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重生七零种田忙 > 第40章 将回城

第40章 将回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其实你没必要那么说的。”

杨妙华当然知道于书彬说那些话都是在为她抵挡麻烦。但想到他这么得罪人,还是怪不好意思的。于书彬很光棍:“我还怕他们?一个个的就只会柿子捡软的捏,有本事来找我麻烦啊?”

可你毕竟是还要在这里生活……劝诫的话到了嗓子眼又咽下,杨妙华并不想来这种事后诸葛亮,纯纯得了便宜还卖乖,所以她顿了一会儿,到底是笑了:“好,那就多谢你了。”

她杨妙华领这个情。大不了就一起被排挤呗,这人要真遇到事儿了,他们也能顶上,总之不会只占便宜不出力的。心里打定主意,杨妙华脸上笑容也放开了许多,看得于书彬都眉眼舒展:“谢也不至于,大不了下次再整好吃点,说真的这通忙活下来,我可全靠这好吃的撑着了。”

他还真有点怕对方说什么扫兴的话,弄得他帮忙还成了负担似的。还得是杨二姐这敞亮劲儿好。“二姐,你也吃啊!”

于书彬是真饿坏了,本来跟着割麦子就够累的,回来还跟人掰扯这么久,那是身累心累,亟需补充能量,在杨妙华面前也不用装,几口便是两个苞谷粑下去。苞谷是粗粮,哪怕磨得很细吃的时候仍旧能感觉到那种和米面馒头不同的颗粒感,但也正因如此厚重,才更能挂得住汤汁,苞谷的清香里填满了洋芋和排骨的香味,这滋味儿便是给俩大白面馒头都不换。于书彬本来是迁就杨来娣家才没让煮大米饭的,这会儿吃下来倒也是真感受到粗粮的美味了,再一口排骨,一口洋芋,简直是香的舌头都要掉了。“慢点慢点。”

杨妙华难得看他这么狼吞虎咽的,好笑又有点心疼,这于知青才十六岁,在她看来那就真是个小孩儿,本身也是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城里娇惯长大的,家里条件肯定也不会差,真不知道怎么就给弄他们这山旮旯来了,现在还去割麦子,真是可怜见的。那麦秆儿多扎人哪!就是他们这种老农民,身上都能扎出一条条红印来,稍不注意还会被割伤,这都还是好的,最麻烦的是痒,麦秆儿上的灰沾到人身上就是毛毛刺刺,浑身都不舒服,特难受。其实上辈子,他们这地儿到千禧年后就不怎么种小麦了,到她死前那几年,种谷子的都少了,麦子早就没人种了,她也算是很久没割麦子打麦子了,然而到现在她仍旧能清晰回想起割麦子那种难受劲儿。就知道这有多难以忍受了。想到这儿,杨妙华有点理解刚刚于知青那状态了。罗小梅可不就正正是撞到枪口上了吗?于书彬缓过了饿劲儿,垫了肚子也算解了馋,进食也慢了下来,知道杨来娣母女都不好意思跟他抢吃的,这会儿便照顾赵兰珍吃饭,重新思考的脑子也想起了自己遗忘的事儿:“对了,二姐,刚刚有人在我没好说太明白。”

他说着还往大门外看了一眼,“小赵哥跟孙叔其实不是去公社了,他们进山去了。”

“这时候?”

杨妙华皱眉。倒不是她挑,主要这几天生产队抢收麦子呢。这入了夏,雨水就多,不趁着这两天天气晴好的时候把麦子割回来,一旦下雨,麦子就得烂地里,便是不烂完,也得糟践不少。粮食就是庄稼人的命,何况麦子还是细粮,稀罕得很,好好的糟践了谁不心疼啊?所以这两天,便是公社小学的娃娃都不上学在家帮忙呢,虽然大多数小娃娃也就是帮着煮饭干干家务,或者有的去田里捡拾麦穗——这也不是谁都能干的。像这种活儿小娃娃们出了力,偷偷藏些也没人会说什么。杨来娣也想过不干重活,可去帮忙捡拾麦穗啥的她还是可以干的,带着兰珍一起,就是不算工分去捡拾点麦穗回来也有个进项。结果当然是被人怼回来了,赵兰珍还想跟着她爸悄悄去地里的,还是被于书彬给逮回来的:割过的麦茬看着好像不怎么可怕,但不小心踩到或是摔倒戳到上面,那滋味儿可难受,还很可能破皮流血,万一戳到眼睛就更不得了了。可即便如今她们都没去忙活,作为靠天吃饭就守着地里收成的庄稼人,杨妙华仍旧是惦记着麦收的,她是如此,赵福安也不会比她好到哪里去。所以她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儿能在这时候让赵福安跑一边去。“是啊。下午我们在地里割麦子没多久,小赵哥割麦子好快,我才割了半行还差点割到手,他都割了三行了,然后孙叔就过来叫他走了。”

杨妙华:“那你怎么知道他们是进山了?”

“嗐!”

说到这个于书彬就得意洋洋,还挤眉弄眼起来,“二姐,这我还能看不出来?你就放心吧,小赵哥虽然没明说,但肯定是进山去了。”

没明说,还不就是怕这小子黏上吗?杨妙华明白过来,点点头:“哦,那行。我知道了。”

结果怕啥来啥,于书彬放下碗筷:“那个,二姐,打个商量呗!小赵哥和孙叔进山,能不能捎上我啊?”

“我保证,我绝对一切行动听指挥,不乱来不莽干,孙叔让我走东我绝不走西,让我去逮兔子我绝不去撵鸡。绝对服从命令!二姐你就跟小赵哥说说,让我跟他们一起去呗。”

杨妙华听得头都大了。对于于书彬这意图,他们也不是没察觉。要说这些城里娃就是不知人间疾苦呢,早几年插队的知青还以为干农活挺刺激,瞎比比乱指挥的,后来吃了苦头一个个简直是哭着喊着想回城想躲避劳动。如今来了个于书彬,他还更有兴致,知道农活儿不好干,他还就瞄上进山打猎了。真把那当成什么好玩的事儿了,那能是好玩的吗?别说狩猎了,就光是进山一趟,那翻山越岭爬坡上坎的就能让人把腿走断,像和尚庙那边的山林,没什么人在那边生活要上山都得自己开路上去,不对,去打猎还不能太明显地开路,得全靠灵活的走位进去,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只看光是男人去就可见一斑了。“这事儿你跟我们说也没用啊!”

杨妙华还是很机智的,说的还是实情,“你小赵哥都是跟着孙叔去的,说白了都是个添头,他哪能决定带不带人又带谁去啊?这事儿你还是得去跟孙叔说。”

本来也是如此,哪怕个把月来他们进山几次,赵福安似乎都变成了熟练工,收获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别的事情孙叔也有意慢慢透露给赵福安,可赵福安依然只是从属的地位,主导权仍旧掌握在孙家手上。说难听点,两家但凡闹个啥大矛盾,人家说不带你就不带你玩的。纯纯是赵福安离不开孙叔,人家父子没了赵福安,照样进山打猎毫无影响。这种情况下,赵福安只有老实听话的份,哪儿还能指手画脚甚至带个啥也不懂的毛头小子去添乱的道理?没错,在杨妙华眼里,于书彬跟着进山就纯纯是去添乱的。“那不是人不同意嘛!”

于书彬嘀咕了句。本来只是小声抱怨,哪知道杨妙华现在正年轻,耳聪目明着,两手一摊:“那不就得了,孙叔不同意的话,你找我们也没用啊!”

他们又不是能做决定的人。“那好吧。”

于书彬自己也知道这有点强人所难了,哪怕插队到这里不长,可乡下七大姑八大姨的闲聊也没少听,便是住一起的知青们也不是木头人,私下也会聊各种事儿,故而于书彬知道有关杨来娣家的事儿还不少,也清楚人家现在日子过好了点主要都是依靠孙家,又哪能去做人孙家的主呢?他还是有些沮丧,又不满地嘟囔道:“我哪里就那么差了?我枪法可是很准的。还看不起我,哼,机会都不给一个,真是没意思。搞得我都想回去了。”

“啥?回去?小于同志你要回城啦?”

杨妙华耳朵那么灵,当然也听到了。顿时心头一阵说不上来的感觉。惋惜有,毕竟这个于知青在这里让他们家日子多滋润哪!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想到这人很快要走,这种生活也马上就会没有了,那谁能不难受一下子呢?然后也是高兴,替这小同志高兴。现在这年头下乡知青有哪个不巴望着回城的?那是但凡有门路人就不会下乡插队。即便是真有那种抱着建设祖国支援农村生产的崇高理想来插队的,经过农村生活的艰苦之后,也会很快打退堂鼓,拼了命地找门路回城。更何况就刚刚杨妙华都还在怜惜这小同志割麦子是吃了大苦头,本来回城去才是更适合这小孩的。这么一想就难免纠结,人性本就自私,杨妙华这神情也难免复杂起来。“对啊,舍不得我啊?”

于书彬装不过三秒就泄了气,“放心吧,现在还走不了。”

杨妙华确实松了口气。有种小窃喜,虽然这样不道德,可人性如此啊!但对上于书彬那眼神,她立刻窘迫起来:“不是,小于,我这不是……我……”“知道知道,二姐你这不是别的,就是舍不得我嘛!”

于书彬惯来就是个胆子大且脸皮厚的,嘻嘻哈哈的又摸了一下赵兰珍的脑袋,“兰珍也舍不得我,是不是?”

“对。”

赵兰珍狠狠点头,小孩儿根本不懂知青回不回城的事儿,她就是纯粹的舍不得小于叔叔这个人,刚刚听到说人要走,啃粑粑的小嘴都不动了,直到这会儿眼珠子也才重新转动起来,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于书彬心想,就是要走,他也得至少等杨二姐生了,得看着兰珍有了弟弟或者妹妹后还能过上好日子才行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