就当是给我改善改善一下生活了嘛!”

他话都这么说了,杨妙华明知道对方其实就是想让她收东西,也实在是说不出拒绝的话了。而她也确实是准备把这包白糖都尽量省着用,但对于知青却是不能省的。这不,那些剩下的小的不好看的枇杷,她给剥皮去核熬了糖水,没有井,放凉了之后就只能放水缸里阴着,倒也确实凉了许多。她做了两份,这份是给孙家的,说白了枇杷还是人家里拿过来的,怎么也少不了他们的。另一份就等着待会儿于书彬过来吃饭的时候顺带给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