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重生七零种田忙 > 第180章

第180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能赚到钱的。关键这年头都还缺粮食呢,芭蕉芋本身也可以直接当主食来吃,不过比红苕都难吃很多,像他们这里还没那么缺粮,大家都不吃这玩意儿。但用来制作成粉条就很好了,也算是增加口粮了。而且一旦规模种植规模生产,一样可以卖到城里去,一点都不会比灰包蛋挣得少。结果去一趟河口公社她才发现,聂菊芳这边的灰包蛋合作社也遇到了麻烦。“说的是上头要把合作社迁走,我们这儿到底是太偏了,回回运输都太耗人力物力,说是要搬到县城里去。公社干部还在扯皮,但是现在供销社却是停了合作,不要货了,我们现在生产也基本停了,大家都搞得毛焦火剌的。”

聂菊芳也是真的急,杨妙华看着她就仿佛看见了之前满嘴燎泡的自己,听她这么一说,更是心头一咯噔。这种事儿真的是常见的很,别说就是一个小合作社小作坊了,那后世哪个地方发展起来了,都会有人来伸手抢夺。就说他们县城那个河滩后来发展起了旅游经济,周围修成了度假区,温泉酒店啥的都弄起来了,眼看着营收起来了,县里财政有点钱了,好家伙,市里就伸手了,一个文件下来,就把这河滩直接划归到了市里去,本来这河滩就在县城边缘,和市里的交界地带,人家收回去都还说的振振有词。至于为啥这种事儿连杨妙华这种山里农妇都知道了?那是因为县城的自来水厂也在这河滩边,就靠着河滩供水。后来包括这河滩在内的一大片地划归到了市里,自来水这个不好说,但那种桶装的饮用纯净水是真的直接涨价了。在那个时候,就是农村好多讲究的都在买这种桶装的直饮水,这可不就让大家抱怨起来,连带杨妙华作为一缕孤魂都听了很多。类似的联想让她感觉很不舒服,不过好在她又去打听了一番,才知道这争论确实有,但决定是还没下的。毕竟这河口公社也是有个想干实事儿的领导的,之前公社书记嫌弃人家县里来的啥都想伸手,现在却得感谢人家顶住了压力,一定得把他们这合作社给保住才行啊!这其中自然还有官场斗争啥的,杨妙华这种连正经学都没上过的人,更不懂里面的弯弯绕绕了。反正这事儿还没下定论,也不是他们这些生产队社员能决定的,只能等个结果,她就回来好生安抚了聂菊芳一通,其余的也就没多说。聂菊芳有这样的烦心事儿,杨妙华也不好再麻烦她,主要这时候人家的心思也未必会落到旁的事情上来。所以找到芭蕉芋挖了回去之后,她就干脆还是找上了孙家。这时候她也觉得自己真是傻了,既然是要准备在自家公社搞粉条合作社,还跑去找弟弟那边干啥啊?不管成不成那不都是在给人家添麻烦吗?跟林大娘说了自己的打算,因为现在他们这里还没人做过粉条,她只能说是在外面听人说的,幸亏这几年她确实是进城次数比较多,接触的人也很多,说这种谎才不容易被拆穿。不过她还是没想到,林大娘却根本都没要她多解释,似乎本来就知道粉条这个东西,当下就同意了,两人之后又去找了队长杨东林,直接一拍即合。当然,再把粉条真正做出来之前,他们并没有急着宣扬这件事儿,只是把杨妙华带回来的芭蕉芋拿去种下了,还各自发动力量又去挖了一些回来,这时候没人专门种这个,在别的大队有几户养猪的偷偷在野坡上种了一点,也是拿来喂猪的,发现几乎被人偷挖完了,简直气得想骂娘,但又没法说,心里那叫个气。种下芭蕉芋只是个开头,接下来他们还得琢磨关键问题,就是怎么把它制作成粉条,为了试验,杨妙华和林大娘还先贡献出了自家吃不完的红苕,又给于知青写信,想让他帮帮忙找找有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书籍,书当然没找到,但是人家帮他们问了专业人员,还真给他们找来了制作办法,没过多久,这红苕粉条就真做成了。这天晚上,三家人齐聚在孙家,吃的就是刚刚做好的红苕粉条。只吃了一筷子下去,杨东林就加快了手上的动作,似乎是不敢置信:“红苕还真的能做成这个?粉条竟然是这个味道!”

“不好吃吗?”

杨妙华问。“好吃,好吃!”

“太好吃了!”

“不行我要多加点海椒!辣点更好吃!”

一众人异口同声说好吃,杨东林也放慢了动作,慢慢咀嚼品尝,也点头:“好吃是好吃,就是这个量,还是太少了呀!”

这点杨妙华还是承认的,粉条又不是现在才有的东西,这边为啥没有?那不就是太不划算了吗?多少红苕才出一斤粉条啊?除了那日子过得好的,农村生产队有几个舍得这么搞的?“是少了点,但是可以多种点来整粉条卖城里去啊!你等这个粉条晒干了,还是很好保存的,也比那个灰包蛋好运输,绝对好卖的。再说我们现在就是用红苕打个样,之后的粉条还是要用芭蕉芋来打,那个芭蕉芋也好种,随便啥子野坡地上都能栽都能活,而且芭蕉芋出粉还要高点,到时候专门做那个。”

她这么说杨东林皱起的眉头松了点下来,但马上又问:“那个芭蕉芋粉条跟这个味道一样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